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靜寧水污染事件
- 事件原因:上游有上百家澱粉企業排污
- 事件背景:年均降水量為450.8毫米等
- 事件解決:上級撥款建設第二個污水處理廠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原因,事件解決,
事件背景
靜寧縣地處六盤山以西的渭河流域,屬半濕潤半乾旱氣候,年均降水量只有285毫米,人均水資源量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1/8,加上河流污染,飲用水源極度緊張。
1995年,靜寧縣城附近淺層地下水幾乎被開採殆盡,東峽水庫成為縣城第一個水源地。靜寧縣內河流一共6條,除流入東峽水庫的渝河外,還有葫蘆河、高界河、甘溝河、甘渭河以及李店河。其中李店河雖然距縣城最近,但由於水土流失嚴重,只能作為備用水源地。高界河、甘溝河距離靜寧縣城遠,難以調水。而靜寧縣水量最豐沛的葫蘆河,卻早已是一條“死河”,不僅上游寧夏西吉縣上百家澱粉企業排污,靜寧縣工業園區也建在葫蘆河中游,工業園區地毯廠當年建廠時幾乎全未辦理環評手續,開工時葫蘆河黑水橫流,污水一路流過下游莊浪、秦安兩縣。
2004年靜寧東峽水庫污染事件後,靜寧縣投資1200萬元在遠離縣城32公里的甘渭河旁新建了一處水源地——“甘泉調水”工程。“甘泉調水”全稱甘渭河廟堡水源地,2006年開始供水。不同於東峽水庫,“甘泉調水”沒有蓄水設施,需要經過兩級泵站將水抽到山上後再用管道向縣城輸送。但隨著人口激增,“甘泉調水”無法滿足縣城全部需要,東峽水庫作為備用水源地始終發揮著作用,直到2014年夏天庫容8600萬方的東峽水庫散發著刺鼻的酸臭,水質降為劣V類。
2006年“甘泉調水”啟動時,水源地尚有9米水位,到2012年短短6年間水位便降到了2.8米,那年開始“甘泉調水”3號井已無水可用。
事件經過
2004年,靜寧縣城自來水中第一次出現蟲子,曾在民眾中引發過持續數日的恐慌。當時靜寧縣城全部飲用水還全都依賴東峽水庫,當水庫遭到嚴重污染時,靜寧一度陷入斷水危機。
2014年6月,東峽水庫的水質降為劣V類,之前每月一次的自來水水質檢測曾被提高到一周一檢,檢測內容包括大腸桿菌等在內的常規10項指標。2014年全年一共167次檢測中,自來水水質的合格率只有63.5%。
2014年6月的水危機讓東峽水庫徹底關閉,可僅僅過了半年,“甘泉調水”也面臨著來自上游的污染。“甘泉調水”水源地向南5公里便是隆德縣溫堡鄉,這裡一家名為恆泰澱粉的萬噸規模的澱粉廠就建在甘渭河的河道旁。2014年11月的澱粉生產季,平涼水環境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甘渭河水質都已是劣V類。
事件原因
上游寧夏西吉縣、隆德縣上百家澱粉企業排污;
靜寧縣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地毯廠當年建廠時幾乎全未辦理環評手續,開工時葫蘆河黑水橫流,污水一路流過下游莊浪、秦安兩縣。
事件解決
從2013年開始,靜寧縣不斷向隆德縣發函催促解決,雖然2013年隆德縣第一污水處理廠已正式運行;雖然關停了18家澱粉企業,僅剩的4家也上了隆德縣“重點監控”的黑名單,但迫切想要喝上一口乾淨水的靜寧人,短期內還無法看到水質有明顯改善。
2014年6月,靜寧縣將跨省污染問題訴至黃河水利委員會,隨後甘肅、寧夏兩省召開了協調會,會議要求隆德縣必須保證出境水質安全。
2015年1月28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帶隊來到靜寧,次日在隆德縣召集甘肅、寧夏兩省全部相關部門協調會。會上,隆德縣向靜寧縣承諾,2015年開始他們一定保證渝河、甘渭河兩條河流在隆德縣的出境水質達到國家要求的IV類標準,並儘可能提高出境水質標準達到III類。
寧夏環保廳已下撥1000萬元進行渝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同時投資2800萬元在渝河中游建設隆德縣第二個污水處理廠,另在渝河河道中建設污染物攔截設施。在環保部要求下,跨省兩縣常態協調機制正在加緊醞釀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