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犀丸

出自《聖濟總錄》,以犀角為主藥,以解散風熱,清目為主,或清心肺,利咽喉,或消毒,化結聚,或耳中策策疼痛,或馬喉痹,或目赤腫痛隱澀,眵淚生瘡,或去痰,清目,進飲食,或聰明耳目,益精神、壯心氣,鎮心神,或風邪客於機關,筋絡縮急,肢體拘攣,又或風虛肉瞤,頭目昏眩,四肢拘急,或時麻痹,旋運多痰,牙關緊痛,欠伸倦怠等功效。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生犀丸
  • 主要適用症:消毒,化結聚以解散風熱,清目為主
  • 主要用藥禁忌:除淡飲燒鹽外,余並忌一月,日食切忌暈腥
《博濟》卷五,組成,功效,用法用量,製備方法,用藥禁忌,《聖濟總錄》卷一一五,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幼科類萃》卷六,別名,組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附註,《聖濟總錄》卷一二二,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御藥院方》卷十,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證類本草》卷七引《御藥院方》,組成,功效,用法用量,加減,製備方法,《傳家秘寶》卷中,別名,組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附註,《聖濟總錄》卷八,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聖濟總錄》卷十二,組成,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

《博濟》卷五

組成

生犀半分(鎊),生龍腦半分,真麝香半分,紅娘子20個,斑貓21個(去頭翅,同紅娘子著豆面炒焦黃為度)。

功效

消毒,化結聚。

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日午、夜臥用臘茶放溫酒下1丸。服至10日,加至2丸。

製備方法

上為末,用豆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用藥禁忌

除淡飲燒鹽外,余並忌一月,日食切忌暈腥。

《聖濟總錄》卷一一五

組成

犀角(鎊屑)1分,牛黃(研)1分,防風(去叉)半兩,白附子(炮)1分,烏蛇(酒浸,去皮骨,炙)1分,天南星1分,乾薑(炮)1分,丹砂(研)1分,沒藥(研)1分,半夏(湯洗24遍)1分,龍腦(研)1分,乳香(研)1分,桂(去粗皮)1分,當歸(銼,焙)半兩,麝香(研)半兩。

主治

耳中策策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酒下。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幼科類萃》卷六

別名

生犀角丸

組成

犀角3錢,真珠3錢,防風3錢,羌活3錢,天竺黃3錢,茯神3錢,大黃(煨)2錢,甘草(炙)2錢,硃砂(水飛)1錢。

功效

解散風熱,清心肺,利咽喉。

主治

小兒風熱,邪風客於皮毛,入臟腑。呵欠面赤,惡風發熱,汗出,目澀,多睡。

用法用量

用薄荷湯研化,入麥門冬(去心),不拘時候服。冬至、立夏前宜服。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黃豆大。

附註

生犀角丸(《醫統》卷八十八)。

《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組成

犀角(鎊)1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射干1兩,海藻(洗去鹽,焙)1兩,升麻1兩,白附子(炮)半兩,百合3分,胡黃連3分,蒺藜子(炒)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3分。

主治

馬喉痹。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綿裹咽津,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御藥院方》卷十

組成

荊芥穗1兩,大黃1兩,甘草半兩,川芎半兩,薄荷葉7錢。

主治

目赤腫痛隱澀,眵淚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2丸,食後細嚼,溫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10丸。

《證類本草》卷七引《御藥院方》

組成

川芎10兩(緊小者),麝1分,腦1分,生犀半兩。

功效

去痰,清目,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茶、酒嚼下。

加減

痰,加硃砂半兩;膈壅,加牛黃1分,水飛鐵粉1分;頭目昏弦,加細辛1分;口眼 斜,加炮天南星1分。

製備方法

川芎以粟米泔浸,3日取出,切片子,日乾為末,作兩料,每料入麝、腦各1分,生犀半兩重,湯煮,蜜杵為丸,小彈子大。

《傳家秘寶》卷中

別名

生犀角丸

組成

生犀1兩(研為細末),天麻半兩,敗龜半兩(酥炙),牛黃1分(別研),茯神(去皮)1分,遠志(去心)1分,人參(去蘆頭)1分,肉桂(去皮)1分,龍齒(酥炙黃)1分,硃砂1分(別研),麝香半兩(研),龍腦1分(別研),石菖蒲半兩(細銼,1寸9節者),金銀箔50片,羚羊角半兩(為末)。

功效

聰明耳目,益精神、壯心氣,鎮心神。

主治

心虛喜忘,煩悸,風涎不利,諸風顫掉;或多健忘,寢寐多驚,心常似憂,或忪或慟,往往欲倒,狀類暗風,四肢顫掉,多生怯懼,每起煩躁、悲涕愁煎,並屬心臟氣虧。

用法用量

每服2丸,食後、臨臥溫水化下。或加至4-7丸。

製備方法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附註

生犀角丸(《聖濟總錄》卷十四)。

《聖濟總錄》卷八

組成

生犀(鎊)取末2兩,木香取末2兩,赤箭取末2兩,牛膝(去苗,酒浸,微炙)取末2兩,芎藭取末2兩,天麻(漿水煮1日,切作片子,焙乾)取末2兩,蓽澄茄取末2兩,薏苡仁取末3兩,羌活(去蘆頭)取末3兩,威靈仙(洗去土,焙乾)取末3兩,酸棗仁(微炒)取末3兩,補骨脂取末3兩,生乾地黃(焙)取末3兩,乾薄荷取末3兩,黃耆(銼,焙)1兩,何首烏(米泔浸5日,竹刀子切,焙)1兩,白花蛇(酒浸1日,去皮骨,炙黃)1兩,甘菊花1兩,杜仲(去粗皮,炙,銼)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令香)1兩,防風(去叉)1兩,蔓荊實1兩,桂(去粗皮)1兩,丹砂(研)1兩,白附子(微炮)1兩,白芷1兩,甘草(炙,銼)1兩,香墨1兩(生用,須是年深絕好者,用2兩更佳)。

主治

風邪客於機關,筋絡縮急,肢體拘攣。

用法用量

身體昏沉,鼻塞氣悶,煎人參湯嚼下20丸,日3服,不以時候;上膈不利,痰涎忽多,以龍腦、木香湯嚼下20丸,食後、臨臥,1日3服;常服茶、酒任下。

製備方法

上為末,別入生龍腦5錢,細研於淨盤中,攪拌勻,再羅3-5遍,須是勻細,煉蜜搜和得所,入臼中杵約3000下,取出,每1兩分作30丸,以麝香油塗手為丸,以瓷器內收盛。

《聖濟總錄》卷十二

組成

犀角(鎊屑)1兩,芎藭1兩,羌活(去蘆頭)1兩,白僵蠶(炒)半兩,防風(去叉)半兩,荊芥穗半兩,乾蠍(炒)1分,白芷1分,藁本(去土)1分,龍腦(研)1分,麝香(研)1分,牛黃(研)1分,雞蘇葉2兩,天麻(酒浸1宿,銼,焙)2兩(別搗為細末)。

組成

生犀(鎊)取末2兩,木香取末2兩,赤箭取末2兩,牛膝(去苗,酒浸,微炙)取末2兩,芎藭取末2兩,天麻(漿水煮1日,切作片子,焙乾)取末2兩,蓽澄茄取末2兩,薏苡仁取末3兩,羌活(去蘆頭)取末3兩,威靈仙(洗去土,焙乾)取末3兩,酸棗仁(微炒)取末3兩,補骨脂取末3兩,生乾地黃(焙)取末3兩,乾薄荷取末3兩,黃耆(銼,焙)1兩,何首烏(米泔浸5日,竹刀子切,焙)1兩,白花蛇(酒浸1日,去皮骨,炙黃)1兩,甘菊花1兩,杜仲(去粗皮,炙,銼)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令香)1兩,防風(去叉)1兩,蔓荊實1兩,桂(去粗皮)1兩,丹砂(研)1兩,白附子(微炮)1兩,白芷1兩,甘草(炙,銼)1兩,香墨1兩(生用,須是年深絕好者,用2兩更佳)。

主治

風虛肉瞤,頭目昏眩,四肢拘急,或時麻痹,旋運多痰,牙關緊痛,欠伸倦怠。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細嚼,臘茶清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藥除天麻別搗外,先以10味搗羅為細末,再入3味研者藥,煉蜜半斤,入天麻末,更入河水並真酥各少許,置於重湯內煎煉成膏,候冷和搜成劑,入日內杵數百下為丸,如雞頭子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