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碳泵(biological carbon pump)是2014年發布的海洋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碳泵
- 外文名:biological carbon pump
- 所屬學科:海洋學名詞
- 發布時間:2014年
生物碳泵(biological carbon pump)是2014年發布的海洋學名詞。
生物碳泵(biological carbon pump)是2014年發布的海洋學名詞。公布時間2014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科技新詞(第一批·KX1/2014/204)》研究進展2023年,廈門...
海洋生物泵是指在海洋的生態環境中以生物或生物行為為動力,將碳元素從海洋表面向深層傳遞的過程。海洋生物泵是海洋碳匯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海洋生物碳泵的準確估量是目前氣候科學及地球科學研究所面臨的重大挑戰。概況 由有機物生產、消費、傳遞、沉降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構成的碳從表層向深層的轉移稱之為...
海洋生物碳泵是指通過將有機碳從表層輸出到中深層海洋,實現對大氣二氧化碳的長時間封存,是海洋碳匯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涉及過程複雜,對海洋生物碳泵的觀測及量化一直是氣候科學及地球科學研究的難點。發展歷史 海洋生物碳泵的研究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末。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和全球碳循環研究的深入,海洋生物碳泵...
美國科學家指出,“微型生物碳泵”理論也適用於陸地儲碳。“微型生物碳泵”理論展示了海洋在CO2減排和發展低碳經濟方面的巨大潛力。對於海洋微生物而言,溶解有機碳(DOC)是其生命的支撐。然而,大部分DOC就像谷糠一樣難以下咽而殘留在水中。科學家們正在揭示為什麼海洋食物鏈中有些有機質被轉化為不易被釋放為CO2的...
碳酸鹽泵有時被稱為生物泵的“硬組織”組件。 一些表層海洋生物,如球石體,通過固定碳酸氫鹽,用碳酸鈣(一種顆粒狀無機碳)產生堅硬的結構。溶解無機碳的這種固定是海洋碳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碳泵將無機碳(CO₂)以糖(C₆HO₆)的形式固定成顆粒狀有機碳,而碳酸鹽泵則固定無機碳酸氫鹽並導致CO...
其中生物的過程與機制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研究焦點。項目負責人提出“微型生物碳泵”概念和理論,得到國際同行肯定。本項目瞄準這一前沿問題,以全球變化為背景、以海洋碳循環為主線、以“微型生物碳泵”為突破口;通過現場培養實驗研究、關鍵生態過程研究、同位素示蹤實驗研究,以及(宏)基因組學、(宏)蛋白組學、代謝組...
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學中,溶解度泵指將碳以溶解無機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的形式從海洋表面輸送到海洋內部的物理化學過程。從廣義上來講,溶解度泵是海洋生物泵中反映物理化學的部分,它只涉及物理和化學過程,不涉及生物過程。海洋中的溶解度泵和有機碳泵都是海洋儲碳的重要機制,這兩種機制共同調控了海洋乃至...
20. 2013/03/16-2013/03/18, 北京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早期地球海洋化學與生命的協同演化—進展與思考”,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地球生物學前沿”。21. 2013/02/22-2013/02/25, 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元古代海洋中的微型生物碳泵”,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啟動會暨中德合作項目2013年度...
碳酸鹽泵(Carbonate Pump)指海洋生物通過固定海水中的碳酸鹽,生成碳酸鈣質地的保護外殼,並最終將碳酸鈣顆粒物沉降埋藏於海底的過程。由於海洋生物利用碳酸氫鹽生成碳酸鈣的過程會釋放CO2,因此該過程也被稱為碳酸鹽反向泵(Carbonate Counter Pump, CCP)。碳酸鹽泵是海洋生物泵(Biological Pump)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洋...
新近我們對噬菌體生態作用的研究表明,噬菌體的裂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碳分餾和儲碳效應:在噬菌體裂解宿主形成溶解有機碳時,一部分產物可被微生物再利用,而另一部分產物則具有惰性特徵,可長期殘留水中,起到了儲碳作用,構成了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的一個重要機制。海洋微型生物碳泵是我們先期提出的一個理論框架,國際海洋...
60 海洋中的生物如何影響碳封存?61 什麼是生物泵?62 什麼是微型生物碳泵?63 什麼是碳酸鹽泵?64 海洋碳封存技術有哪些?65 什麼樣的海水環境適合碳封存?66 什麼樣的海底環境適合碳封存?67 海洋碳封存技術如何影響氣候變化?68 海洋碳封存技術的優勢和局限性有什麼?69 如何平衡海洋碳封存技術帶來的經濟收益和...
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 MCP)是海洋中RDOC的形成機制。MCP指的是把活性的LDOC轉化為惰性的RDOC的微型生物生態過程,是一系列微型生物活動的總體效應。與經典的生物泵機制和溶解度泵機制相比,MCP儲碳不僅不依賴於沉降過程,而且其產物RDOC不會導致海水酸化,因此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MCP可以分為兩類機制,...
海洋微型生物數量極大,是海洋生態系統生物量和能流的主要承擔者,與碳循環、資源環境及全球變化密切關聯。近些年來一系列新發現正在推動著學科迅速向前發展。我國總體研究水平尚落後於已開發國家,只有尋找有效的突破口、占據學科制高點,才能在這一前沿領域有發言權。近幾年我國的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並提出了微型生物碳泵 ...
本項目將遵循《南海深海過程演變》重大研究計畫的總體設計,針對計畫目標,在已有的生物地球化學方面涉及海洋碳循環的5個項目以及在南海執行相關的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的基礎上,圍繞海洋碳匯形成過程與機制這個重大科學問題,通過微觀與巨觀的結合、進行上層水體與深層以及沉積物的耦合;抓住生物泵BP和微型生物碳泵MCP的關鍵過程...
藍碳計畫是一個氣候計畫,也就是把微型生物碳泵產生的碳,據此通過研究,獲取參數,形成碳匯標準,開展碳交易。通過碳交易的方式,可以依據標準給予生態補償,這就可以主動將產業往低碳經濟上引導。簡介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焦念志,就是“藍碳”的研究者。他提出了一個龐大的“中國藍碳計畫”——這是一個氣候...
在海水中LDOC的濃度較低,而RDOC的濃度較高,微型生物的這一作用將低濃度的LDOC轉化為高濃度的RDOC就好像將水從低水位抽到了高水位,所以這一機制被形象地成為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CarbonPump,MCP)。中科院院士、廈門大學特聘教授焦念志領銜的研究團隊在研究好氧不產氧光和異養菌(AAPB)的生態分布時獲得啟發,...
他運用創新性思維方法和學科交叉手段,突破以往研究瓶頸,通過不斷地探索和系統地研究,實現了一系列突破。他是海洋環境研究專家,特別是在海洋微型生物生態研究方面更是世界的權威之一,他提出的“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論,為增加海洋碳匯(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儲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中國海峽人才市場評)
海洋碳循環的過程主要通過海洋碳泵作用實現,從而使碳進行遷移和轉換,以調節海洋的儲碳量。海洋碳泵效應主要有海水溶解、海洋生物和微生物轉化3種作用。地球每年三分之一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被海洋吸收了,自然界捕獲的碳中有55%被儲存在了海洋生態系統中,海洋也因此成為地球最大的碳庫,科學家測算表明,海洋生態...
成果三:《海洋負排放新質生產力報告》由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畫推動形成,在本屆論壇主題會議“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解決方案”結束後發布,特別是以微型生物碳泵理論為核心的多碳泵協同增匯系列海洋負排放方案。成果四:《開放科學基礎設施共享協作:迎接“科學十年”的願景》是中國科協聯合國咨商開放...
王為磊,現任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授。人物經歷 現任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授。主要成就 2023年12月,王為磊教授聯合國內外研究人員,在海洋生物碳泵研究領域取得最新進展。該項研究利用自主研發的逆向反演模式,首次推演出全球尺度海洋生物碳泵的...
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畫由中國科學家焦念志院士領銜發起,基於其“海洋微生物碳泵”原創理論,旨在通過國際合作協同攻關、多學科交叉融合,探究海洋負排放過程機制,為全球海洋碳負排放提供智慧方案。2022年4月,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畫總部啟用儀式在廈門大學舉行。2023年3月29日,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畫秘書處在廈門...
推動中國海洋與湖泊學事業的發展。2024年3月,2023年度中國海洋與湖沼十大科技進展評選結果揭曉。發布歷程 2024年3月,2023年度中國海洋與湖沼十大科技進展評選結果揭曉。入選名單 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為磊教授團隊科研成果“全球海洋生物碳泵估算研究取得突破”成功入選。
2.海洋生物碳泵與營養鹽循環研究取得突破 生物泵是海洋碳循環的核心內容,也是發展基於海洋的氣候解決方案和實施海洋負排放技術的關鍵理論基礎。項目通過跨時空尺度的觀測、多同位素示蹤和數值模型等手段,在解析生物泵結構及海洋碳氮循環的互作關係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發了生物地球化學逆向模型,刻畫了全球海洋生物泵的...
2.海洋生物碳泵與營養鹽循環研究取得突破 3.在新近紀全球大洋有機碳埋藏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4.發現全球變暖將導致多年拉尼娜事件頻發 5.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主線貫通 6.數位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學計畫正式獲批 7.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正式探 9.我國首艘大洋鑽探船正式命名試航 10.有限體積...
《碳酸鹽風化碳匯研究》是劉再華等著,科學出版社2021年出版圖書。內容簡介 碳酸鹽風化通過溶解捕獲大氣和土壤中的CO2形成溶解無機碳,然後通過生物碳泵形成有機碳沉積產生碳匯。本書基於大型模擬實驗場和雲南撫仙湖,對關聯的兩個過程進行了系統闡述,揭示了其對氣候和土地利用變化的高度敏感性。碳酸鹽風化碳匯研究不僅...
這些植物和藻類像一個巨大的碳泵、把濃度很低的二氧化碳集中起來(空氣中碳的重量百分比為0.03,而生物物質碳的重量平均百分比為24.9),特別是四碳植物能在二氧化碳含量為百萬分之幾的環境中進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固定速度隨植被及地區而異,熱帶雨林生長迅速,每年每平方米可固定碳1~3.5千克,凍土沙漠則僅固定10克...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項目涵蓋973項目、863重大項目、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重大研究計畫課題等;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在海洋微型生物碳泵、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及其與物理海洋的耦合、海洋生態與生物資源、海洋監測與管理等領域具有雄厚的研究積累,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獲...
10.張永雨, 黃春曉, 楊軍, 焦念志. 2011. 海洋微生物與噬菌體間的相互關係. 科學通報 11.焦念志,駱庭偉,張瑤,張銳,湯凱,陳鋒,曾永輝,張永雨,趙艷琳,鄭強,李彥玲.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從微型生物生態過程到碳循環機制效應2011.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2. 張永雨, 陳美珍, 余傑, 林元喜. 2005. ...
一、海洋生物泵與“壓艙礦物”/40 二、黏土礦物與有機質的相互作用/42 三、金屬氧化物礦物對有機質的吸附與轉化/49 四、我國研究方向的建議/51 第四節 生物碳泵的地質演化/52 一、地質時期生物碳泵研究的挑戰/53 二、不同地質時期的海洋生物碳泵/56 三、重點研究方向/62 四、我國研究方向的建議/67 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