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病毒病主要是由蕪菁花葉病毒引起的、發生在甘藍的病害。苗期發病,葉脈附近的葉肉黃化,並沿葉脈擴展。有的葉片上出現直徑2—3毫米圓形褪綠黃斑或褪綠小斑點,後變為濃淡相間的綠色斑駁;成株發病,嫩葉表現濃淡不均斑駁,老葉背面有黑褐色壞死環斑,後期容易穿孔。
甘藍病毒病是甘藍的主要病害,分布範圍廣,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一般發病年份損失在10—15%,發病嚴重時損失可達30%。一般在高溫乾旱條件下發病重,尤其是土壤溫度高時更易發病。
甘藍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嚴格選用非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地育苗和種植;適時播種,加強肥水栽培管理以及及時防治傳病害蟲等。在秧苗期或大田生長期始見病害後可以進行藥劑防治,每隔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有較明顯的抑制病害擴展的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藍病毒病
- 外文名:Cabbage virus
- 別名:甘藍毒素病
- 病原:蕪菁花葉病毒 等
- 為害作物:甘藍
- 為害部位:葉部
病原特徵
- 蕪菁花葉病毒:病毒粒狀線狀,大小(700—800)納米×(12—18)納米,失毒溫度55-60℃,稀釋限點1000倍,體外保毒期48—72小時。
- 黃瓜花葉病毒:寄主範圍39科117種植物,病毒顆粒球狀,直徑28—30納米,不耐乾燥。
- 菸草花葉病毒:粒體桿狀,約280納米×15納米,體外保毒期72—96小時,在無菌條件下致病力達數年,在乾燥病組織記憶體活30年以上。
為害症狀
- 苗期染病:發病初始先在心葉上表現明脈或沿脈失綠,進而產生淡綠與濃綠相間的花葉或斑駁症狀,最後在葉脈上表現出褐色壞死斑點或條斑,重病株還會出現心葉扭曲、皺縮畸形,停止生長,這種病株常在包心前就病死或不能正常包心。
- 成株期染病:輕病株或後期感病的植株一般能結球,但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皺縮、矮化,或半邊皺縮、葉球外葉黃化、內部葉片的葉脈和葉柄上有小褐色斑點。這種病株商品性差,葉質堅硬,不易煮爛,不耐貯藏。誤把病株作留種株,病株發育遲緩,常不能生長到抽薹便死亡;有的即使能抽薹,但花梗短小,彎曲畸形,常有縱裂口,結莢少,籽粒不飽滿,發芽率低,即使採到種子也無多大種植價值。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 嚴格選地:嚴格選用非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地育苗和種植,最好選前茬種植蔥、蒜、豆類、水稻、玉米、瓜類等作物的地育苗和種植。
- 適時播種:一般早秋高溫乾旱天氣以適當晚播3—5天為好,出苗後要及時加強苗期管理,爭取培育健壯秧苗。多種原地菜,少種移栽菜。
- 防治傳病害蟲:在蚜蟲、粉虱發生初期,及時用藥防治,同時使用黃板誘捕(25—30張/畝),減少蟲口基數,防止傳播病毒。推廣套用銀灰膜避蚜防病,效果明顯。
- 加強肥水栽培管理:秋季遇高溫乾旱天氣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增施有機肥作基肥,以促進大白菜根系生長和提高抗病力。定植大田時做好帶藥移栽,施用根系生長促進劑,定植活棵後施用植物動力2003或天緣葉肥,促進根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