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名著:分子植物育種

生命科學名著:分子植物育種

《分子植物育種》是國際上首部有關植物分子育種的百科《分子植物育種》式綜合參考書和教材,《分子植物育種》共15章,涵蓋了植物分子育種的各個方面,包括:DNA標記技術, 遺傳圖譜的構建,高通量,組學,技術,植物遺傳學和作物改良的常用群體,分子工具在植物遺傳資源管理、評價和創新中的套用,複雜性狀分子剖析的理論和實踐,標記輔助育種的理論與套用,基因型*環境互作的分析,基因的分離與功能分析,基因轉移和遺傳修飾植物,智慧財產權和植物品種保護, 育種信息學,決策支持工具!每一章都經過同行評閱,包含了大量最新信息,並有表格、數據和參考文獻的支持。

基本介紹

  • 書名:生命科學名著:分子植物育種
  • 作者:徐雲碧
  • 類型:科技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30410475
  • 外文名: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 譯者:陳建國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732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 從構思到出版歷經10年,國際首部植物分子育種領域百科《分子植物育種》式著作。
2. 農業領域唯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布勞格博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菲利普斯博士為之作序。
3. 多家外文期刊發表書評,國際知名大學推薦作為研究生教學參考書,出版三年內重印兩次。
4. 《分子植物育種》15章,每一章在完成前都經過多位國際權威學者的評閱。

作者簡介

徐雲碧[美]: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玉米分子育種技術和套用”團隊首席科學家,兼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玉米分子育種聯合實驗室主任。入選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長期從事植物分子育種研究,致力於探索分子植物育種的理論及其在水稻和玉米中的套用。徐雲碧博士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論文 100餘篇,累計引用5700餘次。

圖書目錄

第1章導論
1.1作物的馴化
1.2早期植物育種
1.3植物育種史上的主要發展
1.3.1育種和雜交
1.3.2孟德爾遺傳學
1.3.3選擇
1.3.4育種類型和多倍性
1.3.5遺傳多樣性和種質保護
1.3.6數量遺傳學和基因型×環境互作
1.3.7雜種優勢和雜交種育種
1.3.8群體改良
1.3.9細胞全能性、組織培養和體細胞無性系變異
1.3.10遺傳工程和基因轉移
1.3.11DNA標記和基因組學
1.3.12公立部門和私營部門的育種工作
1.4遺傳變異
1.4.1交換、遺傳漂變和基因流動
1.4.2突變
1.5數量性狀:方差、遺傳率和選擇指數
1.5.1質量性狀和數量性狀
1.5.2等位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概念
1.5.3哈迪—溫伯格平衡(HWE)
1.5.4群體平均數和方差
1.5.5遺傳率
1.5.6選擇回響
1.5.7選擇指數和多性狀選擇
1.5.8配合力
1.5.9輪迴選擇
1.6綠色革命和將來的挑戰
1.7植物育種的目標
1.8分子育種
第2章分子育種工具:標記和圖譜
2.1遺傳標記
2.1.1經典標記
2.1.2DNA標記
2.2分子圖譜
2.2.1染色體理論和連鎖
2.2.2遺傳連鎖圖譜
2.2.3遺傳圖譜的整合
第3章分子育種工具:組學與陣列
3.1組學中的分子技術
3.1.1雙向凝膠電泳
3.1.2質譜分析
3.1.3酵母雙雜交系統
3.1.4基因表達的系列分析
3.1.5實時定量PCR
3.1.6抑制性差減雜交
3.1.7原位雜交
3.2結構基因組學
3.2.1基因組結構
3.2.2物理圖譜
3.2.3基因組測序
3.2.4cDNA測序
3.3功能基因組學
3.3.1轉錄組學
3.3.2蛋白質組學
3.3.3代謝組學
3.4表型組學
3.4.1表型在基因組學中的重要性
3.4.2植物表型組學
3.5比較基因組學
3.5.1比較圖譜
3.5.2共線性
3.6組學中的陣列技術
3.6.1陣列的產生
3.6.2試驗設計
3.6.3樣品製備
3.6.4標記
3.6.5雜交和雜交後洗滌
3.6.6數據採集和量化
3.6.7統計分析和數據挖掘
3.6.8蛋白質微陣列及其他
3.6.9通用晶片或微陣列
3.6.10套用Tiling微陣列進行全基因組分析
3.6.11以陣列為基礎的基因型鑑定
第4章遺傳育種中的群體
4.1群體的特點和分類
4.1.1基於遺傳組成的分類
4.1.2基於遺傳維持的分類
4.1.3基於遺傳背景的分類
4.1.4基於來源的分類
4.2雙單倍體
4.2.1單倍體的產生
4.2.2單倍體植株的二倍體化
4.2.3DH品系的評價
4.2.4DH系的數量遺傳學
4.2.5DH群體在基因組學中的套用
4.2.6DH在植物育種中的套用
4.2.7局限性和未來的前景
4.3重組自交系(RIL)
4.3.1近交及其遺傳效應
4.3.2RIL的培育
4.3.3RIL群體中的圖距和重組率
4.3.4用RIL構建遺傳圖譜
4.3.5互交的RIL和巢式RIL群體
4.4近等基因系(NIL)
4.4.1回交及其遺傳效應
4.4.2產生NIL的其他方法
4.4.3漸滲系庫
4.4.4用NIL進行基因定位的策略
4.4.5用NIL作圖的理論考慮
4.4.6NIL在基因定位中的套用
4.5不同群體的比較:重組率和選擇
4.5.1不同群體的重組率
4.5.2群體構建過程中無意識的選擇
第5章植物遺傳資源:管理、評價與創新
5.1遺傳侵蝕和潛在的遺傳脆弱性
5.1.1遺傳侵蝕
5.1.2遺傳脆弱性
5.2種質的概念
5.2.1廣義的種質概念
5.2.2經典的種質
5.2.3人工或合成的種質
5.2.4原位或異位保存
5.3收集/獲取
5.3.1種質收集的幾個問題
5.3.2核心種質
5.4保存、復壯和繁殖
5.4.1離體保存技術
5.4.2超低溫儲藏
5.4.3合成種子和DNA的儲存
5.4.4復壯和繁殖
5.5資源評價
5.5.1標記輔助種質評價
5.5.2離體評價
5.5.3遺傳多樣性
5.5.4收集資源的冗餘和缺失
5.5.5遺傳漂移和基因流
5.5.6特異種質
5.5.7等位基因挖掘
5.6種質創新
5.6.1種質樣本的純化
5.6.2種質創新中的組織培養和轉化
5.6.3種質改良中的基因漸滲
5.7信息管理
5.7.1信息系統
5.7.2數據採集的標準化
5.7.3信息整合與利用
5.8前景展望
第6章複雜性狀的分子剖析:理論
6.1基於單標記的方法
6.1.1假設
6.1.2標記平均數的比較
6.1.3方差分析
6.1.4回歸方法
6.1.5似然方法
6.2區間作圖
6.2.1假設
6.2.2似然方法
6.3複合區間作圖
6.3.1基礎
6.3.2模型
6.3.3似然分析
6.3.4假設檢驗
6.3.5選擇標記作為輔助因子
6.3.6完備區間作圖
6.4多區間作圖
6.4.1多區間作圖模型和似然分析
6.4.2模型選擇
6.4.3估計基因型值和QTL效應的方差分量
6.5多個群體或雜交組合
6.5.1試驗設計
6.5.2多個雜交組合的QTL分析
6.5.3合併分析
6.6多個QTL
6.6.1多個QTL的現實性
6.6.2選擇一類QTL模型
6.6.3多個具有上位性的QTL
6.7貝葉斯作圖
6.7.1貝葉斯作圖的優點
6.7.2貝葉斯作圖統計學概述
6.7.3貝葉斯作圖方法
6.8連鎖不平衡作圖
6.8.1為什麼要進行連鎖不平衡作圖?
6.8.2連鎖不平衡的度量
6.8.3影響連鎖不平衡的因素
6.8.4連鎖不平衡作圖的方法
6.8.5連鎖不平衡作圖的套用
6.9元分析
6.9.1QTL位置的元分析
6.9.2QTL圖譜的元分析
6.9.3QTL效應的元分析
6.9.4元分析的例子
6.10計算機作圖
6.10.1優點和缺點
6.10.2混合模型方法
6.10.3統計功效
6.11樣本容量、功效和閾值
6.11.1功效與樣本容量
6.11.2交叉驗證與樣本容量
6.11.3QTL位置的置信區間
6.11.4QTL閾值
6.11.5錯誤發現率
6.12總結和前景
……
第7章複雜性狀的分子剖析:實踐
第8章標記輔助選擇:理論
第9章標記輔助選擇:實踐
第10章基因型×環境互作
第11章基因的分離和功能分析
第12章轉基因和遺傳修飾植物
第13章智慧財產權和植物品種保護
第14章育種信息學
第15章決策支持工具
分子植物育種:進展與展望——中文版跋
原書參考文獻
譯後記
彩圖

名人推薦

《分子植物育種》是我在CIMMYT的同事徐雲碧博士所著。該書出色地綜述和概括了推動現代植物育種發展所需的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的理論與實踐。徐博士為把傳統育種方法與分子育種方法整合在一起做了傑出的工作。這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定會成為育種家和學生的標準參考書。我讚揚他對科學發展所作出的新貢獻。
——諾曼·歐內斯特·布勞格諾貝爾獎獲得者
該書提倡方法的整合,即傳統育種方法與分子育種方法的整合,它是反映現代植物育種最高水平的一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著作。我相信,讀者會驚奇地發現由一位作者獨自完成的著作能夠包含如此豐富的植物遺傳和育種的信息。《分子植物育種》不同於其他植物育種著作,它所描述的互相連線的路徑讓讀者在觀賞當前風光的同時,還可以看到路徑遠方的地平線。
——羅納德L.菲利普斯美國科學院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