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新儒學概論》是現代鄭家棟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現代新儒學概論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鄭家棟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大陸解放以來第一部系統研究海內外新儒家思想的論著。除導言外分“現代新儒學的思想特質”,和“現代新儒學的邏輯發展”上、下二篇共六章。附錄“唐君毅《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評述”。本書上篇著重從文化、哲學和學術方法三個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探討現代新儒學作為國人在西方文化的衝擊面前所採取的一種重要回應方式,所表現出的文化立場、思維方式、理論特徵、歷史觀念以及關於如何詮釋歷史文化的學術方法的認識;下篇則具體論述現代新儒學思潮發展過程中的幾個主要的歷史階段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可以說,上篇主要是著眼於現代新儒家的共性,下篇則更注重探討現代新儒學思潮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所表現出的不同節征以及新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間思想上的個性差異。
作者指出,從發生學意義上說,現代新儒學思潮的興起是與20年代的中西文化論戰、“科玄論戰。和關於古史問題的論戰聯繫在一起的。三次論戰分別凸現了文化、哲學和學術方法三個不同層面。可以說,現代新儒家的理論活動地主要是圍繞著這三個方面展開的,作為一種文化思潮,現代新儒學是作為“全盤西化”理論的對立面出現的。同西化論者注重文化的時代差異相反它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強調不同的文化傳統之間的不能簡單替代,中西之爭不能僅是結於古今之爭,成為現代新儒家文化理論的突出特徵。他們還致力於發掘儒學傳統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因素,認為它不只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作為一種哲學思潮,現代新儒學是作為科學主義、實證論哲學的對立面出現的。在現代新儒家看來,科學與哲學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對象和方法。哲學所探求者乃是科學的事實世界以外的價值世界、意義世界。它不能採取純客觀的、理智的、邏輯的、分析的方法,而只能依靠與道德實踐融為一體的直覺體悟。作為一種學術思潮,現代新儒學是作為考據派的對立面出現的。他們認為,新考據學派的方法或許可以重建傳統的外觀,卻不能把握歷史傳統的真實意義,只有採取一種直覺的、綜合的進路,才能深契於歷史文化的內在生命。因此,他們主張對歷史文化不能採取純客觀的研究方法,而必須懷有。同情”和“敬意”。
本書把現代新儒學思潮區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即:(一)新儒家第一代:梁漱溟、張君勵、熊十力。梁、熊的理論,體現了試圖站在傳統的基礎上來融會西學的努力,分別在文化和哲學上開啟了現代新儒學發展的基本方向。張君勵在“科學論戰”中,對於從方法上劃清新儒家哲學與實證主義哲學的分野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新儒家第二代;馮友蘭、賀麟、錢穆。第二代比第一代開放、理智、學院化氣味較濃。馮,賀等人在把中國哲學體系化、邏輯化方面大大推進了一步。錢穆的史學研究及對史學方法論的探討,則在比較完全的意義上層開了現代新儒學發展的另一層面。(三)第三代: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這二代思想理論中體現了中西方哲學、文化更為全面的融合,但他們對某些重大問題的認識(如對孔子的評價)又表現出濃厚的情緒化,情感化傾向。第三代新儒家明確提出了“返本開新”的思想綱領,把“開出新外王”(發展民主與科學)作為自己重要的理論任務。(四)第四代;杜維明、劉述先、蔡仁厚。這一代試圖超越。五四”以來西化派與保守派的對立,在與西方現代學術思潮廣泛對話的基礎上,尋求中國文化的發展道路。
作者指出,作為一個產生於本世紀二十年代的思想文化派別,現代新儒家期圖通過發動一場儒學復興運動來使我們民族擺脫近代以來所遭遇的文化危機。他們以弘揚儒學為己任,以融會中西,實現儒家思想的現代轉型為宗旨,以儒家的內聖之學為主導,以服膺宋明理學為特徵,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意識,歷史意識、道德意識、宗教意識和“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感。
出版信息
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出版,27.4萬字,責任編輯:董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