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評價

生態評價

生態評價是對一個區域內各個生態系統,特別是起主要作用的生態系統本身質量的評價。利用生態學的原理和系統論的方法,對自然生態系統許多重要功能上系統評價,廣義上可以理解為對複合生態系統中各子系統(即自然或環境子系統,社會子系統、經濟子系統)執行的整個系統功能的評定。

生態評價是以區域生態系統為評價對象,為實現循環經濟的 目標,依據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學理論,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來 評價和監測區域生態系統的發展狀態、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為指導循環經濟提供決策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評價
  • 外文名:ecological assessment
  • 對象:一個區域內各個生態系統
  • 領域:生物領域
  • 基本方法:生態機理分析,類比法等
定義,內容,目標與任務,評價方法,特點,運用與影響,

定義

生態評價也稱生態環境評價。包括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及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是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和運用綜合評價方法,對某一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進行評定及預測。可為生態環境規劃及生態環境建設提供科學依據。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是通過許多生物和生態概念的方法,對人類開發建設活動可能導致的生態環境影響進行分析和預測。其目的是為了確定某一地區的生態負荷及環境容量,為制定環境試域規劃及環境法規等提供科學依據,以期獲得資源利用率最高、經濟效益最好、生態影響最小的良性開發。
生態評價是一個綜合、整體的概念,蘊含著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的內容,強調實現人與自然共同演進、和諧發展、共生共榮,是一種可持續發展模式。

內容

生態評價包含三個子系統,分別為:(1)經濟子系統,其表現為採用可持續的生產、消費、交通和住區發展模式,實現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不僅重視經濟成長數量, 更追求質量的提高;提高資源的再生和綜合利用水平。還要考慮區域發展能力建設,如產業結構合理程度等。經濟子系統是建設生態區域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 (2)社會子系統,其表現為人們有自覺的生態意識、生態倫理和 環境價值觀,提倡節約資源和能源的可持續消費方式。生活質量、 人口數量、人口質量及健康水平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相適應,有 一個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教育公正的社會環境並且高效管理基礎 設施建設、社會福利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3)自然環境子系統,其表現為發展以保護自然為基礎,與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自然環境及其演進過程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資源和保護生命支持系統,開發建設始終保持在環境承載能力之內。

目標與任務

生態評價是以區域生態系統為評價對象,為實現循環經濟的目標,依據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學理論,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來 評價和監測區域生態系統的發展狀態、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為指導循環經濟提供決策依據。 生態評價是循環經濟發展從理論探討階段進人實際操作階段的前提,通過評價應達到以下具體目標:(1)對生態系統運行現狀進行評價。通過生態評價來反映生態系統的運行狀況,判斷和測度生態的發展水平、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企業和公眾了解循環經濟發展現狀提供科學的判斷依據。(2)監測生態系統狀態的變化趨勢通過套用長時間連續性的生態評價數據,全面反映生態系統各方面狀態的變化趨勢、尋找不利變化的因素,及時扭轉不利的變化趨勢,使其回歸到良性發展的軌道。 (3)預警在生態系統中,對於既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輸入端的物質投入量(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的開採、投入量)、輸出端的廢棄物排放量、資源利用率和循環利用率等都有一個合理的運行範圍,如果超出了正常合理範圍,生態系統將是不可持續的。因此,要在建 立有關警戒標準的基礎上,建立生態預警系統,以便及時採取調控手段,使經濟社會發展處於安全內範圍運行; (4)為最佳化管理決策提供依據通過生態評價了解生態發展狀況,發現阻礙其發展的不利環節,為最佳化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因此,生態評價對於各級地方政府和各個決策部門在推進循環經濟 發展過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政策性工具,也是促進公眾參與循環經濟的重要信息來源。
生態評價的主要任務是認識生態環境的特點與功能,明確人類活動對生態環 境形響的性質及程度,提出為維持生態環境功能和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而應採取的對策和措施。
(1)保護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生態系統是有層次的結構整體。構成生態系統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相互聯繫、彼此制約,形成具有複雜關係的結構整體,其中任何一個因子發生變化或受 到損害,都會影響到系統的整體結構,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變化。例如,在成層分布的熱帶雨林,砍伐掉最高層次的望天樹,其下層喜陰的林木就會因不堪熱帶驕陽的暴曬而受到損害或枯萎,系統也會因此失去平衡。因此,在進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時,應注重生態系統因子間的相互關係和整體性分析。把握其整體性,可起到提綱掣領之效。
(2)保護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有基因(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
(3)保護區域性生態環境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次生鹽演化等)是制約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擬議的建設活動不僅不應加劇區域環境問題,而且應有助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事實上,任何開發建設活動的生態環境影響都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特點。因此,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應把握區域性觀點,注重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的闡明,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4)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持生態系統的再生能力 自然生態系統都具有一定的再生和恢復功能。但是,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類過度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就會造成生態系統功能的退化。
(5)保護生存性資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基本物質基礎,也是保障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水資源和耕地資源相對緊缺,而城 市、村鎮發展和項目建設還在不斷地占用有限的耕地資源,水體污染加劇的趨勢還 沒有得到有效遏止,因此,在進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時,應注重對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等生存性資源的保護。

評價方法

當前,常採用的生態評價方法主要包括圖形疊加法、生態機理分析,類比法列表清單法,質量指標法景觀生態學方法,生產力評價法和數學評價法等。
生態學是自然保護的基礎,所以,要了解一個保護區的意義和作用,對其進行生態評價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對一個保護區進行生態評價,實際上是對其中各個生態系統特別是起主要作用的生態系統本身質量的評價,因此,生態評價本身既是對自然的客觀認識,同時也涉及到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生態系統是由生物和環境所組成的,因此,要評價生態系統和整個保護區,首先要分別對動植物物種、生態環境進行評價,然後對生態系統和保護區進行整體性評價,這樣才能對保護區有分析的和綜合的認識。
生態恢複評價方法
生態恢複評價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統計學方法、綜合評價法、模糊評價法、灰色關聯度分析評價法、壓力一狀態一回響框架模型等。目前,對生態修復的生態評價常常多個方法綜合運用,以彌補單一評價方法的不足。
(1)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為成熟的方法之一。例如,聚類比較、等級分析、生物多樣性指數、線性比較(回歸分析、相關分析、時間軌跡)等;
(2)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一種將數學的模糊集合理論套用於自然環境評價的綜合評價方法, 常常涉及多個因素或者多個指標。評價的基本流程:①確定評價目標,這些目標為多因素組成的模糊集合;②確定指標的權重,將各種因素進行等級劃分,組成模糊集合;③指標值的無量綱化,列舉模糊矩陣;.④選擇適當的合成方法,根據權重分配將模糊矩陣合併,求出評價的 定量值,進一步將環境質量本身的不確定因素進行量化。評價過程中模糊綜合評價法常常與其他i平價方法結合,從多個層面分析生態修復的效果。
(3)壓力一狀態一回響框架模型
壓力一狀態一回響框架模型是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出的,最初用以生態安全的評價隨著生態評價研究的發展,PSR也套用於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生態風險評估等研究。PSR在分析問題時,對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因果關係體現得非常清晰。
灰色關聯度分析法是一種將抽象問題實體化的評價方法,利用已有的有限信息,更為客觀、真實地認識外部世界。權值的確定是關健,需先確定生態環境變化的主導因子,並根據指標之間的關聯度排序,最後以關聯度決定權重。後來研究者以灰色系統理論為堪礎,提出灰色邊界模型,進而增強了聚類函式的邊界模糊性,提高了分析方法的靈敏度,更充分、合理地運用了已知信息,使評價結果更為客觀、準確(鄧聚龍,1985)。

特點

生態評價實質是一個多屬性決策問題,是將多維空間的信息通過一定規則壓編到一維空間進行比較,由於不同的評到者對系統目標的理解追求不同、評判方法和角度也不相同,因而評判結果有一定的主觀性,對同一系統狀態可能有不同的評判結果。所以生態評價不應是對系統狀態的精確表述,而只是系統發展趨勢的一種相對測度。生態評價包括三個要素:評價者、評價對象、評價參照系。
(1)評價過程受評價者效用原則及個人偏好影響,也受其識別能力和環境狀況的局限, 具有明顯的主觀性。
(2)評價對象的信息住住是不完全的、粗糙的、模糊的及隨機變化的,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3)生態評價比較的是一個多周性的目標系統,生態因子空間不是全序,而是偏序。
評價的標準和參照系難以確定。生態系統具有多樣性、區域性的特點,分布於不同區域的同類型生態系統之間,同一區域的不同生態系統無法互為參照,難以有統一的評價標準進行對比。
目前確定評價標準和參照系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在同一生物地理區系內選擇未受干擾或少受干擾的同一生態類系統型作為參照系;二是從歷史資料中獲得評價的生態系統在較少受到人類干擾條件下的狀態描述,以此作為參照系。

運用與影響

1、城市綠地的科學評價為綠地的規劃和管理提供了參考,對人們正確認識和改造綠地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發揮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保障。以綠地結構的評價為基礎,總結了城市綠地生態功能、服務評價、健康評價的方法和研究進展;提出了城市綠地生態風險評價的基本方法並概括了城市綠地可持續評價的研究方向。
2、套用生態經濟學方法對農業生產技術進行綜合評價是農業技術套用決策的重要參考,目前國際上存在各種不同的生態經濟學評價方法,許多得到較為廣泛的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