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4版)

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4版)

《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4版)》是由張麗萍、楊建雄主編,201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適合高等教育生物科學、生物化學等教學用書。

該教材分為16個章節,主要包括緒論、蛋白質、核酸、糖類、脂質和生物膜、酶、維生素和輔酶、新陳代謝總論與生物氧化、糖代謝、脂質代謝、蛋白質的降解和胺基酸代謝、核苷酸代謝、DNA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物質代謝的調節控制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4版)
  • 作者:張麗萍、楊建雄
  • ISBN:978-7-04-027285-7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 頁數:440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5月17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面字數:690千字
  • CIP核字號:2009087883
成書過程,修訂過程,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過程

2006年9月在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召開了教材編寫研討會。鑒於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發展及新作者參與的情況,決定重新編寫該教材。
該教材由張麗萍、楊建雄擔任主編。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第1章、第4章、第8章、第9章由東北師範大學張麗萍編寫,第3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由陝西師範大學楊建雄編寫,第10章、第11章、第15章、第16章由華東師範大學魯心安編寫,第6章、第7章由北京師範大學李森編寫,第2章、第5章由東北師範大學周義發編寫。該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王莉同志對教材編寫工作多方面的支持以及曾世明同志對該教材的支持和付出。
2012年11月21日,該教材入選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書目。

出版工作

2013年5月17日,該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出版社工作人員名單
職務姓名
策劃編輯
王莉
責任編輯
田軍
封面設計
張楠
責任繪圖
尹莉
版式設計
陸瑞紅
插圖繪製
張穎
責任校對
韓剛

內容簡介

《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4版)》分為16個章節,主要包括緒論、蛋白質、核酸、糖類、脂質和生物膜、酶、維生素和輔酶、新陳代謝總論與生物氧化、糖代謝、脂質代謝、蛋白質的降解和胺基酸代謝、核苷酸代謝、DNA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物質代謝的調節控制等內容。

教材目錄

1 緒論
1.1 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
1.2 生物化學發展簡史
1.2.1 蛋白質的研究歷程
1.2.2 核酸的研究歷程
1.3 生物化學的知識框架和學習方法
1.3.1 生命物質主要元素組成的規律
1.3.2 生物大分子組成的共同規律
1.3.3 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的規律性
1.3.4 生物界遺傳信息傳遞的統一性
2 蛋白質
2.1 蛋白質的分類
2.1.1 根據分子形狀分類
2.1.2 根據分子組成分類
2.1.3 根據功能分類
2.2 蛋白質的組成單位———胺基酸
2.2.1 胺基酸的結構通式
2.2.2 胺基酸的分類
2.2.3 胺基酸的理化性質
2.3 肽
2.3.1 肽的結構
2.3.2 生物活性肽的功能
2.3.3 活性肽的來源
2.3.4 活性肽的套用
2.4 蛋白質的結構
2.4.1 蛋白質的一級結構
2.4.2 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2.5 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2.5.1 蛋白質一級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2.5.2 蛋白質構象與功能的關係
2.6 蛋白質的性質與分離、分析技術
2.6.1 蛋白質的性質
2.6.2 蛋白質的分離和分析技術
2.6.3 蛋白質分子中胺基酸序列的確定
3 核酸
3.1 核酸的組成成分
3.1.1 戊糖
3.1.2 含氮鹼
3.1.3 核苷
3.1.4 核苷酸
3.2 核酸的一級結構
3.3 DNA的二級結構
3.3.1 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實驗依據
3.3.2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要點
3.3.3 DNA二級結構的其他類型
3.4 DNA的高級結構
3.4.1 環狀DNA的超螺旋結構
3.4.2 真核生物染色體的結構
3.5 DNA和基因組
3.5.1 基因和基因組的概念
3.5.2 病毒和細菌基因組的特點
3.5.3 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
3.6 RNA的結構和功能
3.6.1 t RNA
3.6.2 r RNA
3.6.3 mRNA和hnRNA
3.6.4 s nRNA和s noRNA
3.6.5 as RNA和RNAi
3.6.6 非編碼RNA的多樣性
3.7 核酸的性質
3.7.1 一般理化性質
3.7.2 紫外吸收性質
3.7.3 核酸結構的穩定性
3.7.4 核酸的變性
3.7.5 核酸的復性
3.7.6 核酸的分子雜交
3.8 核酸的序列測定
3.8.1 鏈終止法測序技術
3.8.2 焦磷酸測序技術
4 糖類
4.1 單糖
4.1.1 單糖的構型
4.1.2 單糖的結構
4.1.3 單糖的構象
4.2 重要單糖及其衍生物
4.3 寡糖
4.4 多糖
4.5 多糖代表物
4.5.1 澱粉
4.5.2 糖原
4.5.3 纖維素
4.5.4 半纖維素
4.5.5 瓊脂
4.5.6 殼多糖(幾丁質)
4.5.7 右旋糖酐
4.5.8 糖胺聚糖
4.6 糖複合物
4.6.1 糖蛋白與蛋白聚糖
4.6.2 糖脂與脂多糖
5 脂質和生物膜
5.1 三醯甘油
5.1.1 三醯甘油的結構
5.1.2 三醯甘油的理化性質
5.2 脂肪酸
5.2.1 脂肪酸的種類
5.2.2 天然脂肪酸的結構特點
5.2.3 必需脂肪酸
5.3 磷脂
5.3.1 甘油磷脂
5.3.2 幾種重要的甘油磷脂
5.4 鞘脂類
5.4.1 鞘磷脂類
5.4.2 腦苷脂類
5.4.3 神經節苷脂
5.5 類固醇
膽固醇
5.6 生物膜
5.6.1 細胞中的膜系統
5.6.2 生物膜的化學組成
5.6.3 生物膜的結構
6 酶
6.1 酶的概念與特點
6.1.1 酶的概念
6.1.2 酶的特點
6.2 酶的化學本質與組成
6.2.1 酶的化學本質
6.2.2 酶的化學組成
6.2.3 酶的類型
6.3 酶的命名和分類
6.3.1 酶的命名
6.3.2 酶的分類
6.4 酶的專一性
6.4.1 酶專一性的類型
6.4.2 酶專一性的假說
6.5 酶的作用機制
6.5.1 酶的活性部位
6.5.2 酶與底物複合物的形成
6.5.3 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機制
6.5.4 酶作用機制的實例———胰凝乳蛋白酶
6.6 酶促反應動力學
6.6.1 酶促反應速率的概念
6.6.2 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
6.6.3 酶促反應的動力學方程式
6.7 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
6.7.1 抑制劑的影響作用
6.7.2 溫度的影響作用
6.7.3 pH的影響作用
6.7.4 激活劑的影響作用
6.8 酶活性的調節
6.8.1 酶活性的調節方式
6.8.2 酶的別構調控
6.8.3 可逆的共價修飾調節
6.8.4 酶原的激活
6.9 核酶、抗體酶與同工酶
6.9.1 核酶
6.9.2 抗體酶
6.9.3 同工酶
6.10 酶的研究方法與酶工程
6.10.1 酶活力的測定方法
6.10.2 酶的分離純化
6.10.3 酶工程
7 維生素和輔酶
7.1 脂溶性維生素
7.1.1 維生素A
7.1.2 維生素D
7.1.3 維生素E
7.1.4 維生素K
7.2 水溶性維生素
7.2.1 維生素B1和硫胺素焦磷酸
7.2.2 維生素B2和黃素輔酶
7.2.3 泛酸和輔酶A
7.2.4 維生素PP和煙醯胺輔酶
7.2.5 維生素B6和B6輔酶
7.2.6 生物素和羧化酶輔酶
7.2.7 葉酸和葉酸輔酶
7.2.8 維生素B12和B12輔酶
7.2.9 硫辛酸
7.2.10 維生素C
8 新陳代謝總論與生物氧化
8.1 新陳代謝總論
8.1.1 新陳代謝的研究方法
8.1.2 生物體內能量代謝的基本規律
8.1.3 高能化合物與ATP的作用
8.1.4 肌酸磷酸是高能磷酸鍵的貯存形式
8.1.5 輔酶A的遞能作用
8.2 生物氧化
8.2.1 生物氧化的特點
8.2.2 呼吸鏈的組成及電子傳遞順序
8.2.3 氧化磷酸化作用
8.2.4 胞液中NADH的跨膜運轉
9 糖代謝
9.1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9.1.1 澱粉的酶促水解
9.1.2 纖維素的酶促水解
9.2 糖的分解代謝
9.2.1 糖酵解
9.2.2 糖的有氧分解
9.2.3 乙醛酸循環———三羧酸循環支路
9.2.4 戊糖磷酸途徑
9.2.5 葡糖醛酸代謝途徑
9.3 糖的合成代謝
9.3.1 糖原的合成
9.3.2 蔗糖的合成
9.3.3 澱粉的合成
9.3.4 糖異生作用
10 脂質代謝
10.1 脂質的酶促水解
10.1.1 三醯甘油的酶促水解
10.1.2 磷脂的酶促水解
10.1.3 膽固醇酯的酶促水解
10.2 三醯甘油的分解代謝
10.2.1 甘油的氧化
10.2.2 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10.2.3 脂肪酸氧化的其他途徑
10.2.4 酮體的生成和利用
10.3 三醯甘油的合成代謝
10.3.1 甘油α磷酸的生物合成
10.3.2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10.3.3 三醯甘油的合成
10.4 磷脂的代謝
10.5 膽固醇的代謝
11 蛋白質的降解和胺基酸代謝
11.1 蛋白質的酶促降解
11.1.1 細胞內蛋白質的降解
11.1.2 外源蛋白的酶促降解
11.2 胺基酸的分解代謝
11.2.1 胺基酸的脫氨基作用
11.2.2 胺基酸的脫羧基作用
11.2.3 氨的代謝去路
11.2.4 α酮酸的代謝去路
11.3 胺基酸合成代謝
11.3.1 胺基酸合成途徑的類型
11.3.2 胺基酸代謝與一碳單位
11.3.3 胺基酸與某些重要生物活性物質的合成
12 核苷酸代謝
12.1 核苷酸的分解
12.1.1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
12.1.2 嘧啶核苷酸的分解
12.2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2.2.1 核苷酸生物合成的概況
12.2.2 嘌呤核苷酸的從頭合成
12.2.3 嘧啶核苷酸的從頭合成
12.2.4 核苷三磷酸的合成
12.2.5 脫氧核苷酸的合成
12.2.6 胸苷酸的合成
12.2.7 核苷酸的補救合成
12.3 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調節
12.3.1 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調控
12.3.2 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調控
12.4 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謝物
12.4.1 嘌呤類似物
12.4.2 嘧啶類似物
12.4.3 核苷類似物
12.4.4 谷氨醯胺和天冬氨酸類似物
12.4.5 葉酸類似物
12.5 輔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2.5.1 煙醯胺核苷酸的合成
12.5.2 黃素核苷酸的合成
12.5.3 輔酶A的合成
13 DNA的生物合成
13.1 DNA複製的概況
13.1.1 DNA的半保留複製
13.1.2 DNA複製的起點和方向
13.2 原核生物DNA的複製
13.2.1 參與原核生物DNA複製的酶和蛋白質
13.2.2 大腸桿菌DNA複製的起始
13.2.3 DNA鏈的延伸
13.2.4 複製的終止
13.3 真核生物DNA的複製
13.3.1 參與真核生物DNA複製的酶和蛋白質
13.3.2 真核生物DNA複製的過程
13.3.3 真核生物DNA複製的特點
13.4 逆轉錄作用
13.5 DNA的損傷與修復
13.5.1 DNA損傷的產生
13.5.2 DNA損傷的修復
13.6 DNA重組和克隆
13.6.1 DNA的重組
13.6.2 DNA的克隆
14 RNA的生物合成
14.1 RNA生物合成的概況
14.2 原核生物的轉錄
14.2.1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14.2.2 轉錄的起始
14.2.3 RNA鏈的延伸
14.2.4 轉錄的終止
14.3 真核生物的轉錄
14.3.1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14.3.2 真核生物轉錄的起始
14.3.3 真核生物轉錄的終止
14.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轉錄調控的特點
14.5 轉錄的選擇性抑制
14.6 轉錄產物的加工
14.6.1 內含子剪接的4種類型
14.6.2 r RNA前體的加工
14.6.3 t RNA前體的加工
14.6.4 mRNA前體的加工
14.6.5 RNA編輯
14.7 RNA的複製
14.8 無模板的RNA合成
15 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15.1 蛋白質合成體系
15.1.1 mRNA
15.1.2 核糖體
15.1.3 t RNA
15.2 蛋白質的合成過程
15.2.1 胺基酸的活化
15.2.2 活化胺基酸的轉運
15.2.3 肽鏈合成的起始
15.2.4 肽鏈合成的延長
15.2.5 肽鏈合成的終止
15.3 蛋白質合成後的加工
15.4 蛋白質合成所需的能量
15.5 蛋白質的定向轉運
15.6 蛋白質合成的抑制劑
15.7 寡肽的生物合成
16 物質代謝的調節控制
16.1 物質代謝的相互聯繫
16.2 分子水平的調節
16.2.1 酶活性的調節
16.2.2 基因表達的調節
16.3 細胞水平的調節
16.4 多細胞整體水平的調節
16.4.1 激素對代謝的調節
16.4.2 神經系統對代謝的調節
主要參考書目
索引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4版)》配套建設有“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4版)”數字課程。
數字課程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內容提供者
“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4版)”數字課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3年5月
張麗萍、楊建雄

教材特色

1、教材傳承原版教材簡明和重點突出的特色,保持教材的基本框架不變。
2、該教材注重反映學科進展,引進生物化學的新概念和新知識。增加一些新內容。
3、為給反映該學科的進展留出空間,對教材部分內容進行適當整合。
4、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新增了緒論、本章小結、中英文索引、文獻導讀。
5、書後配學習卡。

作者簡介

張麗萍:女,東北師範大學學校教學督學組副組長。
楊建雄:男,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藥活性成分的分離和功能評價等套用生物化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