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

生物質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等特點。加快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是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內容,是改善環境質量、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較快,開發利用規模不斷擴大,生物質發電和液體燃料形成一定規模。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氣等發展已起步,呈現良好勢頭。“十三五”是實現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生物質能面臨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機遇。根據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制定《生物質能發展 “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分析了國內外生物質能發展現狀,闡述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發展布局和建設重點,提出了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基本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 
  • 主辦單位:國家能源局 
  • 發布時間:2016年10月28日 
  • 索引號:000019705/2016-00382 
發展現狀,發展基礎,存在問題,指導思想,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發展布局,保障措施,投資估算,投資估算,環境效益,社會效益,

發展現狀

發展基礎

1、國際發展現狀
(1)發展現狀
生物質能是世界上重要的新能源,技術成熟,套用廣泛,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源供需矛盾、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全球繼石油、煤炭、天然氣之後的第四大能源,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
生物質發電。截至2015年,全球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其中美國1590萬千瓦、巴西1100萬千瓦。生物質熱電聯產已成為歐洲,特別是北歐國家重要的供熱方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發展較快,其中日本垃圾焚燒發電處理量占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的70%以上。
生物質成型燃料。截至2015年,全球生物質成型燃料產量約3000萬噸,歐洲是世界最大的生物質成型燃料消費地區,年均約1600萬噸。北歐國家生物質成型燃料消費比重較大,其中瑞典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約占供熱能源消費總量的70%。
生物質燃氣。截至2015年,全球沼氣產量約為570億立方米,其中德國沼氣年產量超過200億立方米,瑞典生物天然氣滿足了全國30%車用燃氣需求。
生物液體燃料。截至2015年,全球生物液體燃料消費量約1億噸,其中燃料乙醇全球產量約8000萬噸,生物柴油產量約2000萬噸。巴西甘蔗燃料乙醇和美國玉米燃料乙醇已規模化套用。
(2)發展趨勢
一是生物質能多元化分散式套用成為世界上生物質能發展較好國家的共同特徵。二是生物天然氣和成型燃料供熱技術和商業化運作模式基本成熟,逐漸成為生物質能重要發展方向。生物天然氣不斷拓展車用燃氣和天然氣供應等市場領域。生物質供熱在中、小城市和城鎮套用空間不斷擴大。三是生物液體燃料向生物基化工產業延伸,技術重點向利用非糧生物質資源的多元化生物煉製方向發展,形成燃料乙醇、混合醇、生物柴油等豐富的能源衍生替代產品,不斷擴展航空燃料、化工基礎原料等套用領域。
2、國內發展現狀
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能源化利用潛力大。全國可作為能源利用的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餘物、林業剩餘物和能源作物、生活垃圾與有機廢棄物等生物質資源總量每年約4.6億噸標準煤。截至2015年,生物質能利用量約3500萬噸標準煤,其中商品化的生物質能利用量約1800萬噸標準煤。生物質發電和液體燃料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氣等產業已起步,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生物質發電。截至2015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約1030萬千瓦,其中,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約530萬千瓦,垃圾焚燒發電約470萬千瓦,沼氣發電約3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20億千瓦時,生物質發電技術基本成熟。
生物質成型燃料。截至2015年,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約800萬噸,主要用於城鎮供暖和工業供熱等領域。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產業處於規模化發展初期,成型燃料機械製造、專用鍋爐製造、燃料燃燒等技術日益成熟,具備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基礎。
生物質燃氣。截至2015年,全國沼氣理論年產量約190億立方米,其中戶用沼氣理論年產量約140億立方米,規模化沼氣工程約10萬處,年產氣量約50億立方米,沼氣正處於轉型升級關鍵階段。
生物液體燃料。截至2015年,燃料乙醇年產量約210萬噸,生物柴油年產量約80萬噸。生物柴油處於產業發展初期,纖維素燃料乙醇加快示範,我國自主研發生物航煤成功套用於商業化載客飛行示範。

存在問題

生物質能是唯一可轉化成多種能源產品的新能源,通過處理廢棄物直接改善當地環境,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綜合效益明顯。從資源和發展潛力來看,生物質能總體仍處於發展初期,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是尚未形成共識。目前社會各界對生物質能認識不夠充分,一些地方甚至限制成型燃料等生物質能套用,導致生物質能發展受到制約。
二是分散式商業化開發利用經驗不足。受制於我國農業生產方式,農林生物質原料難以實現大規模收集,一些年利用量超過10萬噸的項目,原料收集困難。畜禽糞便收集缺乏專用設備,能源化無害化處理難度較大。急需探索就近收集、就近轉化、就近消費的生物質能分散式商業化開發利用模式。
三是專業化市場化程度低,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生物天然氣和生物質成型燃料仍處於發展初期,受限於農村市場,專業化程度不高,大型企業主體較少,市場體系不完善,尚未成功開拓高價值商業化市場。纖維素乙醇關鍵技術及工程化尚未突破,急待開發高效混合原料發酵裝置、大型低排放生物質鍋爐等現代化專用設備,提高生物天然氣和成型燃料工程化水平。
四是標準體系不健全。尚未建立生物天然氣、生物成型燃料工業化標準體系,缺乏設備、產品、工程技術標準和規範。尚未出台生物質鍋爐和生物天然氣工程專用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生物質能檢測認證體系建設滯後,制約了產業專業化規範化發展。缺乏對產品和質量的技術監督。
五是政策不完善。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涉及原料收集、加工轉化、能源產品消費、伴生品處理等諸多環節,政策分散,難以形成合力。尚未建立生物質能產品優先利用機制,缺乏對生物天然氣和成型燃料的終端補貼政策支持。

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把生物質能作為最佳化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立足於分散式開發利用,擴大市場規模,加快技術進步,完善產業體系,加強政策支持,推進生物質能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和多元化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

基本原則

堅持分散式開發。根據資源條件做好規劃,確定項目布局,因地制宜確定適應資源條件的項目規模,形成就近收集資源、就近加工轉化、就近消費的分散式開發利用模式,提高生物質能利用效率。
堅持用戶側替代。發揮生物質布局靈活、產品多樣的優勢,大力推進生物質冷熱電多聯產、生物質鍋爐、生物質與其他清潔能源互補系統等在當地用戶側直接替代燃煤,提升用戶側能源系統效率,有效應對大氣污染。
堅持融入環保將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融入環保體系,通過有機廢棄物的大規模能源化利用,加強主動型源頭污染防治,直接減少秸稈露天焚燒、畜禽糞便污染排放,減輕對水、土、氣的污染,建立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與環保相互促進機制。
堅持梯級利用。立足於多種資源和多樣化用能需求,開發形成電、氣、熱、燃料等多元化產品,加快非電領域套用,推進生物質能循環梯級利用,構建生物質能多聯產循環經濟。

發展目標

到2020年,生物質能基本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利用。生物質能年利用量約5800萬噸標準煤。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500萬千瓦,年發電量900億千瓦時,其中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700萬千瓦,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750萬千瓦,沼氣發電50萬千瓦;生物天然氣年利用量80億立方米;生物液體燃料年利用量600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3000萬噸。

發展布局

(一)大力推動生物天然氣規模化發展
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定規模的綠色低碳生物天然氣產業,年產量達到80億立方米,建設160個生物天然氣示範縣和循環農業示範縣。
1、發展布局
在糧食主產省份以及畜禽養殖集中區等種植養殖大縣,按照能源、農業、環保“三位一體”格局,整縣推進,建設生物天然氣循環經濟示範區。
2、建設重點
推動全國生物天然氣示範縣建設。以縣為單位建立產業體系,選擇有機廢棄物豐富的種植養殖大縣,編制縣域生物天然氣開發建設規劃,立足於整縣推進,發展生物天然氣和有機肥,建立原料收集保障、生物天然氣消費、有機肥利用和環保監管體系,構建縣域分散式生產消費模式。
加快生物天然氣技術進步和商業化。探索專業化投資建設管理模式,形成技術水平較高、安全環保的新型現代化工業門類。建立縣域生物天然氣開發建設專營機制。加快關鍵技術進步和工程現代化,建立健全檢測、標準、認證體系。培育和創新商業化模式,提高商業化水平。
推進生物天然氣有機肥專業化規模化建設。以生物天然氣項目產生的沼渣沼液為原料,建設專業化標準化有機肥項目。最佳化提升已建有機肥項目,加強關鍵技術研發與裝備製造。創新生物天然氣有機肥產供銷用模式,促進有機肥大面積推廣,減少化肥使用量,促進土壤改良。
建立健全產業體系。創新原料收集保障模式,形成專業化原料收集保障體系。構建生物天然氣多元化消費體系,強化與常規天然氣銜接併網,加快生物天然氣市場化套用。建立生物天然氣有機肥利用體系,促進有機肥高效利用。建立健全全過程環保監管體系,保障產業健康發展。
(二)積極發展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
1、發展布局
在具備資源和市場條件的地區,特別是在大氣污染形勢嚴峻、淘汰燃煤鍋爐任務較重的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東北等區域,以及散煤消費較多的農村地區,加快推廣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為村鎮、工業園區及公共和商業設施提供可再生清潔熱力。
2、建設重點
積極推動生物質成型燃料在商業設施與居民採暖中的套用。結合當地關停燃煤鍋爐進程,發揮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面向用戶側布局靈活、負荷回響能力較強的特點,以供熱水、供蒸汽、冷熱聯供等方式,積極推動在城鎮商業設施及公共設施中的套用。結合農村散煤治理,在政策支持下,推進生物質成型燃料在農村炊事採暖中的套用。
加快大型先進低排放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項目建設。發揮成型燃料含硫量低的特點,在工業園區大力推進20蒸噸/小時以上低排放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項目建設,污染物排放達到天然氣水平,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高於20㎎/m、50㎎/m、200㎎/m,替代燃煤鍋爐供熱。建成一批以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為主的工業園區。
加強技術進步和標準體系建設。加強大型生物質鍋爐低氮燃燒關鍵技術進步和設備製造,推進設備製造標準化系列化成套化。制定出台生物質供熱工程設計、成型燃料產品、成型設備、生物質鍋爐等標準。加快制定生物質供熱鍋爐專用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強檢測認證體系建設,強化對工程與產品的質量監督。
(三)穩步發展生物質發電
1、發展布局
在農林資源豐富區域,統籌原料收集及負荷,推進生物質直燃發電全面轉向熱電聯產;在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加快西部地區垃圾焚燒發電發展;在秸稈、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比較豐富的鄉鎮,因地制宜推進沼氣發電項目建設。
2、建設重點
積極發展分散式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農林生物質發電全面轉向分散式熱電聯產,推進新建熱電聯產項目,對原有純發電項目進行熱電聯產改造,為縣城、大鄉鎮供暖及為工業園區供熱。加快推進糠醛渣、甘蔗渣等熱電聯產及產業升級。加強項目運行監管,杜絕摻燒煤炭、騙取補貼的行為。加強對發電規模的調控,對於國家支持政策以外的生物質發電方式,由地方出台支持措施。
穩步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在做好環保、選址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前提下,在人口密集、具備條件的大中城市穩步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鼓勵建設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加快套用現代垃圾焚燒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提高垃圾焚燒發電環保水平。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避免和減少鄰避效應。
因地制宜發展沼氣發電。結合城鎮垃圾填埋場布局,建設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積極推動釀酒、皮革等工業有機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沼氣設施熱電聯產;結合農村規模化沼氣工程建設,新建或改造沼氣發電項目。積極推動沼氣發電無障礙接入城鄉配電網和併網運行。到2020年,沼氣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0萬千瓦。
(四)加快生物液體燃料示範和推廣
1、發展布局
在玉米、水稻等主產區,結合陳次和重金屬污染糧消納,穩步擴大燃料乙醇生產和消費;根據資源條件,因地制宜開發建設以木薯為原料,以及利用荒地、鹽鹼地種植甜高粱等能源作物,建設燃料乙醇項目。加快推進先進生物液體燃料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示範。到2020年,生物液體燃料年利用量達到600萬噸以上。
2、建設重點
推進燃料乙醇推廣套用。大力發展纖維乙醇。立足國內自有技術力量,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經驗,開展先進生物燃料產業示範項目建設;適度發展木薯等非糧燃料乙醇。合理利用國內外資源,促進原料多元化供應。選擇木薯、甜高粱莖稈等原料豐富地區或利用邊際土地和荒地種植能源作物,建設10萬噸級燃料乙醇工程;控制總量發展糧食燃料乙醇。統籌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能源安全,以霉變玉米、毒素超標小麥、“鎘大米”等為原料,在“問題糧食”集中區,適度擴大糧食燃料乙醇生產規模。
加快生物柴油在交通領域套用。對生物柴油項目進行升級改造,提升產品質量,滿足交通燃料品質需要。建立健全生物柴油產品標準體系。開展市場封閉推廣示範,推進生物柴油在交通領域的套用。
推進技術創新與多聯產示範。加強纖維素、微藻等原料生產生物液體燃料技術研發,促進大規模、低成本、高效率示範套用。加快非糧原料多聯產生物液體燃料技術創新,建設萬噸級綜合利用示範工程。推進生物質轉化合成高品位燃油和生物航空燃料產業化示範套用。

保障措施

1、協同推進。將生物質能利用納入國家能源、環保、農業戰略,加強協調、協同推進,充分發揮生物質能綜合效益,特別是在支持循環農業、促進縣域生態環保方面的作用,推進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研究將生物質能納入綠色消費配額及交易體系。
2、優先利用落實國家有關可再生能源優先利用和全額保障性收購的要求,建立生物質能優先利用機制,加強對燃氣、石油和電網企業公平開放接納生物質能產品的監管,確保生物天然氣、液體燃料、生物質發電無障礙接入燃氣管網、成品油銷售網及城鄉配電網。
3、加強規劃。將規劃作為項目開發建設的主要依據,統籌生物質各類資源和各種利用方式,以省為單位編制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規劃。以縣為單位編制生物天然氣、生物成型燃料開發利用規劃,做好與環保、農業等規劃銜接。編制生物質熱電聯產區域專項規劃。在規劃指導下,積極推進生物質能新技術和新利用模式的示範建設。
4、加大扶持。發揮中央和地方合力,完善支持生物質能利用政策措施體系。制定生物質發電全面轉向熱電聯產的產業政策。研究出台生物天然氣、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和液體燃料終端補貼政策。積極支持民間資本進入生物質能領域。引導地方出台措施支持現有政策之外的其他生物質發電方式。
5、加強監管。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生物質能項目建設和運行監管,保障產品質量和安全,加強標準認證管理,做好環保監管,建立生物質能行業監測平台和服務體系。加強工程諮詢、技術服務等產業能力建設,支撐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

投資估算

投資估算

到2020年,生物質能產業新增投資約1960億元。其中,生物質發電新增投資約400億元,生物天然氣新增投資約1200億元,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產業新增投資約180億元,生物液體燃料新增投資約180億元。

環境效益

生物質能產業具備顯著的環境效益。預計2020年,生物質能合計可替代化石能源總量約580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5億噸,減少粉塵排放約52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14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44萬噸。

社會效益

十三五”期間,生物質重點產業將實現規模化發展,成為帶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型產業。預計到2020年,生物質能產業年銷售收入約12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00萬個,農民收入增加200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
(以上信息引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