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黑腐病是一種危害葉片和球莖等植物部位的病症。
症狀,病原,發病因素,防治方法,
症狀
花椰菜黑腐病為害葉片和球莖,子葉染病呈水浸狀後迅速枯死或蔓延到真葉上,真葉染病有兩種類型,病菌由水孔侵入的,引致葉緣發病,從葉緣開始形成向內擴展的“V”字形枯斑,病菌沿脈向下擴展,形成較大壞死區或不規則黃褐色大斑,病斑邊緣葉組織淡黃色。從傷口侵入的,可在葉部任何部位形成不定形的淡褐色病斑,邊緣常具黃色暈圈,病斑向兩側或內部擴展,致周圍葉肉變黃或枯死。病菌進入莖部維管束後,逐漸蔓延到球莖部或葉脈及葉柄處,引起植株萎蔫,至萎蔫不再復原,剖開球莖,可見維管束全部變為黑色或腐爛,但不臭,乾燥條件下球莖黑心,嚴重的花椰菜葉緣多處受侵,造成全葉枯死或外葉局部或大部腐爛。
病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Pammel) Dowson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ammel) Dowson) 稱野油菜黃單胞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變種,(甘藍黑腐病黃單胞菌),屬細菌。菌體桿狀,0.7~3.0×0.4~0.5微米,極生單鞭毛,無芽孢,有莢膜,菌體單生或鏈生,革蘭氏染色陰性。在牛肉汁瓊脂培養基上菌落近圓形,初淡黃色,後變臘黃色,邊緣完整,略凸起,薄或平滑,具光澤,老齡菌落邊緣呈放線狀。病菌生長發育最適溫度25~30℃,最高39℃,最低5℃,致死溫度51℃經10分鐘,耐酸鹼度範圍pH6.1~6.8,pH6.4最適。
發病因素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在種子上或病殘體內遺留在土壤中或在採種株上越冬。如播帶病種子,幼苗出土時依附在子葉上的病菌從子葉邊緣的水孔或傷口侵入,引起發病。成株葉片染病,病原細菌在薄壁細胞內繁殖,再迅速進入維管束,引起葉片發病,再從葉片維管束蔓延至莖部維管束,引致系統侵染。採種株染病,細菌由果柄處維管束侵入,進入種子皮層或經莢皮的維管束進入種臍,致種內帶菌。此外也可隨病殘體碎片混入或附著在種子上,致種外帶菌,病菌在種子上可存活28個月,進行遠距離傳播,在田間主要通過病株、肥料、風雨或農具傳播。
一般與十字花科連作,或高溫多雨天氣及高濕條件,葉面結露、葉緣吐水,利於病菌侵入而發病。此外,肥水管理不當,植株徒長或早衰,寄主處於感病階段,害蟲猖獗或暴風雨頻繁易發病。反季節栽培時遇上述條件發病重。
防治方法
(1)種植中青1號、2號等抗病品種。(2)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進行2~3年輪作。 (3)從無病田或無病株上採種。(4)種子消毒100毫升水中加入0.6毫升醋酸、2.9毫升硫酸鋅溶解後溫度控制在39℃,浸種20分鐘後沖3分鐘晾乾後播種。也可用45%代森銨水劑300倍液浸種15~20分鐘,沖洗後晾乾播種;或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4%拌種,可預防苗期黑腐病的發生。此外也可用農抗751殺菌劑100倍液15毫升浸拌200克種子,吸附後陰乾;或每kg種子用漂白粉10~20克(有效成分)加少量水,將種子拌勻,後放入容器內封存16小時,均可有效地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種子上攜帶的黑腐病菌。(5)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播種,不宜播種過早,合理澆水,適期蹲苗;注意減少傷口;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6)發病初期噴灑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或新植黴素200×10—6或氯黴素100×10—6或27%銅高尚懸浮劑700倍液。採收前5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