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赤字日

生態赤字日

為了更清晰地表達全球“生態赤字”的發展態勢,科學家們提出了“生態赤字日”(ecologicaldebtday)概念。所謂“生態赤字日”是指人類將地球為滿足一整年的用度而產出的資源消耗殆盡的時間節點,在“生態赤字日”之後的該年度其餘時間內,人類是向地球及後代子孫索要資源以“吃老本”的透支方式來維持當前的生活方式。

簡介,相關,

簡介

1987年,人類首度進入生態赤字的狀態,當年的生態赤字日為12月18日,而2007年的生態赤字日已經提前到10月6日,這無疑表明人類蠶食地球環境資源的腳步正持續加快。

相關

一個地區的生態承載力小於生態足跡時,出現生態赤字,其大小等於生態承載力減去生態足跡的差數;生態承載力大於生態足跡時,則產生生態盈餘,其大小等於生態承載力減去生態足跡的餘數。
生態赤字表明該地區的人類負荷超過了其生態容量,要滿足其人口在現有生活水平下的消費需求,該地區要么從地區之外進口欠缺的資源以平衡生態足跡,要么通過消耗自然資本來彌補收入供給流量的不足。這兩種情況都說明地區發展模式處於相對不可持續狀態,其不可持續的程度用生態赤字來衡量。
相反,生態盈餘表明該地區的生態容量足以支持其人類負荷,地區內自然資本的收入流大於人口消費的需求流,地區自然資本總量有可能得到增加,地區的生態容量有望擴大,該地區消費模式具相對可持續性,可持續程度用生態盈餘來衡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