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產者主權理論
- 性質:主權理論
- 屬性:生產者
- 商品市場上:消費者占據主導和支配地位的狀況
基本定義,產生,表現,
基本定義
而生產者主權則是指生產者決定生產什麼產品並控制價格,消費者要根據生產者的意志來進行購買和消費。加爾布雷思認為,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者設計和生產產品,並控制著產品銷售價格,然後通過龐大的廣告、通訊網路和推銷機構對消費者進行“勸說”;現代大公司還對政府進行遊說,以左右政府的採購決策。這就是“生產者主權”論的主要內容。
隨著經濟的發展,在科學技術進步的影響下,西方社會經濟發生了變化,加爾布雷斯通過對大公司發展特徵的研究,提出消費者主權被生產者主權所取代。新工業國的形成,企業權利從資本所有者手中轉入“專家組合”手中,專門知識是最重要的。企業權利的轉移,決定了企業目標的變化,企業的穩定、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成為更重要的目標。因此,在現代社會中,大企業總是不斷自行研究、設計、開發新的產品,自行安排生產,自行規定價格,然後通過龐大的廣告網、通訊網和推銷機構向消費者進行勸說,讓消費者按照品種、規格、價格來購買商品,形成了消費者聽從生產者的意旨來購買的情況,即“生產者主權”。
產生
生產者主權的產生,關鍵在於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力量的不平衡。生產者總是有組織的集中的機構,可以動用規模性的力量。當面臨外來力量的衝擊時,可以進行組織協調,可以有條不紊制定策略,展開應對。消費者則是分散存在的,消費行為本身就具有散在和靈活的特點。消費者很難對生產者採取集體行動,即使生產者對消費者採取了明顯的損害行為,消費者或者期待自己可以倖免,或者等待他人採取行動自己可以坐享其成。當人們都等待“搭便車”的時候,具有公告產品性質的維權行為的供給必然會低於社會的合意需求。當個別受害者不得不採取行動時,公眾的一般態度也總是觀望,很少自發地給予公開支持。這就是維權行為所面臨的公共產品供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