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重建

生活重建

生活重建是指採用世界最先端社會康復訓練方法,從一種更積極的角度出發,針對完成醫療康復的脊髓損傷傷友,為其現實生活不同階段的需求而設計的培訓課程。

“生活重建培訓”是針對脊髓損傷傷友開展的一種適合新身體狀況的全方位的生活能力培訓項目,她可以將一名傷友的“傷後適應過程”從幾年甚至十幾年縮短為幾個月。傷友經過培訓後,不僅可以重新認識自己的能力並能予以發揮,還可以找回失去的自我照顧、行動、經濟等能力,從而減輕傷友整個家庭和社會的心理及經濟負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活重建、生活能力重建
  • 作用:使殘障者樹立自立生活的信心能力
  • 對象:脊髓損傷者、肢體殘障者
1) 項目背景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全球脊髓損傷發生率為千分之一,90%源自外傷,高發年齡為20至30歲,車禍、極限運動、高危職業等外傷性脊髓損傷已成為全球性的災難性事件。據此數據推算,我國現有脊髓損傷者(亦稱“傷友”)約130萬人,並且在以每年5至7萬人的速度增長。
傷友中大多數人都是在一瞬間變成了雙下肢或四肢癱瘓,癱瘓的同時還被數十種其他身體功能障礙困惱著,這些問題不僅給傷友自身造成了自卑、自責,以至於羞於見人、不願意走出家門回歸社會,同時給其家人及社會在精力和財力上造成了很大的負擔,以30歲受傷的傷友為例,由於不能獨立生活而消耗的社會、生活成本一生平均約200至400萬元人民幣,但是,如能在早期給傷友介入生活重建訓練並提供如自我照護等相關信息,通過生活重建訓練協助其開發潛能、實現生活自立,並使其重返職場、回歸社會成為可能,使傷友從消耗社會資源向創造社會價值轉型。
生活重建
2) 突破性
脊髓損傷者生活重建培訓項目」是填補我國除醫療康復外,在社會康復範疇空白的標誌性項目之一。
生活重建
  1. 在心身障礙為不可逆時,使心身功能障礙者正常生活;
  2. 使傷友認識自己的新身體,學會使用自己的新身體。
3)公益項目
阿凡達計畫
中國肢殘人協會,以著名歌手胡海泉為愛心大使啟動的公益募資活動,於2015年12月1日在中國殘聯正式啟動,通過政策支持力和社會動員力的支持,實現社會康復項目——脊髓損傷者生活重建培訓項目的可持續性公益運行。
4)愛心大使
5) 愛心顧問
陳永飛、陳岸、黃斌、張華光、曹沿松、司強、張昕宇梁紅、肖然
6)服務對象特點
(1) 肢體有嚴重障礙
(2) 傷者平均年齡在20至30歲左右
(3) 傷者的心智和人格完整而獨立
(4) 多數人具有寶貴的社會經歷
(5) 多數人是家庭經濟主要的負擔者
(6) 大部分的人可以經過生活重建訓練而回歸社會
7)困難與挑戰
對於一個原本行動、生活自理都無障礙的人來說,脊髓損傷無疑是一個人及其家庭毀滅性地打擊,加上社會上的既定印象,傷友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包括以下幾項:
1、自我照顧能力的失去:中樞神經的斷裂,影響傷友的行動能力,尤其是高部位受傷的傷友,可能連吃飯、洗澡、處理大小便的能力都失去,一切都需依賴他人協助,也因此對自己的存在價值產生嚴重質疑。
2、 後遺症揮之不去:除了失去行動力,須以輪椅代步,脊髓損傷可能伴隨的後遺症尚有:褥瘡、大小便失禁、泌尿系統病變、心肺功能衰退、體溫調節功能失常、痙攣、神經根痛、性功能障礙、自主神經過度反射等,這些病症往往將伴隨傷友一生。
3、 心理調適的困擾:健康、自我照顧能力從有到無,相對也失去許多原本擁有的能力與地位,導致其失去自信,無法面對障礙的事實,因而變成自我封閉,遠離人群。
4、人際關係的惡化:心情的封閉及退縮,讓許多傷友逃避一般應有的人際關係,甚至失去朋友、親人及家庭。
5、行動能力的喪失:許多傷友一方面因為身體癱瘓致使行動能力喪失,另一方面又因環境障礙,更加深行動能力的不便,使得他們的行動一籌莫展。
6、 經濟能力之困阨:絕大多數的傷友受傷後,由於身體及環境的障礙,無法恢復原有的工作能力。由生產者變成了依賴者,加上終身需要生活照顧及醫療照顧,因此很容易陷入經濟困頓的窘境。
7、 家庭與婚姻蒙上陰霾:由於上述總總問題,衍生出家庭中親子及夫妻關係的惡化,如果無法解決,往往出現家庭破裂的悲劇,演變成社會問題。
8、 培訓時間
胸腰髓傷友約1至2個月
頸髓傷友約2至3個月
9、培訓本質
陪伴·激勵·協助。
10、培訓內容
包括體能、社會適應、咨商輔導、職前訓練、社區居住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