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屏障區

生態屏障區

生態屏障區是指由於人為原因,向地理環境釋放物質和能量,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與發展,或造成某些地理要素的使用價值下降等現象。地理環境污染範圍,小可以是一座城市、一條河流,大可擴展到全球。地理環境污染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可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危害生態平衡,破壞自然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屏障區
背景,自淨作用,分類,

背景

由於人為原因造成地理環境污染的歷史很久。早在城市發展初期 ,由於人口密集,各種手工業作坊排放出的煙氣、污水、廢渣等就污染周圍的環境。產業革命後,一些工業發達的城市和工礦區,隨著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排向地理環境中的廢棄物的量急劇增加,不斷發生環境污染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的社會生產力進一步飛躍發展,排向地理環境中的污染物數量和種類都急劇增加,許多地區和國家發生了現代工業帶來的、範圍更大、情況更加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自淨作用

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如大氣、水體、土壤等,有使進入其中的污染物質的濃度和危害程度自然減低的能力,這種現象稱為自淨作用。整個地理圈對污染物的自淨能力是相當巨大的,但是對某一個具體環境單元(如一座城市、一個水系等)來說,其自淨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在地理環境污染研究中又產生了環境容量的概念。
自淨作用按其發生機理可分為物理淨化化學淨化生物淨化 3 類。① 物理淨化指污染物通過稀釋 、擴散 、淋洗、揮發、沉降等作用降低濃度而減輕危害程度。地理環境的物理淨化能力主要決定於環境的物理條件。例如,氣溫高有利於污染物的揮發;風速大或流速大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流量大則稀釋能力大 。 不同的地理環境具有的自淨能力不同,如在盆地、山谷地區,易形成逆溫層,妨礙低層大氣的對流,使大氣的擴散作用減弱,易遭受大氣污染。②化學淨化指有害污染物在地理環境中通過氧化和還原、化合和分解、吸附、凝聚、交換、絡合等化學反應,轉化為無害或危害程度減輕。影響環境化學淨化的環境因素主要有溫度 、酸鹼度(pH)、氧化還原電位(Eh)等。溫度升高可加速化學反應,所以溫熱環境的自淨能力比寒冷環境強。在酸性環境中有害的金屬離子活性強,利於遷移,對人體和生物界危害大;鹼性環境中金屬離子易形成氫氧化物沉澱而利於淨化。③生物淨化指通過生物的吸收、降解作用使地理環境中有害物質的濃度降低和消失。生物淨化能力的大小除決定於生物的種類外,還與環境的水熱條件和供氧狀況有關。在溫暖、濕潤、養料充足、供氧良好的環境中,植物吸收淨化能力和好氧微生物的降解淨化能力強。例如,在20~ 40℃、pH值為6 ~ 9、養料充分、空氣充足的條件下,好氧微生物繁殖旺盛,能將水中各種有機物迅速地分解,氧化轉化成CO2、HO2、硫酸鹽、磷酸鹽硝酸鹽等,使水體淨化。

分類

地理環境污染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物性質可分為物理污染化學污染生物污染;按污染物形態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以及噪聲污染、輻射污染等;按污染產生原因可分為生產污染(包括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和生活污染;按污染物分布範圍可分為全球性污染、區域污染和局部污染等。
大氣污染是指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了有害程度的現象。大氣污染物的種類很多,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燃燒和工業生產。前者產生 SO2、氮氧化物 、碳氧化物 、碳氫化合物和煙塵等;後者隨所用原料和工藝不同而排出不同的有害氣體和固體物質(粉塵),常見的有氟化物和各種金屬及其化合物。
水體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體,使水和水體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或生物群落組成發生變化,從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的現象。水體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工業廢水農田排水生活污水工業廢渣、大氣中污染物、天然污染物等。水體污染按污染物種類分有:有機污染重金屬污染食物鏈的傳遞危害人體,化肥和農藥污染熱污染石油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
土壤污染是指向土壤中施用和排放物質,引起土壤質量下降,造成農作物產量和質量下降,或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等現象。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向土壤施肥、施用農藥、用污水灌溉、在地面上堆放廢物,以及大氣中的污染物沉降到土壤中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