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生態網路研究

產業生態網路研究

《產業生態網路研究》是2009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敬勤,刁曉純。

基本介紹

  • 書名:產業生態網路研究
  • 作者蘇敬勤,刁曉純
  • ISBN:9787561146248 
  • 類別圖書 > 經濟 > 經濟學理論與讀物
  • 頁數:214
  • 出版時間:2009-0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主要內容,作者,章節目錄,前言,

主要內容

《產業生態網路研究》是在全球資源與環境日益惡化的背景下,針對企業在環境管理實踐中日益形成和凸顯的產業生態網路現象所開展研究工作的成果。《產業生態網路研究》運用理論研究與實證相結合的方法,對產業生態網路的基礎理論,基本模式、演化方式及現狀機理、生態技術套用的影響因素、產業生態網路的穩定性、實施效果和構建等研究內容進行了全面的反映,比較系統化地解析了產業生態網路形。

作者

蘇敬勤,男,博士,1961年出生,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富布賴特基金高級研究學者,美國哈佛大學PCMPCL項目訪問學者,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技術經濟及管理”帶頭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獲得者,教育部首屆公共管理類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工商管理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高校價值工程研究會副會長,遼寧省百千萬人才百人層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科技部重大和重點軟科學研究項目2項、其他省部及企業諮詢等各類科研課題近百項。出版專著、教材10餘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10O余篇。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1 0項。擔任”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等十餘種雜誌主編和編委,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科技部重點軟科學研究項目、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等的評審。現任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副院長、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中國工業科技管理大連培訓中心主任、中國企業管理案例共享中心負責人。

章節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問題提出
1.3 研究內容及結構安排
1.4 技術路線
第2章 產業生態網路相關理論的基礎研究
2.1 產業生態網路的概念基礎
2.1.1 產業生態網路的概念界定
2.1.2 產業生態網路的邊界研究
2.2 產業生態網路的理論基石——協同學
2.2.1 協同學與產業生態網路研究的兼容性
2.2.2 產業生態網路的存在基礎——質參量兼容原理
2.2.3 產業生態網路的演化基礎——序參量原理
2.2.4 產業生態網路的主體原理——能量生成原理
2.2.5 產業生態網路的構建基礎——系統相變原理
2.2.6 基於協同學的產業生態網路理論圖景
2.3 產業生態網路研究中量表開發的相關理論與過程
2.3.1 量表題項生成
2.3.2 量表設計
2.3.3 量表評價
2.3.4 量表開發與樣本收集過程-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產業生態網路模式及其適用性分析
3.1 主要概念內涵研究與界定
3.1.1 工業共生模式的內涵研究
3.1.2 生態工業園區類型
3.1.3 產業生態網路模式測量的研究評述
3.2 研究假設與模型構建
3.2.1 產業生態網路模式研究
3.2.2 產業生態網路模式的適用性研究
3.2.3 研究模型構建
3.3 量表的建立與檢驗
3.3.1 初始題項的生成
3.3.2 量表的檢驗
3.4 數據分析與討論
3.4.1 工業園區產業生態網路模式分析
3.4.2 工業園區產業生態網路模式適用性研究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產業生態網路演化研究
4.1 產業生態網路的演化方式分析
4.1.1 基於一體化的產業生態網路演化方式
4.1.2 基於多元化的產業生態網路演化方式
4.1.3 產業生態網路演化方式的理論圖景
4.2 我國產業生態網路演化現狀分析
4.2.1 研究模型
4.2.2 變數選擇和數據收集
4.2.3 數據分析過程
4.2.4 我國產業生態網路的演化現狀
4.3 產業生態網路的演化機理研究
4.3.1 相關研究評述與理論假設
4.3.2 實證研究設計
4.3.3 數據分析過程
4.3.4 產業生態網路的演化分析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企業採用生態技術的影響因素研究
5.1 生態技術的特性
5.1.1 生態技術的環境屬性
5.1.2 生態技術採用特性
5.2 企業採用生態技術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
5.2.1 影響企業採用生態技術的內部因素
5.2.2 影響企業採用生態技術的外部因素
5.3 企業採用生態技術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5.3.1 企業採用生態技術的現狀
5.3.2 單因素歷程比較法
5.3.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
5.3.4 企業採用生態技術的決策模型
5.4 對策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基於共生的產業生態網路穩定性分析
6.1 產業生態網路穩定性的內涵研究與界定
6.1.1 相關學科穩定性研究文獻回顧
6.1.2 產業生態網路穩定性內涵的界定
6.2 影響產業生態網路穩定性的因素
6.2.1 相關學科穩定性影響因素研究回顧
6.2.2 產業生態網路穩定性的影響因素研究回顧
6.2.3 基於共生模式的穩定性影響因素調整模型
6.3 技術及外部維度對兩種共生模式的穩定性影響研究
6.3.1 技術充足要素與兩種共生模式穩定性
6.3.2 政府支持要素與兩種共生模式穩定性
6.4 結構維度對兩種共生模式的穩定性影響研究
6.4.1 組織結構的縱向、橫向關係與穩定性
6.4.2 生態連結關係與兩種共生模式穩定性
6.4.3 經濟連結關係與兩種共生模式穩定性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產業生態網路實施效果研究
7.1 相關研究評述與理論研究架構
7.1.1 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構成
7.1.2 產業生態網路的實施效果
7.1.3 網路組織的績效測度方法
7.1.4 理論研究架構
7.2 實證研究設計
7.2.1 初始題項的生成與修正
7.2.2 項目一總體相關係數分析
7.2.3 因子分析
7.2.4 信度分析
7.3 我國產業生態網路對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機理
7.3.1 我國產業生態網路的效用分析
7.3.2 產業生態網路的結構效益對功能效益的影響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產業生態網路構建研究
8.1 產業生態網路模式與結構效益的關係實證
8.1.1 相關研究評述
8.1.2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8.1.3 實證研究設計
8.1.4 數據分析與討論
8.2 產業生態網路構建的影響因素
8.2.1 相關研究評述與理論假設
8.2.2 影響因素的效度與信度檢驗
8.2.3 數據分析與討論
8.3 產業生態網路構建的機理
8.3.1 發展歷程
8.3.2 構建路徑分析
8.3.3 內外部環境影響因素的作用機理
8.4 本章小結
附錄
參考文獻
·收起全部<<

前言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持續高速的增長。但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如何有效地保護資源與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我國的快速發展正面臨著能源與環境方面日益嚴峻的挑戰: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帶來能源的巨大消耗,能源消耗對生態與環境產生了巨大壓力,這些壓力又威脅著中國可持續的經濟成長進程……所有這些更加凸顯出我國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產業生態網路研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早在1989年,Frosch和Gattopoulos在《科學美國人》上發表了劃時代文章《可持續工業發展戰略》,揭示了產業生態網路現象的最初形態。自1999年以來,在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資源環境壓力以及國際環保新思潮的影響下,我國政府率先對傳統的工業園區進行了生態化改造,在工業園區不同產業、企業之間構築起一定規模的產業生態網路,努力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奠定基礎。一定地域範圍內的企業群在“綠色設計、清潔生產、污染預防、能源有效使用”等領域進行著互動與合作,構成一個由諸多因素相互影響的複雜網路,也就是產業生態網路。它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拓展了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的基本內涵,是工業園區生態化發展的必經之路;另一方面,由於工業關注的焦點正轉向核心業務領域,這將無法保證污染預防、控制等價值鏈上的次要活動獲得充足的資源,需要企業在產業生態網路中“治理環境、整合資源”,以有效緩解企業環境治理能力的有限性和資源的稀缺性,這將為企業的集約化發展提供最佳途徑。因此,產業生態網路成為企業應對綠色化挑戰的一項基本制度安排,對於改變經濟成長模式,實現經濟和環境“雙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