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葉沙參(甜桔梗)

杏葉沙參

甜桔梗一般指本詞條

杏葉沙參,是桔梗科沙參屬植物。莖不分枝,無毛;葉卵圓形、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序分枝長,圓錐花序,花梗極短而粗壯,裂片卵形或長卵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果圓球形或橢圓形,近卵狀;種子橢圓狀。花期7-9月。因其根如沙參而葉如杏因此得名杏葉沙參。

杏葉沙參產于山坡草地和林緣草地,分布於安徽、福建、江西等地,日本亦有分布。杏葉沙參喜溫暖或涼爽氣候,耐寒,以土層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

杏葉沙參其根可入藥,具有清熱化痰、消渴解毒等功效;適用於咽喉炎、急性氣管炎、疔瘡腫毒等症狀。杏葉沙參花色為紫色或藍色,隨風搖曳,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還可用於花境背景材料,亦可套用於疏林下和林緣。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主要亞種,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觀賞,藥用,

植物學史

因其根如沙參而葉如杏因此得名杏葉沙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圓柱形,莖高60-120厘米,不分枝,無毛或稍有白色短硬毛。莖生葉至少下部的具柄,很少近無柄,葉片卵圓形,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基部常楔狀漸尖,或近於平截形而突然變窄,沿葉柄下延,頂端急尖至漸尖,邊緣具疏齒,兩面或疏或密地被短硬毛,較少被柔毛,也有全無毛的,長3-10 (15) 厘米,寬2-4厘米。花序分枝長,幾乎平展或弓曲向上,常組成大而疏散的圓錐花序,極少分枝很短或長而幾乎直立因而組成窄的圓錐花序。花梗極短而粗壯,常僅2-3毫米長,極少達5毫米,花序軸和花梗有短毛或近無毛;花萼常有或疏或密的白色短毛,有的無毛,筒部倒圓錐狀,裂片卵形至長卵形,長4-7毫米,寬1.5-4毫米,基部通常彼此重疊;花冠鐘狀,藍色、紫色或藍紫色,長1.5-2厘米,裂片三角狀卵形,為花冠長的1/3;花盤短筒狀,長 (0.5) 1-2.5毫米,頂端被毛或無毛;花柱與花冠近等長。蒴果球狀橢圓形,或近於卵狀,長6-8毫米,直徑4-6毫米。種子橢圓狀,有一條棱,長1-1.5毫米。花期7-9月。

近種區別

該種以大多數具柄的葉子、幾乎平展或弓曲上升的花序分枝、極短而粗壯的花梗、特別是寬而通常在基部彼此重疊的花萼裂片和被毛(少無毛)的花盤,有別於近緣種。與 A. petiolata 的區別不僅在於花萼、花盤和花冠大小,還在於花冠裂片的形狀,本種花冠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寬大於長,而 A. petiolata 為卵狀三角形,長大於寬。而且木種葉片厚,紙質,而 A. petiolata 葉片薄,膜質或薄紙質。兩個種在形態上的界線一般說來是清楚的。在生態上,各占據不同海拔高度。但也有難於區分的情況。

主要亞種

種內可分為兩個異域亞種。
杏葉沙參(原亞種)
至少莖下部的莖生葉有明顯的葉柄,柄長可達2.5厘米。花萼裂片較寬,寬2-4毫米。花盤長1.5-2.5毫米,大多被毛。
華東杏葉沙參(新亞種)
莖生葉近無柄或僅莖下部的葉有很短的柄,極少葉柄長達1.5厘米的。花萼裂片較窄,寬1.5-2.5毫米。花盤長 (0.5) 1-1.5 (2) 毫米,多數無毛。

生長環境

杏葉沙參(原亞種)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和林緣草地。
華東杏葉沙參(新亞種)生於海拔19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或林下草叢中。
杏葉沙參喜溫暖或涼爽氣候,耐寒,以土層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

分布範圍

杏葉沙參(原亞種)產貴州(凱里)、廣西(陽蒴、興安)、廣東(連南、乳源、仁化)、江西西部、湖南、湖北、四川(城口、巫溪、奉節、秀山)、陝西(銅川以南)、河南西部、山西南部(芮城、陽城、晉城、陵川)、河北南部(磁縣)。
杏葉沙參(甜桔梗)
華東杏葉沙參(新亞種)產江西東部(包括廬山)、福建西部(連城、永安)、浙江(龍泉、天目山)、安徽(黃山、九華山)、江蘇(溧陽、南京)。

主要價值

觀賞

杏葉沙參花色為紫色或藍色,隨風搖曳,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還可用於花境背景材料,亦可套用於疏林下和林緣。

藥用

杏葉沙參其根可入藥,具有清熱化痰、消渴解毒等功效;適用於咽喉炎、急性氣管炎、疔瘡腫毒等症狀。
該種是中國藥典中南沙參的藥源之一。
性味歸經
性味:甘微苦,涼。
杏葉沙參(甜桔梗)
杏葉沙參
《本經》:味苦,微寒。
《綱目》:甘淡而寒。
歸經:入肺、肝經。
《滇南本草》:入肺。
《本草蒙筌》:足厥陰。
《本草匯言》:入手太陰肺經,又肝、脾二經氣分。
功能主治
養陰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熱燥咳,虛癆久咳,陰傷咽乾喉痛。
杏葉沙參(甜桔梗)
杏葉沙參
本經》: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
《別錄》:療胃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臟,補中。
《藥性論》:能去皮肌浮風,疝氣下墜,治常欲眠,養肝氣,宣五臟風氣。
《日華子本草》:補虛,止驚煩,益心肺,並(治)一切惡瘡疥癬及身癢,排膿消腫毒。
《綱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瘺。
《玉楸藥解》:清肺氣,生腎水,滌心胸煩熱,涼頭目鬱蒸,治瘰癧斑疹,鼻瘡喉痹,瘍瘡熱痛,胸膈燥渴,溲便紅澀,膀胱癃閉。
《飲片新參》:清肺養陰,治虛勞咳嗆痰血。
《中國藥植圖鑑》:降低血壓。
用法用量
內服:熬湯,3~5錢(鮮者1~3兩);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
風寒作嗽者忌服。
《本草經集注》:惡防己,反藜蘆。
《本草經疏》:臟腑無實熱,肺虛寒客之作泄者,勿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