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粥

生地粥

生地粥是一道粥品,將生地以水煎煮去渣留汁,入粳米煮粥。將成加冰糖適量,稍煎待溶即成。這道粥品有清熱涼血,益氣和中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地粥
  • 主要食材:生地粳米
  • 分類:粥點
  • 口味:鮮香
  • 輔料:冰糖
原料,藥膳,注意事項,功效,食物相剋,

原料

生地2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藥膳

粥方組成:乾生地30克(或用生地黃汁50毫升),大米100克,生薑汁適量。
煮製方法:將生地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或將鮮地黃榨汁約50毫升,待粥熟時調入粥中,納入薑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
生地粥
適 應 症:適用於熱病後期,陰液耗傷,低熱不退,骨蒸勞熱,或高熱心煩,口乾作渴,口鼻出血,手足心熱,小便短赤等。
粥義解說:生地,又名生地黃乾地黃、大生地、懷生地,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植物懷慶地黃或地黃的根,主產於我國河南、河北、東北及內蒙等地,鮮用,大小分開,乾燥,切片,生用或制用,而分別有鮮地黃,生地黃,乾地黃之稱,統稱地黃。
中醫認為,本品性味甘、苦、寒,入心、肝、腎經,有養陰生津,清熱涼血之功,本品苦寒降瀉,甘寒滋潤,走血分,入心肝經,既能涼血除熱,又能養陰增液,故凡熱入營血,陰液受損之症用之皆宜。《本草綱目》言其"主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悶"。《名醫別錄》言其"解諸熱,通月水,利水道"。《本經逢原》對其概括最祥,言"乾地黃,內專涼血滋陰,外潤皮膚潤澤,病人虛而有熱者宜加用之....陰虛火旺之症,宜生地黃以滋陰退陽。浙產者,專於涼血潤燥,病人元氣本虧,因熱邪閉結,而舌乾焦黑,大小便秘,不勝攻下者,用此於清熱藥中,通其秘結最佳"。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生地黃素,甘露醇,葡萄糖,鐵質,維生素A等,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中等劑量對動物的心臟具有直接加強心肌收縮的作用,大劑量可使心臟中毒,對衰弱的心臟比正常的心臟作用更為明顯,有升高血壓、利尿和降低血糖作用,其提取物可使血液凝固而具止血作用。煮粥服食,對於高熱性疾病中後期出現熱病傷陰,津傷口渴,心煩易怒,甚或出血,以及糖尿病,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等,均可選用。

注意事項

1、本品寒涼粘膩,易礙脾胃,不宜久服,故煮製時加點薑汁,以保護胃氣;
2、脾虛有濕,腹滿便溏者不宜選用;
3、《藥性論》有"忌三白"的記載,故服食地黃粥時不宜選用蔥白、韭白、薤白及蘿蔔。

功效

1、清熱涼血,益氣和中。生地清熱養陰;粳米益氣和中;佐冰糖更助養陰之功。故本膳食既可作為暑濕後期佐餐食物,瘥後也可以此清餘熱,復正氣,並能防止“食復”的發生。
2、適用於小兒肺結核,下午發低燒,兩顴潮紅,咳嗽,痰中帶有血絲,小兒牙疳等。
3、滋陰益胃,涼血生津之功,可用於陰虛潮熱、熱症心煩、盜汗、咳血、久咳、食少、消瘦、口渴以及睡起目赤、良久難消等症。
4、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食物相剋

生地黃:本品與蘿蔔蔥白、韭白、薤白相剋。
粳米:唐張詵:“粳米不可同馬肉食,發瘤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謠盂英:“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
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熱藥膳於身體很有好處。原因是作為藥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前人對此頗多讚譽。如《本草經疏》譽粳米為“五穀之長,人相須賴以為命者也。”《隨息居飲食譜》謂:“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