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產業鏈系統最佳化設計與評價研究

《生態產業鏈系統最佳化設計與評價研究》是依託山東大學,由王慶松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產業鏈系統最佳化設計與評價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慶松
  • 依託單位:山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生態工業園己成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和有效模式,是實現社會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因此,把經濟開發區建成生態工業園將成為推動社會、經濟、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的最佳選擇。目前,我國生態工業園建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但理論研究滯後於實踐發展,致使生態工業園在規劃和發展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共性問題之一就是園區失穩。要增強生態工業園穩定性,加強生態產業鏈最佳化設計和調控就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因此,課題以生態產業鏈系統最佳化設計及評價為對象,按照先理論研究,再方法學研究,後實證分析的思路,利用拓撲理論、熵理論、可靠性理論、可拓綜合評價模型、數據包絡分析模型等方法,力求通過量化手段,建立起以工業共生機理分析、核心企業(鏈)識別、產業鏈最佳化設計、關鍵節點項目匹配及產業鏈最佳化評價為主線的生態產業鏈最佳化的方法學體系,以實現對生態產業鏈源頭控制和過程最佳化調控,以期給決策者在制定生態工業園建設規劃時提供有益的借鑑。

結題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不持續問題卻日趨突出。這種依賴消耗大量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維持經濟快速增長的方式難以為繼,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當前,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生態工業園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和有效模式,已成為實現社會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生態工業園建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急需在生態產業鏈系統最佳化設計和調控方面理論的跟進和實踐的探索,助力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本課題利用拓撲理論、熵理論、可靠性理論、數據包絡分析模型等方法,以工業共生機理分析、核心企業(鏈)識別、產業鏈最佳化設計、關鍵節點項目匹配及產業鏈最佳化評價為主線,著重開展基於熵模型的生態產業鏈穩定性分析、利用可靠性理論進行生態產業鏈最佳化設計、生態工業園區項目準入指標體系構建、基於經濟、資源和環境約束的生態產業鏈最佳化設計和採用自動控制理論進行生態工業共生網路組織脆性評價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發現核心企業和關鍵節點企業質量高低、規模大小以及核心生態產業鏈條穩定性與否是制約整體系統穩定性的關鍵環節;並聯連結結構會增強系統的穩定性,並聯結構越多,其穩定性越強,且可靠性越大的節點企業對系統的穩定性貢獻度越大;隨著入園項目(強鏈、補鏈)的引進,生態產業鏈網的結構會進一步擴大,其穩定性進一步增強等。在此基礎上,課題首次提出並建立了基於可靠性理論生態產業鏈最佳化設計及自動控制理論用於生態工業共生網路組織脆性研究的方法學體系,並以資源、環境、經濟為約束目標,以數據包絡分析為手段,確定生態產業鏈最佳化規模及發展方向。以上研究,都通過具體案例進行了實踐驗證。總之,課題得出的這些研究成果,可為生態工業園的設計、最佳化、管理和運行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和實踐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