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翻譯學視域下彝族文化的外宣翻譯研究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彝族文化的外宣翻譯研究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彝族文化的外宣翻譯研究》是張杏玲創作的語言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8年9月。

該書以翻譯學和跨文化研究為理論基礎,運用生態翻譯學“譯者中心”的核心思想,通過對譯者的“適應”和“選擇”詳細闡述和分析,結合外宣翻譯的特點,研究彝族文化的外宣翻譯,目的不僅是宣揚彝族文化,也是宣揚整箇中國民族文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生態翻譯學視域下彝族文化的外宣翻譯研究
  • 作者:張杏玲
  • 類別:語言學著作
  • 字數:260千字
  • 首版時間:2018年9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六章,在緒論之後,第二章首先闡述生態翻譯學的理論基礎、核心概念、主要特徵、理論性和套用性研究,接著對外宣翻譯的相關概念進行梳理,指出外宣翻譯存在的問題、成因、研究的發展方向與思路,以及前人的研究視角,最后綜述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外宣翻譯研究;第三章分別闡述彝族起源、彝族文化及其外宣翻譯的研究意義、現狀與問題以及將生態翻譯學理論引入彝族文化外宣翻譯的理據和二者的契合點;第四章首先闡述基於生態翻譯學理論的彝族文化外宣翻譯過程和原則,然後從多方面分析彝族文化外宣翻譯的策略;第五章在生態翻譯學理論框架下解讀彝族文化外宣翻譯的三維轉換原則和具體採取的翻譯策略,同時結合大量的實例分析,以此說明和論證生態翻譯學理論的運用有利於彝族文化外宣翻譯目的的實現,是有效的和可行的;第六章對全書進行總結並得出啟示。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評述
第三章 彝族文化外宣翻譯研究
第四章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彝族文化外宣翻譯的過程、原則及策略分析
第五章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彝族文化外宣翻譯譯例分析及質量評估
第六章 研究結論

創作背景

隨著文化全球傳播時代的到來,世界多元文化充滿著激烈的競爭,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少數民族文化作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元素之一要走向世界,被全球各國認同,就必須加強對外宣傳。民族文化的國際推介與傳播的重要性愈顯突出。在彝族文化對外傳播與交流的過程中,對外宣傳翻譯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媒介作用。基於此,《生態翻譯學視域下彝族文化的外宣翻譯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由於彝族文化具有非凡的獨特性,有著豐富的內涵,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因此其文化的外宣翻譯才更容易被誤讀。而生態翻譯學的核心理念是“和諧統一”“以譯者為中心”,將翻譯的生態環境與譯者看成一個整體,認為譯者要根據翻譯的生態環境進行翻譯策略的選擇。將生態翻譯學引入彝族文化外宣翻譯的研究,就是讓譯者適應彝族文化翻譯生態環境,譯者自身先了解其文化,與其文化融為一體,再根據該文化宣傳的需要完成翻譯過程,它強調源材料翻譯的真實性,確保翻譯更準確,客群能更好地理解彝族文化。利用生態翻譯學視角對彝族文化外宣翻譯進行研究具有較強的實踐價值和理論價值。該理論對彝族文化外宣翻譯提供全新的理論視角的同時,也對彝族文化外宣譯者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在該理論的指引下,翻譯過程中不同的翻譯策略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深入了解、掌握並且提升這些策略在實際翻譯過程中的運用水平,是真正掌握生態翻譯學理論的關鍵所在。
從翻譯生態環境出發進行外宣材料翻譯時,譯者需要在語言、文化、交際三個維度上構築譯者的適應與選擇,達到翻譯生態環境中各個因素的平衡,才能產生“整合適應選擇度”最佳的譯文。在翻譯的過程中,文化維、語言維、交際維是一個整體而非獨立的,對於不同的文本類型,翻譯的過程應該側重於其中某個層面,同時也需要兼顧另外兩個層面。
總之,在彝族文化外譯過程中,譯者需從彝族文化這個翻譯生態環境出發,不僅從文化維、語言維層面理解原文的文化內涵及字面意思,還要從交際維層面正確領會原作者的主觀動機或意圖以及對讀者產生的客觀效果,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在“選擇性適應”與“適應性選擇”過程中進行三維轉換,分析挖掘出最優的彝族文化外宣翻譯策略。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彝族文化的外宣翻譯研究》
2018年9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1959-1

作者簡介

張杏玲,女,1978年5月出生,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昆明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外宣翻譯、文化與交際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