產褥期感染

產褥期感染

產褥期感染指分娩或產褥期產婦生殖道受病原菌侵襲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類型。孕婦由於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分娩時產生的創傷等因素,易導致產褥感染的發生。產褥感染是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變化。產褥感染是引起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褥期感染
  • 外文名:puerperalin fection
病因,檢查,治療原則,

病因

產褥期感染產婦主要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大腸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均為人體正常菌群,而在產婦分娩後,機體免疫、抵抗力降低,正常菌群失調,陰道防禦及自淨能力降低,均可能引起感染。妊娠合併症、生殖道炎症、助產、產前貧血、產後出血、低血紅蛋白水平、產程時間延長、營養不良、軟產道損傷、臥床時間過長均與產婦產褥期感染髮生密切相關。

檢查

(1)體溫>37.8℃,白細胞計數>10×10/L。
(2)伴明顯子宮壓痛、惡露惡臭、肛門墜痛。
(3)宮腔分泌物細菌檢查陽性。

治療原則

為降低產褥期感染風險,首先,必須重視妊娠合併症的控制,受孕前必須積極治療原發病及生殖道炎症,調整身體狀態;其次,孕前必須均衡膳食,確保營養均衡,避免營養不良及貧血,同時強化孕期保健,重視對產婦的健康宣教,注意孕期衛生,做好優生優育宣傳工作;第三,告知產婦分娩前相關注意事項,包括臨產前8周避免盆浴,禁性生活等,強化產前準備;第四,在分娩過程中密切監測產程,避免產程延長,降低產後反覆出血發生風險,並嚴格檢查軟產道、胎盤、胎膜情況,伴軟產道損傷者立即行縫合處理,接生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做好產房消毒處理;第五,術後重視患者會陰部護理,保持外陰、切口處清潔、乾燥,產後密切監測產婦感染狀況,若伴感染者立即清除感染灶,並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合理套用抗菌藥物;第六,鼓勵產婦產後早期下床活動,減少術後臥床時間,促進子宮復舊,預防產褥感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