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與製藥工程專業英語

生物與製藥工程專業英語

生物與製藥工程專業英語》是2007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永勤劉福勝。

基本介紹

  • 書名:生物與製藥工程專業英語
  • 作者:: 張永勤 劉福勝
  • ISBN:9787501968312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09-01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媒體推薦,

圖書信息

作者: 張永勤 劉福勝 著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9787501968312
出版時間:2007-09-01
版次:1
頁數:255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以化學、生物、藥學、工程學等學科領域來設定專業辭彙的語域構架,並按照學生所學課程順序編排教材內容,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藥理學、藥劑學、天然藥物化學、發酵工程、分離工程及其設備、製劑生產等,並附有相關構詞法、實驗室常用儀器名稱、相關專業術語以及相關專業文獻如美國藥典、藥品說明書、文獻檢索、英文科技論文及化學文摘導讀、英文摘要寫作等知識的介紹。書後附有詞根、前綴及後綴總表,分子生物學術語表及辭彙總表以便讀者查閱。
本書適用於化學、藥學、藥物製劑、製藥工程、生物製藥、生物工程、發酵工程、生物技術、生化工程等相關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用於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科技及其他從業人員參考。

編輯推薦

本書以化學、生物、藥學、工程學等學科領域來設定專業辭彙的語域構架,並按照學生所學課程順序編排教材內容,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藥理學、藥劑學、天然藥物化學、發酵工程、分離工程及其設備、製劑生產等,並附有相關構詞法、實驗室常用儀器名稱、相關專業術語以及相關專業文獻如美國藥典、藥品說明書、文獻檢索、英文科技論文及化學文摘導讀、英文摘要寫作等知識的介紹。書後附有詞根、前綴及後綴總表,分子生物學術語表及辭彙總表以便讀者查閱。
本書適用於化學、藥學、藥物製劑、製藥工程、生物製藥、生物工程、發酵工程、生物技術、生化工程等相關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用於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科技及其他從業人員參考。

媒體推薦

前言
本書以學生所學的相關基礎、專業課程為基礎,根據所涉獵的化學、生物、藥學、工程學等學科領域來設定專業辭彙的語域構架,並按照學生所學課程順序編排教材內容,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藥理學、生藥學、藥劑學、發酵工程、分離工程及其設備、製劑生產等,以加強英語的專業性、實用性和新穎性,使學生在回顧所學課程的同時掌握專業辭彙的構詞規律。在選材方面,針對學生在公共英語學習階段重理解輕翻譯的現狀,選擇能夠體現當今科技文獻水平的具有一定難度的材料作為教材如英文原版教材、美國藥典、藥品說明書、化學文摘等,使學生掌握英文翻譯技巧。此外,每單元的後半部分均附有相關構詞法、實驗室常用儀器名稱、相關專業術語以及相關專業文獻如美國藥典、藥品說明書、文獻檢索、英文科技論文及化學文摘導讀、英文摘要寫作等知識的介紹。書後附有詞根、前綴及後綴總表,分子生物學術語表及辭彙總表以便學生查閱。
本書分為16個單元,可安排36~70學時。每個單元由多篇課文及閱讀材料構成,其中每篇課文後都附有帶音標的生詞表,每單元之後均附有相關知識介紹和練習題。單元中的課文是依據相關專業內容由淺入深來設定的,可根據專業需要來選用。對於短學時課程,可利用課後的總結性相關知識介紹(additional information),力求“一點蓋面”,使學生全面掌握相關專業英語知識。
本書的教學重點主要在於專業辭彙和翻譯技巧。專業辭彙是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基礎,也是初學專業英語學生的薄弱環節。首先應重點掌握專業辭彙的構詞方法,以便於大量熟記專業辭彙;其次,可根據課文所涉獵的專業知識,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辭彙。注意重點掌握常用專業辭彙,對於使用頻率低的辭彙,可不必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進入專業英語學習的學生一般都已通過國家四級或六級英語考試,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但往往缺乏翻譯技巧的訓練,無法勝任未來的翻譯工作。因此,在課文講解過程中,除要求學生掌握一定專業辭彙之外,還應重點掌握翻譯技巧。本書辭彙部分所附音標取自“金山詞霸2006”中的“現代英漢綜合大辭典”。
本書適用於製藥工程、藥物製劑、生物工程、發酵工程、生物技術、生物製藥、生化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專業英語教學。
本書的編寫工作起始於2000年,在近七年的教學實踐中得以不斷更新,不斷完善。當然,“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青島科技大學和化學工業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對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編寫分工,第一單元、第三單元、第四單元、第五單元、第七單元、第八單元、第九單元、第十單元、第十二單元、第十三單元、第十六單元及附錄一和總辭彙表由張永勤編寫,第二單元、第十四單元由劉福勝編寫,第六單元、第十五單元及附錄二由石琰璟和張永勤編寫,第十一單元由趙文英編寫。
本書從結構設計到課程內容安排都是一種嘗試。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不妥之處希望使用本書的師生、讀者多提寶貴意見。
編者
2007年1月於青島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