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存在與文化意識:當代新儒家史論

《生命存在與文化意識:當代新儒家史論》內容簡介:儒者之儒學與只是專家之儒學卻是兩個本質不同的概念。專家之儒學,恰切地說,當是專家之儒學研究的概念,實乃是一專業的研究,僅止於了解,猶如外科醫生之解剖人體一樣,所解剖之人體與其自家生命、人格了無關係,醫術高超的外科醫生完全可能是一個人格低劣者。專家之學成就的是知識,對其自身則並無知行合一的要求。儒學在他那兒,只是一專業業務,至現代甚或只是一職業的存在,古代之所謂稻梁謀或利祿工具。其優秀者所成就的學術體系,“亦只是一些語言文字與掛空的思辨”。儒者之儒學則不止於了解,必下學而上達、窮理以踐形盡性,即儒學內在化而與其生命一體共在。此所以古代學者若知行割裂不一者,亦必遭“曲學”、“偽學”、“假道學”的攻訐刺譏。儒者之儒學成就的是生命的學問之全體大用。由於儒學以人禽、義利、夷夏之辨為三大原則,而且“自孔孟始,即以歷史文化為其立言之根據”,其實亦為其生命之所依所根,因此儒者的生命亦必深具文化意識而同體存在。而凡逢歷史變局,儒者儒學的這個“生命性”和“文化性”,尤為豁顯,尤為強烈,故都會有儒者挺身赴難,此已為宋元之際、明清之際的儒者所證明了的。至於能否表現這個“生命性”和“文化性”,亦是對儒者之儒學的醇駁真偽的考量與檢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命存在與文化意識:當代新儒家史論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頁數:281頁
  • 開本:16
  • 定價:42.00
  • 作者:羅義俊
  •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730782X, 9787807307822
  • 品牌:學林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生命存在與文化意識:當代新儒家史論》:上海社會學院傳統中國研究中心著譯系列

作者簡介

羅義俊,上海社會科學院終身研究員,浙江寧波人。1944年生於上海。兼治中國史學和中國哲學。自1979年接觸牟宗三、唐君毅著述,寢饋當代新儒學三十年。為大陸最早正面介紹當代新儒家的學者,並首先引介牟宗三著作在大陸出版。參與重印《十力叢書》,任其學術顧問。著有《漢武帝評傳》、《老子入門》、《錢穆學案》及編著《評新儒家》等。合著多種。另著儒學新儒學論文有《中國道統:孔子的傳統》、《中國儒學:大綜和系統》、《群龍無首與各正性命》、《論董仲舒“素王”觀的現代意義》、《范仲淹與北宋前期儒學復興》、《黃宗羲現象與明夷待訪錄》、《宋明理學的幾個問題與牟宗三的通釋》、《儒門安身立命兩原則與心的自覺》約30篇。

圖書目錄

代序:生命存在與文化意識——對時代和當代新儒家的文化思考
上編 歷程與方向
當代新儒家的歷程和地位問題
20世紀儒學命運與《中國文化宣言》
當代新儒學的研究與所謂門戶問題
“五四”情結與新儒家的“返本開新
儒學·新儒學和中國現代化的方向
當代新儒家的自我定位與其政治學的現代展開

下編 文化悲情與時代貢獻
熊十力:重建中國哲學之“體
學問方向之扭轉與生命進路之展示——讀馬一浮先生《爾雅台答問》
“從習氣中解放出來——馬一浮儒學的系統性格及其旨要
時代悲情與文化信心——讀唐君毅先生《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
略及港台新儒學之所興起
文化悲願與傳統護法——論唐君毅先生對“保守”之價值厘定
牟宗三先生與人文友會
從“存在的感受”到“存在的擔當——讀牟宗三先生《生命的學問》
中國文化問題解困的劃時代理論——略觀對牟先生良知自我坎陷說的批評與我之一回應
儒家批判傳統的重建——論徐復觀先生的時代貢獻
附錄:做一個合格的中國人
後記

文摘

二、新儒學研究的三大派系
值得注意的倒是,近十餘年的海內外的新儒學研究現象,哲學地看是多元的展開,事象地說情況原來就十分複雜,可謂眾說紛呈,有針鋒相對,也有交光互映,從其研究態度來看,有否定的、批判的,也有認同、半認同的,以及背師“叛教”反戈一擊的。從其理解方式來看,有外觀的,也有內觀的。從其所持的立場與觀點來看,則有馬列的,有歐陸哲學或英美哲學的,有中國傳統哲學的,也有宗教如天主教的。這樣區分實際上已帶有方便性,因為實際情況還要複雜:有的界別並非很清楚,有的立場與觀點並不一致,其立場只是一掛空無觀點的“堅持”,如有的乃是馬列套語西化心態或河殤心態。這可能是近十餘年新儒學研究所呈現出來的時代性特點。在眾說紛呈、多元展開中,如果略其小異,取其大同,視其“堅持”而又較有影響並成氣候者,大體上,有三大派系。此所謂較有影響者,則不離筆者的地域文化立場,即指其對大陸之較有影響而言。
其一是西方與西方自由派。近十餘年來很難找到一個足以代表西方或西方自由派的學者;大約在旅美學者中有些當代新儒學的批評者,在台北有原台大哲學系和中國論壇社系的學者,按他們實際的哲學立場和批評新儒家所持的觀點來看,可以劃入。至於大陸,縱然有所謂西方或西方自由派,亦是名實混淆,故不足論焉。

後記

《生命存在與文化意識——當代新儒家史論》終於完成。
流年暗逝。自1979年秋冬在徐家匯藏書樓借閱牟宗三先生主編的《歷史與文化》雜誌,至今竟已首尾三十年。這部書稿,可以說記錄了這三十年讀新儒學的部分心得和隨緣滯後表達。一書三十年,說來慚愧,亦只是一中間性成果。長途跋涉,回頭向來孤行處,初時心情依然,未因人生無常的遭際而棄志,存在上“空諸依傍,獨行其時”猶是當年舊品格。未負初心,當可付梓。
所收的文字,遴選自40餘篇的相關文字,除《20世紀儒學命運與(中國文化宣言)》僅掛布某網站外,均在海內外的報刊、論文集刊出過。其中,《熊十力:重建中國哲學之“體”》因篇幅關係而自刪的文字,此次入編,大體恢復,並刪去了報社從文中拉出的內容提示題。《牟宗三與人文友會》刊出時編輯部刪了很多,現亦全部恢復舊貌。別有幾篇入編時文字稍有更動者,就不一一交代了。此外,刊出時,或有提要,或無提要,現為統一體例,一概刪去;或有小標題,或無小標題,凡無者,亦一應補全。生命存在與文化意識,是了解當代新儒家的兩大關鍵字與兩大線索。文化意識是儒學血脈之所在,亦是新儒家之為儒之所在,新儒家是文化意識充盈沛然的生命存在。故書以此為名,並撰《生命存在與文化意識——對時代和當代新儒家的文化思考》以代序,亦謹以此紀念唐君毅、牟宗三兩先生誕生一百周年。

序言

儒學是生命的學問,這一觀念,在知識意義上,如今已沒有學者會予以否認。
然而儒者之儒學與只是專家之儒學卻是兩個本質不同的概念。專家之儒學,恰切地說,當是專家之儒學研究的概念,實乃是一專業的研究,僅止於了解,猶如外科醫生之解剖人體一樣,所解剖之人體與其自家生命、人格了無關係,醫術高超的外科醫生完全可能是一個人格低劣者。專家之學成就的是知識,對其自身則並無知行合一的要求。儒學在他那兒,只是一專業業務,至現代甚或只是一職業的存在,古代之所謂稻梁謀或利祿工具。其優秀者所成就的學術體系,“亦只是一些語言文字與掛空的思辨”。儒者之儒學則不止於了解,必下學而上達、窮理以踐形盡性,即儒學內在化而與其生命一體共在。此所以古代學者若知行割裂不一者,亦必遭“曲學”、“偽學”、“假道學”的攻訐刺譏。儒者之儒學成就的是生命的學問之全體大用。由於儒學以人禽、義利、夷夏之辨為三大原則,而且“自孔孟始,即以歷史文化為其立言之根據”,其實亦為其生命之所依所根,因此儒者的生命亦必深具文化意識而同體存在。而凡逢歷史變局,儒者儒學的這個“生命性”和“文化性”,尤為豁顯,尤為強烈,故都會有儒者挺身赴難,此已為宋元之際、明清之際的儒者所證明了的。至於能否表現這個“生命性”和“文化性”,亦是對儒者之儒學的醇駁真偽的考量與檢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