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黑腐病

甘藍黑腐病

甘藍黑腐病主要危害結球甘藍、球莖甘藍、抱子甘藍等的葉片、葉球及莖部,花椰菜、蘿蔔發病也較重,其他十字花科花菜發病較輕。

基本介紹

  • 別名:甘藍黑腐病
  • 常見發病部位:葉球及莖部
  • 常見病因:胡蘿蔔歐式桿菌
  • 傳染性:有
  • 病原:甘藍黑腐黃單胞桿菌
症狀識別,發病規律,防治措施,

症狀識別

在甘藍、花椰菜上,黑腐病主要為害葉片,病菌由水孔侵入,多從葉緣發生,再向內延伸呈“V”字形的黃褐色枯斑,在病斑的周圍常具有黃色暈圈;有時病菌沿葉脈向內擴展.產生黃褐色大斑或者葉脈變黑呈網狀,病菌如果從傷口侵入,可在葉片的任何部位形成不規則形的黃褐色病斑。病菌由病葉的導管(又叫維管束)發展到莖部的導管上,然後從莖部導管向上和向下擴展,引起菜株萎蔫。剖開球莖可見到導管變黑色。天氣乾燥時,葉片病斑乾而脆。濕度大時,病部腐爛,但沒有臭味。 識別要點:葉片上產生“V”字形黃褐色病斑;導管(又叫維管束)變黑色;葉片腐爛時,不發生臭味,可區別於軟腐病。
甘藍黑腐病初期症狀甘藍黑腐病初期症狀

發病規律

1.病原菌
甘藍黑腐病是由甘藍黑腐黃單胞桿菌Xa-nthomonas canpestris(Panmmel)Dowson侵染引起。菌體呈桿狀,無芽孢,有莢膜,有極生鞭毛1根。革蘭氏染色呈陰性。
病菌在種子或在病殘體上或在種株上越冬。帶病的種子播種後有時被害而不能出苗;有時出苗後,病菌由幼苗子葉葉緣水孔侵入,常常導致幼苗發病死亡。病殘體上的病菌遺留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當病殘體腐爛之後不久,病菌即死亡。田間通過雨水、灌溉水、昆蟲、農事操作等傳播病菌。病菌從蟲傷口或從葉緣的水孔侵入,先在薄壁細胞內,後進入導管,再向上向下蔓延,造成系統性侵染。種株被害後,病菌由果柄的導管侵入,再進入果莢和種臍,致使種子內部帶菌;病菌也可附在種子上,造成種子外部帶菌。此外,帶菌的糞肥,也可傳播病菌。
3.發病條件
(1)發病與溫濕度的關係 病菌生長的溫度範圍較廣,5-39℃病菌均可以生長發育,適溫為25—30℃。濕度高、葉面結露或葉緣吐水、或高溫多雨均有利於病菌侵入和發生髮展。
(2)發病與害蟲的關係 如果害蟲(如菜青蟲、?〔碩輟⒅鐘??多,造成蟲傷口,利於病菌侵入而發病。
(3)發病與種子的關係 如果播種帶菌的種子,則無病地變成病地,病地則病害加重。
(4)發病與栽培的關係 病地重茬、播種過早、地勢低洼、澆水過多、施帶菌的糞肥,或耕作、噴藥人為造成的傷口多,往往發病嚴重。

防治措施

①合理輪作:與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2~3年。②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播種,避免過旱過澇,及時防治害蟲,減少害蟲傷口,及時拔除病株,收穫後清潔田園。③種子處理:用200毫升/升農用鏈黴素浸種30分鐘,或用種子重量的0.5%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處理。④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用藥防治,每隔5~7天噴藥1次,連續3~4次。重點噴灑病株基部及近地表處。最後一次噴藥至收穫嚴格根據有關農藥安全間隔期規定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