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生態文明: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生態文明: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一書從生態學視角觀察人類文明形態的進化史,在闡述人類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各種認知、思考和探索的同時,對十八大報告中有關生態文明建設論述作出深入解讀。

基本介紹

  • 書名:生態文明: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29081793, 9787229081799
  • 作者:陳家寬 李琴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頁數:219頁
  • 開本:32
  • 品牌:重慶出版集團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大建設”叢書》(11冊)是重慶出版集團與復旦大學強強聯合,傾力打造的重點出版項目,是全面、立體、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的具體體現。該叢書由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吳曉明等擔任主編,由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的專家撰寫,分別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具體作出論述。叢書是黨的創新理論的通俗化讀物,緊扣黨的十八大精神,視野廣泛,深入淺出,用大眾化的樸實文風、深入淺出的理論語言,科學解讀“中國夢”。 “大學者寫小書,大道理通俗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大建設叢書》的顯著特點和獨特魅力。

作者簡介

陳家寬,理學博士,生態學家;復旦大學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校學術委員會理學部副組長,校發展規劃委員會副主任。主要從事生物多樣性科學、保護生物學和濕地生態學等領域研究。
李 琴,南昌大學教師,兼生命科學研究院黨支部書記,復旦大學在讀博士生;主要從事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科學管理、生態經濟等方向研究

圖書目錄

總 序
第一章 為何要從生態觀視角來解釋人類文明史?
一、“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重新受到學界重視
二、與自然觀密切相關的兩門自然科學—生態科學和環境科學
三、要從生態學視角來解釋人類文明形態的進化史
第二章人類的唯一家園—地球
一、人類起源前地球演變的兩個階段
二、地球的五大圈及其意義
三、我們需要一部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歷史著作
第三章 地球地質環境變遷下的人類起源和原始文明社會——人的適應和自然的選擇
一、人類非洲起源和早期進化的考古證據
二、中國在人類起源與進化研究中的地位
三、早期人類的進化階段和特徵
四、人類起源和原始文明時代的地球環境變遷
五、東非大裂谷和長江上游流域環境變遷的相似性
六、自然力驅動下的人類起源和適應性進化
七、原始文明是人類文明史的開端
第四章生態要素配置下的農耕文明發端和農耕文明社會——人的順從和自然的恩賜
一、農耕文明與漁獵和遊牧文明的本質區別
二、農耕文明發端與繁榮的生態要素
三、兩河流域農耕文明
四、尼羅河流域農耕文明
五、印度河流域農耕文明
六、中華農耕文明
七、中華農耕文明與其他農耕文明異同及其地理因素
八、農耕文明的重要意義與局限性
第五章 “碳”能源驅動下的工業革命和工業文明社會——人的索取和自然的報復
一、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與歷史進程
二、工業革命在歐洲大陸和北美的擴展
三、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兩個階段和三次工業革命
四、工業文明社會與農耕文明社會在生產特徵上的區別
五、工業文明發展帶來的正面效應
六、工業文明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應
七、工業革命以來人與自然衝突的歷史回顧
八、對人與自然嚴重衝突的初步思考
第六章人類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各種認知、思考和探索
一、人與自然的概念及含義界定
二、人與自然關係的認知演變
三、古人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
四、近代人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
五、現代人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新探索
第七章對十八大報告中有關生態文明建設論述的解讀
一、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背景
二、生態文明的理念
三、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
四、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國策、方針、發展方式和目標
五、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四大任務
第八章四個思考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