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秋來愁更深

這是一首傳統的閨怨題材,寫的是深秋時節,閨中少婦思念遠方心上人,怨恨交織的情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查子·秋來愁更深
  • 作者楊無咎
  • 朝代:清
  • 體裁:詞
詩詞原文,詩詞鑑賞,作者簡介,

百科名片

名稱:《生查子·秋來愁更深》

詩詞原文

秋來愁更深,黛拂雙蛾淺。翠袖怯天寒,修竹蕭蕭晚。
此意有誰知?恨與孤鴻遠。小立背西風,又是重門掩。

詩詞鑑賞

詞作開首詞人把時間安排在深秋時節,直陳閨中少婦因秋來而“愁更深”。自宋玉悲秋以來,對秋的無奈與嘆喟幾乎成了詩歌的一個傳統題材。而對婦女來說,則有更深一層含義在,那就是如漢代班婕妤在《怨歌行》中所言的:“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這或許便是詞作中女主人公為何秋來而“愁更深”的主要原因了。緊接次句詞人沒有繼續寫這位女子愁深的程度,轉而刻畫她的外形:“黛拂雙蛾淺”。這句是說女主人公因孤寂,心緒不好,無心刻意修飾自己的面龐,從而把上句所言的“愁”的內涵具體化和明朗化了。“翠袖怯天寒,修竹蕭蕭晚”二句,是化用杜甫《佳人》中的詩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翠袖“句是寫女主人公不僅無心去刻意妝飾打扮自己,甚至對天氣變化也不甚覺察,依舊夏裝著身,而只有到了“天寒”,身體受不住了,才感覺到。一個“怯”字,表明女主人公的衣單體弱,更有起到暗示她孤寂可憐的特點。上片結句“修竹蕭蕭晚”,看似詞人是要以景作結,寫女主人公住處周圍的環境,實則藉此進一步暗示女主人公愁苦孤獨的形象。深秋薄暮,幾株修竹在秋風中瑟瑟搖動。單薄、孤寂,這不就是女主人公形象的寫照嗎?
下片詞作增加抒情分量。“此意有誰知,恨與孤鴻遠。”由怨轉恨,可知女主人公過此孤寂生活非止一日。“孤鴻”在此有較豐富的含義,它不僅象徵女主人公如失群的孤鴻,而且也表示她多么希望鴻雁能捎上自己的怨與恨(即詞中的“此意”),給遠在天涯的心上人。此外,這句也暗示這位女主公一直是佇立視窗,目送飛鴻遠去。“小立背西風,又是重門掩”二句是說,女主人公在蕭瑟的秋風中獨自佇立,目送孤鴻消失,寂寞無聊的一天又過去了,她悵然回到閨中,掩上門扉,周而復始地讓孤寂與淒涼籠罩著自己。這裡的“又”字,看似平易,實是蘊含了女主人公的無數辛酸淚。
抒寫閨怨是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題材,這首《生查子》在思想內涵上也並沒有寫出什麼新意來,但在藝術上還是有一定的個性的。如情景二者之間的互相烘托、渲染,對女主人公心理的細膩刻畫等,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簡介

楊無咎(jiù)(1634—1712或1636-1724)字震百,一作震伯,號易亭,江南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生於明思宗崇禎九年,卒於清世宗雍正二年,年八十九歲。(三續疑年錄作生於明崇禎七年,卒於清康熙五十一年,年七十九歲。此從清史列傳父廷樞殉難時年十二推得其生年,卒時年八十九歲推得其卒年)幼穎慧。父廷樞,明末殉難。無咎痛未從死,杜門隱居七十餘年。與徐枋朱用純友善。三人皆以先人死於忠,益用名節相砥礪,時稱“吳中三高士”。無咎著有譚經錄、三易卦點陣圖說及小宛集,又有示後、管窺諸錄,論世、唐風諸選,(均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楊無咎楊無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