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河東隴西多種食之,漢地甚少有。其葉長大厚,煮食甘美。經冬不死,春亦有英,其花黃,生角結子。子甚治人多睡。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甘藍提取物
- 別名:藍菜,西土藍,包心菜,洋白菜,捲心菜,蓮花白,葵花白菜
- 外文名稱:Cabbage PE.
- 主要適用症:益腎補髓、和胃止痛
- 用法用量:內服:30-60克,煮食,煎湯或絞汁服
- 主要用藥禁忌:胃有積滯者宜慎。止痛宜鮮品生用
品 名,拉 丁 名,名稱考證,科目來源,藥用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藥配伍,炮製方法,資源分布,藥材鑑定,古籍考證,化學成分,原生形態,
品 名
甘藍提取物
拉 丁 名
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ata L.(原植物甘藍)
名稱考證
甘藍《本草綱目拾遺》,藍菜《千金要方》、西土藍《本草拾遺》、包心菜、洋白菜《中國蔬菜栽培學》、捲心菜、蓮花白、葵花白菜《中國藥植圖鑑》
科目來源
雙子葉植物藥十字花科植物
藥用部位
甘藍的莖葉。
性味歸經
《千金·食治》:“甘,平,無毒。”入胃、腎二經。
功效主治
益腎補髓、和胃止痛。治腰冷酸痛、骨軟無力、耳鳴、健忘、胃脘脹痛、噯氣。
用藥配伍
配飴糖,和胃止痛。
炮製方法
淨制:取去根甘藍,除掉不潔的外葉,洗淨用。
資源分布
全國各地有栽培。
藥材鑑定
基生葉大,肉質肥厚,倒卵形或長圓形,長約15-40厘米。灰藍綠色,表面有粉狀蠟質;莖生葉狹,基部有時抱莖,包於外部的葉色深,內部的葉色白,層層重疊,至中央密集成球形狀。
古籍考證
①《胡洽百病方》:“甘藍,河東隴西多種食之,漢地甚少有。其葉長大厚,煮食甘美。經冬不死,春亦有英,其花黃,生角結子。子甚治人多睡。”②《本草拾遺》:“甘藍是西土藍,闊葉可食。”③《綱目》:“甘藍,亦大葉冬藍之類也。”
化學成分
甘藍含葡萄糖蕓薹素(Glucobrassicin)和吲哚-3-乙醛。前者的含量在嫩葉為0.5~ 0.9%,老葉為0.05~0.2%。含酚類成分黃酮醇、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s)和綠原酸,異硫氰酸烯丙酯,含硫的抗甲狀腺物質。這種抗甲狀腺物質在烹調加熱以後即消失。此外,含維生素U樣物質甚多,有治胃潰瘍痛的作用。種子含脂肪油35%,異硫氰酸烯丙酯和異硫氰酸3-丁烯酯125毫克%,以及抗甲狀腺物質ι-5-乙烯基-2-硫代?唑烷酮(ι-5- Vinyl-2-thiooxazolidone)。此外,尚含多種胺基酸、甲硫胺基酸等。
原生形態
甘藍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體具白粉。基生葉廣大,肉質而厚,倒卵形或長圓形,長15~40厘米。 如牡丹花瓣樣,層層重疊,至中央密集成球形,內部的葉白色,包於外部的葉常呈淡綠色;莖生葉倒卵圓形,較小,無柄。花軸從包圍的基生葉中抽出,總狀花序,花淡黃色;萼片4,狹而直立,星袋形;花瓣4;4強雄蕊;罐蕊1。 長角果呈圓錐形。花期5~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