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物流計畫

生產物流計畫是指為保證生產順利進行而編制的生產物流供應計畫,是企業計畫期內生產物流供應活動的行動綱領。它是和企業的物流能力、物料需求、製造需求、採購需求等緊密聯繫在一起的。[1]生產物流計畫的核心是生產作業計畫的編制工作,即根據計畫期內確定的產品品種、數量、期限,以及發展變化的客觀實際,具體安排產品及其部件在各個生產工藝階段的生產進度和生產任務[2]。

在我國現階段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本的作用,競爭體制、供求體制、價格體制調節著市場的運行。原材料、設備、動力等生產物流的購進都受到市場因素的影響,市場的波動通過影響生產物流的購進而影響產品的生產成本和競爭能力,因此,如何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做好企業生產物流供應工作,將越來越成為企業生產活動的重要環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產物流計畫
  • 內容:確定生產物料的消耗定額
  • 意義:有助於存貨控制和生產物流配送
  • 聯繫:物料需求、製造需求
生產物流計畫的任務,生產物流計畫的內容,生產物流計畫的意義,生產物流計畫的編制和執行,

生產物流計畫的任務

1、保證生產計畫的順利完成。為了保證按計畫規定的時間和數量生產各種產品,要研究物料在生產過程中的運動規律,以及在各個工藝階段的生產周期,以此來安排經過各個工藝階段的時間和數量,並使系統內各個生產環節內的在制品結構、數量和時間相協調。
2、為均衡生產創造條件。均衡生產是指企業及企業內的車間、工段、工作地等各個生產環節,在相等的時間階段內,完成等量或均增數量的產品。均衡生產的要求為:每個生產環節都要均衡地完成所承擔的生產任務;不僅在數量上均衡地生產和產出,各個階段的物流也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性;儘可能縮短物料流動的周期,保持一定的節奏性。
3、加強在制品管理,縮短生產周期。保持在制品、半成品的合理儲備,是保證生產物流連續進行的必要條件。在制品過少,會使物流中斷,影響生產的順利進行;反之,又會造成物流不暢,延長生產周期。因此,對在制品的合理控制,既可減少在制品占用量,又能使各個生產環節實現正常銜接與協調,按物流作業計畫有節奏地、均衡地組織物流活動。

生產物流計畫的內容

企業生產物流計畫,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確定企業計畫期的生產物料需用量。
2、確定生產物料的消耗定額。
3、清查企業的庫存資源,經過綜合平衡,編制出物料需求計畫,並組織實現。

生產物流計畫的意義

一個科學合理的生產物流計畫,對提高生產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具有以下幾點意義:
1、生產物流計畫是訂貨和採購的依據。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生產物流種類繁多,數量不一,規格複雜,只有事先做好周密計畫,才能儘可能地避免錯訂、錯購、漏訂、漏購等錯誤的發生。
有了生產物流計畫,可以對生產物資市場的價格波動進行合理的預測,並作出及時的反應。對價格預期上揚較大的生產物資可有計畫地提前作好準備,避免提價損失:反之,如果預期生產物資價格下降,則應控制進貨,防止造成資金浪費。
2、生產物流計畫可以作為監督生產物流合理使用的標準。生產物流計畫設定了一些考核指標,以衡量供應部門、生產車間、倉庫管理、運輸等部門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幾個重要的考核指標是:計畫準確率、訂貨契約完成率、庫存生產物流周轉率、庫存生產物流削價或報廢的損失率等。工作中需經常對照檢查這些指標,考核企業生產物料使用的有效性,從而使企業能更充分利用資源,發揮生產物流的最大效能,有效降低成本。
3、生產物流計畫有助於存貨控制和生產物流配送。生產物流計畫包括生產物料的分配和配送計畫。通過運用相應的控制工具和管理方法(如分銷需求計畫),可以更好地協調生產與市場之間的關係,即從顧客需求出發,控制從材料到產成品之間的計畫和綜合。

生產物流計畫的編制和執行

1、編制供應計畫的準備工作
編制生產物流計畫前,必須了解生產物料的市場供求狀況、生產物料的需用量、儲備量以及生產物料分銷要求等情況,然後運用系統分析和綜合平衡的方法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生產物流計畫。
1)做好市場預測,掌握生產物流市場動態。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生產物料市場總是呈現波動狀態,這就要求對所需要的生產物料做好市場調研工作,分析貨源,調查了解現有的供應量,供貨方的生產能力,今後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是否有相應的替代品;並聯繫本企業的生產計畫確定某項生產物料的需求計畫。
2)收集企業內部的相關數據資料。
生產物流計畫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在物資方面的綜合反映,對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編制生產物流計畫前需要掌握詳盡的企業內部資料。這些資料包括:生產物料消耗定額、生產計畫、在制品數量、產品設計更改單、物料供應與物料消耗規律分析、上期生產物流計畫在執行中的問題、在途及庫存生產物料資源、委託加工生產物料資源、預計計畫期初資源等。
3)制定有關生產物流的消耗定額。
生產物流消耗定額,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和組織條件下,為製造單位產品或完成單位工作量所規定的必須消耗的生產物料數量標準。它是現代企業生產物流管理的基礎工作和重要手段,又是編制生產物流計畫的依據和考核生產物流消耗的標準。
2、生產物流供應計畫的編制
企業生產物流計畫按計畫期的長短可分為年度生產物流計畫、季度生產物流計畫和月份生產物流計畫。三者之中年度生產物流計畫是企業全年生產物流供應工作的依據和基礎:季度生產物流計畫是在年度計畫的基礎上編制的,是由年度到月度,由長期到短期的中間環節,由企業物資部門在季節到來之前10天左右時間編制;月份生產物流計畫是季度計畫的具體化,其任務是把年度、季度生產物流計畫中規定的指標。按照月、旬具體地安排到車間、班組,層層落實,保證企業生產計畫的完成。這裡,重點介紹年度生產物流計畫的編制,其他計畫的編制可參照年度計畫。
1)審核數據計算指標。編制計畫時,對有關的數據和資料要進行認真的審核,特別要注意的是:生產部門的生產物資需求量是否合理,需要時間是否恰當,生產物料消耗定額是否先進可靠,預計期末庫存、周轉庫存量是否合理.各種物資需要是否配套,生產物料所需資金是否超出資金定額指標等。
2)綜合平衡。生產物流計畫和其他計畫,如生產計畫、運輸計畫、資金使用計畫、庫存計畫等構成一個企業的計畫管理體系,各計畫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因此,企業的生產物流計畫與企業其他計畫進行綜合平衡。
3)編制計畫。生產物流供應計畫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生產物流核算表、待購生產物流表和文字說明。
生產物流部門在編制年度生產物流計畫時,要考慮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雖不能預見到全年、全季度的所有變化,但可以增強計畫抗突發事件的能力。在生產物流計畫的實施過程中,會出現某些不確定的偶然事件,從而破壞年度和季度生產物流計畫中原有的平衡。這時,就通過月份生產物流計畫來進行調整,月份計畫就是從長期到短期,從概括到具體,積極應變,實現組織供需平衡的過程。
3、生產物流計畫的執行與檢查
1)生產物流計畫的執行。執行計畫的重點在於資源,要積極組織力量通過訂貨、採購、委託加工、協作等形式保證生產物料供應。生產物料進廠後,一方面要及時發放,重要產品生產所需生產物料應優先保證,緊張短缺生產物料擇優供應,超儲積壓生產物科組織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強生產物流管理,定額發料,防止浪費。
執行生產物流計畫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是內部經濟契約。企業內部採取生產物料供應部門與用料單位簽訂內部經濟契約的方法,明確雙方的經濟責任。計畫範圍內的供應不到位或不及時,由生產物流供應部門負經濟責任;用料部門用料計畫不準或計畫外用料,由用料部門承擔經濟責任.以加強生產物流計畫的嚴肅性。
二是定額承包。生產物料供應部門可以對生產用主要原料、燃料和材料按消耗定額承包給生產單位。在完成生產任務的前提下,如果節約留用,則按規定提取獎金.如果超出消耗定額,則按規定扣發獎金,以此來促使生產部門關心生產物流的節約,降低消耗,提高經濟效益。
2)生產物流計畫的檢查。在生產物流計畫執行的過程中,要不時對計畫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主要檢查的內容有:計畫需用量與實際耗用量的對比;生產物料到貨銜接情況、供貨契約執行進度和情況;生產物料消耗定額執行情況;生產物料節約使用等情況。相應地,檢查的方法有全面檢查與專題檢查,經常檢查與定期檢查。統計資料對比與現場分析,以及在計畫期結束後進行的生產物料核銷檢查等等。
在生產物流計畫檢查時,應該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這裡的“章”,是指在編制生產物料供應計畫時事先制定好的一些重要考核指標。如計畫準確率、訂貨契約完成率、生產物料節約率、庫存生產物料周轉率、庫存生產物料損失率、倉庫機械化作業率、包裝容器回收率、資金占用量及周轉率等。工作中對照檢查這些指標,可以考核企業生產物流計畫的執行力度。
3)生產物流計畫的修訂。生產物流供應計畫在執行過程中,要根據執行的情況和外部條件的變化而進行相應的調整。一般計畫調整的原因有:生產計畫的變動;設計變動;工藝變動;由於生產物流計畫本身的不準確性而需要進行的修訂等。
對生產物流供應計畫進行修訂時,通常採用的方法有:A.定期修訂,多在訂貨前修訂;B.經常修訂,指對隨時可能發生的變化進行的局部性的、較小的修訂;C專項修訂,指當實際進程與原計畫任務相差較大時進行的修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