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電化學系統陰極細菌胞外電子傳遞機制研究》是依託山西大學,由張國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電化學系統陰極細菌胞外電子傳遞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國棟
- 依託單位:山西大學
《生物電化學系統陰極細菌胞外電子傳遞機制研究》是依託山西大學,由張國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生物電化學系統陰極細菌胞外電子傳遞機制研究》是依託山西大學,由張國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生物電化學系統(BES)陰極微生物催化體系在污水處理中能夠實現有害物質的去除或有用物質的合成,是極具發展前景...
《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細菌自介導胞外電子傳遞機理研究》是依託西南大學,由喬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微生物燃料電池是近幾年綠色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具有燃料來源廣泛,能量轉化效率高,操作環境溫和,成本低廉無污染等優點,但是其較低的輸出功率密度使其離大規模生產套用還有較大距離。提高陽極微...
《生物電化學系統:從胞外電子傳遞到生物技術套用》是201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Korneel Rabaey[等]。內容簡介 本書不僅介紹了生物電化學系統的基本原理、電極材料、電子傳遞、電化學方法、電極微生物、物質氧化與還原等知識,還結合產能、資源回收、污染物降解等方面闡明了生物電化學系統功能化所涉及的反應器...
本課題研究目的是利用生物電化學系統揭示生物膜形成及其胞外電子傳遞相關基因表達研究。通過開發微型生物電化學系統(micro-BES)結合共聚焦雷射顯微鏡,揭示純菌和混菌陽極生物膜形成過程和陽極表面空間競爭,並分析生物膜三維結構對電能輸出的影響。比較不同來源接種物對產電生物膜富集的影響,對具有較高電化學活性的生物...
利用生物膜原位分析手段,揭示純菌和混菌陽極生物膜形成過程和陽極表面空間競爭,進而從不同研究水平闡明陽極生物膜種間互作機制。課題在低溫生物電化學系統產電和產氫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突破了常規生物制氫技術的溫度極限,揭示了低溫發酵與產電細菌種群互作是發酵性電子供體低溫產電的主要途徑。闡明了溫度交替變化...
其中微生物氧化有機化合物產生的電子或通過“納米線”和外膜蛋白直接轉移到陽極,或通過電子穿梭體間接轉移到陽極,這些電子通過外部電路到達陰極,每傳導一個電子,質子就會在陰極發生反應,以完成反應並維持電流。目前研究中有許多類型的生物電化學系統裝置的反應器,但大體上它們都具有相同的操作原理。研究者已經建立了...
《利用微納電極對奧奈達希瓦氏菌胞外電子傳遞的研究》是依託西南大學,由彭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微生物胞外電子傳遞是眾多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核心,也是多種新興能源環境技術的基礎。胞外電子傳遞中一些具體問題尚待研究。本項目將模式產電細菌奧奈達希瓦氏菌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間接電子傳遞中...
《基於胞外電子轉移研究納米材料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是依託東南大學,由付德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胞外電子轉移是微生物與外界環境物質相互作用的一種途徑,人們也基於此開發了微生物燃料電池(MFC)技術。納米材料在促進微生物胞外電子轉移、提高MFC產電效率上已顯示出優良特性。隨著納米材料套用的...
然而,目前微生物電合成最大的技術瓶頸是微生物的胞外電子傳遞效率較低,限制了其電合成的效率。為實現微生物高效電合成,本申請選用希瓦氏菌作為平台菌種進行合成生物學改造,研究提高其電子傳入速率的有效方法:(1)利用合成生物學手段,促進電子從陰極到細胞傳遞並偶聯入細胞代謝。(2)通過分子生物學改造,使希...
本項目擬以希瓦氏菌MR-1與針鐵礦為研究對象,圍繞MR-1還原針鐵礦過程中胞外電子的電化學特性及其調控針鐵礦結構中Fe(Ⅲ)還原作用的動力學機制這一關鍵科學問題,採用微生物學、礦物學與電化學研究方法,創新性結合微納加工技術搭建微電極實驗體系,開展多種生長狀態下細菌傳遞胞外電子還原轉化針鐵礦的原位實驗研究。
4.3.4生物催化劑128 4.4本章小結132 參考文獻132 第5章生物電化學系統電荷轉移機制141 5.1電子傳遞基本知識141 5.1.1原理141 5.1.2產電微生物144 5.2胞內電子傳遞148 5.2.1呼吸作用148 5.2.2發酵作用152 5.3胞外電子傳遞153 5.3.1電子傳遞途徑153 5.3.2影響因素161 5.4質子遷移163 5.5陰...
他們觀察到MFC中電流的產生能夠被多種電子呼吸鏈的抑制劑所阻斷。在他們所使用的MFC中,電子傳遞系統利用NADH脫氫酶,Fe/S(鐵/硫)蛋白以及醌作為電子載體,而不使用電子傳遞鏈的2號位點或者末端氧化酶。通常觀察到,在MFCs的傳遞過程中需要利用氧化磷酸化作用,導致其能量轉化效率高達65%。常見的實例包括假單胞菌...
2011年7月至今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2014年晉升為副研究員,從事廢水處理、環境微生物、生物電化學系統基礎與套用(微生物胞外電子傳遞機理、生物電化學脫氮)等方面的研究。至今已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近30篇,申請/獲得發明專利8項。研究領域 廢水處理、環境微生物、生物電化學系統基礎與套用 代表論著 1...
第一章微生物胞外呼吸概論 第二章胞外呼吸菌的分離純化及遺傳改造 第三章微生物胞外呼吸的電子傳遞機制 第四章鐵呼吸 第五章腐殖質呼吸 第六章產電呼吸 第七章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 第八章MXC技術 第九章原位生物修復技術 第十章生物電化學器件 第十一章天然生物地球電池效應:形成機制與生態學意義 索引 後記 ...
第三至五章主要介紹了原核微生物細胞結構與分子組成,進化、系統發育與分類,以及微生物代謝;第六章主要從分子層面介紹了病毒性質、複製周期、宿主影響等基本知識;第七章描述了環境分子生物學分析方法與技術的原理及套用;第八章從胞外電子傳遞角度介紹了微生物電子傳遞的分子機制及環境套用。
本項目率先開展厭氧系統的DIET研究,發現在傳統厭氧系統(包括微生物電化學系統)中存在不同程度的DIET方式。創新性的從以下方面構建該新型產甲烷。電子受體端:採用Fe(III)氧化物富集異化鐵還原菌,為DIET提供微生物條件,地桿菌豐度提高20%,甲烷產率提高20-40%。電子連線方式:利用碳導體材料、磁鐵礦、電子穿梭體等,...
生物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能量轉移先以ATP的形式“儲存”起來,待需要時再由ATP釋放出來。植物體內ATP的主要生成方式是通過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過程。光合磷酸化過程發生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通過其中的光合色素系統、電子傳遞系統和光合磷酸化偶聯酶系統的作用,使得光反應中吸收的一部分光能轉變為NADPH中的化學能,...
本項目利用電化學方法從不同環境沉積物和生活污水中富集產電菌群,並通過電化學方法篩選出具較高產電能力的產電菌群,豐富構建高性能產電細菌生物膜的基礎材料。另一方面,對適用於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碳電極材料進行改性、摻雜和功能化,使之更有利於產電菌群的附著和成膜。在上述基礎上,系統研究不同產電菌群在不...
5.2.3鐵還原菌的電子傳遞鏈94 5.2.4鐵還原菌的胞外電子傳遞形式96 5.3本章小結97 第6章動物地磁導航及感磁機制99 6.1動物感磁行為研究進展99 6.1.1動物體內的“磁羅盤”和“磁地圖”100 6.1.2地磁倒轉/強度減弱對動物定向行為的影響106 6.2動物感磁機制研究進展108 6.2.1動物感磁機制假說108 6....
在微生物共生體系中,磁鐵礦表面附著的天然有機物或含矽礦物能夠顯著地影響磁鐵礦介導兩種不同種微生物之間的電子傳遞的能力,介導電子傳遞的效率主要受控於礦物表面性質的差異。研究結果為系統認識地表環境中微生物-礦物界面電子傳遞的分子機制以及相關的元素地球化學循環過程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揭示鐵細菌在生物地...
另外,我們對泥火山環境樣本進行長期培養實驗,結果指示由冷泉微生物介導生成的原生碳酸鹽岩在存在深度和產生時間上都可能具有分層效應。除此之外,基於微生物胞外電子傳遞與其成礦過程的直接關係,我們設計了一種用於連續培養、採樣與實時檢測的微生物電化學系統,用於檢測海洋微生物的胞外電子傳遞。在本項目的支持下已...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電化學系統,細菌胞外電子傳遞 近年代表性論文:Peng, L., You, S.-J., Wang, J.-Y. 2010. Carbon nanotubes as electrode modifier promoting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from Shewanella oneidensis. Biosens. Bioelectron., 25, 1248-1251.Peng, L., You, S.-J., Wang, J.-Y. 2010...
生物電化學 目前主要從事納米電化學及微生物電催化機制研究,如:(1)生物合成的納米催化劑的電性能研究;(2)微生物胞外電子傳遞機制研究。學術成果 代表性論文:Le-Xing You,Lu Rao, Xiao-Chun Tian, Ran-Ran Wu,Xuee Wu, Feng Zhao*, Yan-Xia Jiang* and Shi-Gang Sun*, Electrochemical in situ ...
2009.09-2012.06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環境科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2013.9-2016.06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 2016.10-, 任職於福建農林大學環境工程專業 講師,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生物電化學 微生物胞外電子傳遞機理研究;厭氧甲烷氧化;生物電化學脫氮 學術成果 代表性論文:[...
本科生《環境生物電化學》《環境生態學》;研究生《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科研方向:電活性生物膜於廢水處理及資源化中的套用;微生物胞外電子傳遞的機理研究 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地桿菌新種Geobacter soli胞外電子傳遞相關的膜蛋白定位與功能研究, 2016-2018年 (20萬,主持人)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9、李智靈,王愛傑,楊佳琦,南軍,孫凱,王黎,任昇。一種電刺激促進揮發性氯代烴生物還原分解的方法,2015,中國,發明專利授權號ZL201510639392.0。10、片山新太,章春芳,張冬冬,李智靈,鈴木大典。電子傳遞系統及其套用,2013,日本,專利授權號2013158394。11、章春芳,楊生茂,鐘哲科,劉玉學,李智靈,張冬冬,呂...
1. 人工濕地介導胞外電子傳遞強化氨氧化機制研究(項目批准號:5217015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22.1~2025.12,主持。2.典型微納塑膠對河濱帶濕地硝化過程的影響及分子機制研究(項目批准號:51978099),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2020.1~2023.12,主持。3.人工濕地生物質發酵與琨基電子傳遞耦合強化反硝化...
余龍江,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學者,研究方向:資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即通過重要生物資源的系統基礎研究及其套用關鍵技術攻關,實現其在醫藥食品、生物化工及環保等領域的套用,重點致力於生物資源的篩選、選育、評價、保護和科學利用方面的基礎性和關鍵性問題的研究與套用,突破重大...
9.3.2 MFC陰極電催化納米材料 345 9.4 總結與展望 349 參考文獻 351 第10章微生物製備納米材料的電子傳遞機制及其套用361 趙峰,吳雪娥,姜艷霞(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10.1 概述 362 10.2 胞外電子傳遞 363 10.2.1 直接胞外電子傳遞 363 10.2.2 間接胞外電子傳遞 365 ...
9.3.2 MFC陰極電催化納米材料 345 9.4 總結與展望 349 參考文獻 351 第10章微生物製備納米材料的電子傳遞機制及其套用361 趙峰,吳雪娥,姜艷霞(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10.1 概述 362 10.2 胞外電子傳遞 363 10.2.1 直接胞外電子傳遞 363 10.2.2 間接胞外電子傳遞 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