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雞塊是一道以雞肉為主要食材製作的美食,是一款清真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雞塊
- 主要原料:青椒,冬筍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適宜人群:青年人,老年人
甘肅雞塊是一道以雞肉為主要食材製作的美食,是一款清真菜。
甘肅雞塊是一道以雞肉為主要食材製作的美食,是一款清真菜。菜系清真菜用料雞肉按照骨節分成1塊(翅膀兩個在中節剁開為四塊,大腿兩個在中節剁開為四塊,帶骨雞脯剁為四塊,雞後脊一塊)、青椒3個,冬筍1隻、米醋、鹽少許。作法1、坐...
百花齊放,是一道甘肅菜。所需食材 聽頭鮑魚150克,水發魷魚250克,豬肚頭3個,整鮮蘑菇150克,豬裡脊肉3000克,蝦米25克,油菜心250克,雞脯肉150克,豬肥膘50克,水髮菜25克,雞蛋8個,水澱粉100克,味素5克,鹽15克,醬油10克,醋5克,白糖35克,番茄醬50克、蔥、姜各25克,料酒50克,老蒜兩小瓣,...
三皇之一的伏羲氏傳說是我國畜牧業的鼻祖,出生在甘肅天水一帶。這是天水市伏羲廟供奉的伏羲像 天水市伏羲廟的這幅畫向人們展示了伏羲氏教民養畜漁獵的情景 嘉峪關新城古墓中發掘的108塊魏晉磚瓦畫,繪有犁耕圖、奔馬圖、牧畜圖等,反映出當時河西地區農牧業的發展情況 農區賽畜會 甘肅省畜牧廳辦公大樓 皇城羊場...
位於甘肅省隴南轄區西和縣何壩鎮劉溝村與禮縣交界區,東經105度02分-105度10分,北緯33度45分-33度54分之間,面積113.3平方公里。海拔1080-2532米(香山),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均氣溫9.9攝氏度,年均降水量500.2毫米)。本區主要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名勝古蹟以及珍稀動物等。區內有天然林3730公頃,飛播造林...
大石雞是中國特有種,主要分布於寧夏的海原、西吉、隆德,甘肅中部的蘭州、榆中、靖遠、會寧、天水、武山、張家川、臨洮、莊浪和青海省的大部分地區。繁殖方式 大石雞的繁殖期為4-5月,為單配製,發情期間天剛亮就開始鳴叫。通常營巢於石灘處、懸岩基部、山坡和溝谷間的灌叢與草叢中,也營巢於黃土狹谷兩岸懸崖的洞穴...
靜寧燒雞亦稱靜寧滷雞,是甘肅省靜寧縣一帶的特色傳統名菜,屬於甘肅菜。它以形色美觀、鮮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紅、肉香味厚、爽口不膩,馳名甘、陝、寧等省(區),是西蘭公路上過往旅客爭相購買的風味食品。或路途食用,或饋贈親友,莫不為人稱絕,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補佳品。人們形容“聞香千里外,味從...
酒泉是新中國的航天之都,地處甘肅省西部,在河西走廊中段,也是一座歷史古城,自西漢置郡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西部的軍事重鎮。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這裡也是我國東西交通之要衝,南北商賈貿易集散通衢之地。在飲食文化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中國古代飲食思想、傳統食禮在這裡...
相傳大唐時期,一位烹飪高手劉師傅為躲避戰亂,來到現今的甘肅天水市落戶。他由於曾住在西域祁連山下,又見此處(指蓮亭路)如同桃花源一樣。便以蓮園二字命名開了一家小店。以賣炒麵,拌麵為生,生意時好時壞。後來有一天,一位過路人來到他的小店吃飯,隨口給劉師傅說:‘炒麵,拌麵太乾,你給我炒一份辣子雞...
斑尾榛雞指名亞種(學名:Tetrastes sewerzowi sewerzowi),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甘肅山脈。外形特徵 形小(33厘米)而滿布褐色橫斑的松雞。具明顯冠羽,黑色喉塊外緣白色。上體多褐色橫斑而帶黑。外側尾羽近端黑而端白。眼後有一道白線,肩羽具近白色斑塊,翼上...
斑尾榛雞(學名:Bonasa sewerzowi)為中國特有品種,只產於中國甘肅、青海、四川等地。主要以柳、榛的鱗芽、葉和雲杉種子以及其他植物的花、花序、葉、嫩枝梢為食。亦捕食小毛蟲、偽步行蟲、金花蟲等。分布區狹窄,加上人為和天敵的破壞,數量日少,處於瀕危狀態。形態特徵 野外鑑別特徵:中型鳥類,體長31~38厘米...
藏雪雞青海亞種(學名:Tetraogallus tibetanus przewalskii),是中國的特有亞種。分布於甘肅、南抵青海、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青海東部。外形特徵 中等體型(53厘米)灰、白及皮黃色雪雞。頭、胸及枕部灰,喉白,眉蒼白,白色耳羽有時染皮黃色,胸兩側具白色圓形斑塊。眼周裸露皮膚橘黃。兩翼具灰色及白色...
董志原,地理學上稱“董志塬”。屬黃土高原、隴東高原的一部分。是甘肅省慶陽市第一大原,也是黃土高原最大的一塊原面,號稱“天下黃土第一原”。董志原是漢民族的發源地之一,先周時期周祖公劉在此“教民稼穡”,分布著慶陽市西峰區、寧縣、合水縣和慶城縣的24個鄉鎮,人口約50萬,是慶陽市的主要農業區,盛產...
保全族是12世紀一支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帶駐軍墾牧,同周圍各民族融合而成。分布在中國西北甘肅省保全族自治縣。民族簡介 保全族以經營農業生產為主,畜牧和採集為輔,手工技藝卓絕,保全族種植的薄皮核桃、冬果梨和他們製作的銅質鑲花腰刀,素有“保全三寶”之譽,聞名甘、青、藏。農作物品種有小麥、...
《天水菜餚》是2003年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衛祖、曹鴻昌、王春元。內容提要 天水菜用料以地產原料為主,以烹製豬、牛、羊、雞見長,烹飪方法長於炒、燒、爆、煨、扣、燉,尤其工於蒸、氽、炸。從秦州老三篇——雜燴、裡脊、炮仗肉到老字號”橋店子“的帶把肘子、冰糖燕菜、猴戴帽等傳統名菜基本...
錦雞分布於中國青海西南部、甘肅和陝西南部、四川、湖北、湖南及廣西等地,主要棲息於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及落葉林及林間灌木林中,有時也見於稀樹灌叢、草地及農田。錦雞生性膽小,受驚易奔跑、竄跳,除雌雞產蛋、孵化、育雛以外,夜間均棲息在樹上,白天下到地面覓食,飽食後多在樹枝上理羽、休息,...
金瓜蟲草甲魚 甘肅省特三級烹調師劉光輝利用甘肅省甘南蟲草、隴南甲魚、蘭州金瓜三者合一,創製而成的頗有地方風味的一種高檔藥膳佳品。製法: 甲魚初加工後剁塊,與田雞塊、蟲草、香菇、火腿片合人雞湯盆中加調料上籠蒸爛。金瓜表面雕上圖案,掏出瓜心,蒸熟,倒人蒸好的蟲草甲魚即成。特點: 清爽鮮美、營養豐富、...
山西南部襄汾縣丁村有一位鹹同年間捐職的丁先登,與其弟丁連登合夥在甘肅寧縣、陝西三原、涇陽等地經商致富。曾有趙官保、趙安生父子在丁氏家族中作過廚師、據趙安生回憶,丁氏娶妻嫁女家宴也有規定。娶妻嫁女,男女兩家的宴席並不相同。男方一般是“重八席”或“六六席”,女方是“三抬”或“十五圓”。男方用...
綠尾虹雉僅分布於中國西南部的西藏、四川、雲南、青海、甘肅等地。綠尾虹雉棲息于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灌叢和裸岩地帶。日行性,常成對或小群活動,冬季有時也集成8-9隻或十餘只的大群。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和漿果等為食。主要用強大的嘴挖掘塊根和啄食,很少用爪來刨食。3月末4月初進入繁殖期,持續...
涇川縣,隸屬甘肅省平涼市,位於黃土高原中部秦隴交界處,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7°15′~107°45′,北緯35°11′~35°31′之間。東與寧縣及陝西省長武縣交界,西接崇信縣、崆峒區,南鄰靈台縣,北靠鎮原縣。總面積1409.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涇川縣常住人口20.83萬人 。截至2024年2月,涇川縣下轄1個街道、11...
陝西菜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方風味,是大西北風味的簡稱,而以陝西菜、甘肅菜具有代表性。在春秋戰國時代,陝西為秦國治地,故簡稱“秦”。甘肅省境大都在隴山之西,古代曾有“隴西郡”、“隴右郡”的設定,故簡稱“隴”。一、烹飪做法 秦隴風味總的特色是“三突出”。一為主料突出:以牛羊肉為...
岷縣,隸屬於甘肅省定西市,位於甘肅省南部,定西市南部,地處青藏高原邊緣,是甘南草原向黃土高原、隴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境內海拔2040~3754米,素有“隴原旱碼頭”之稱;氣候屬溫帶半濕潤向高寒濕潤氣候過渡帶,為高原性大陸氣候,低溫乾燥,自然災害頻發,是7·22定西地震的重災縣。總面積357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
草原三珍甘南高原地處甘肅南部,氣候高寒濕潤,植被良好,草木茂盛,各種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成為當地人民的主要食物來源。簡介 甘南高原地處甘肅南部,氣候高寒濕潤,植被良好,草木茂盛,各種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成為當地人民的主要食物來源。甘南藏族人民利用豐富的冬蟲草、蘑菇、蕨麻、、暗腹雪雞等原料烹製成的“蟲草燉...
近圓腎形而扁平。花期5~10月。果期6~10月。生長於溝岸及山坡或灌溉地埂和水渠邊等處。野生和栽培均有。分布甘肅、寧夏、新疆、內蒙古、青海等地。以上植物的根皮(地骨皮)、嫩莖葉(枸杞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採集 夏、秋果實成熟時採摘,除去果柄,置陰涼處晾至果皮起皺紋後,再暴曬至外皮乾硬、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