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通志稿民族志 責任者 鄧隆 出版者 出版時間 民國間[1912-1949] 版本 稿本 分類號 文種 chi 總冊數 1冊 描述 索取號 地18042+41 ...
館內已收藏西北地方書刊資料1.5萬種,5萬餘冊。其中《甘肅通志稿》和《重修敦煌縣誌》均系未刊稿本,還有本省最早的雜誌《新隴日報》(1928年)等。...
據《甘肅通志稿》記:因地處交通要道,歷朝置驛站。1956年設鄉,2002年7月撤鄉改鎮。轄駱駝巷、馮家灣、歇家嘴、董家灣、定遠、張老營、蔣家營、豬嘴嶺、安...
張鴻汀(1890—1950),字維之,名張維,號鴻汀,甘肅臨洮人,為近當代知名的史學家、方誌學家、金石學家、目錄學家。歷任甘肅通志館副館長、《甘肅通志稿》總纂...
民國十八年《甘肅通志稿·古浪縣》沿革中記載:"大足元年,析置和戎縣,後陷於吐蕃,元為和戎巡檢司。"民國二十七年《古浪縣誌》沿革中記載:"築和戎城,置和戎...
廣通河灌區開渠灌田歷史悠久,據《甘肅通志稿·民政》三《水利》引《甘肅新通志》載:“廣通河,清乾隆三年,於定羌驛東西兩川引廣通河水開渠灌田二萬餘畝。"...
其中影響最大的有《甘肅通志稿》、《甘肅人物誌》、《隴右方誌錄》、《隴右金石錄》等等,直到今天,後人治學常常採用他的考述成果。《文存》以其故居書室“還讀...
《甘肅通志稿》。 目錄 1 人物生平 楊復振人物生平 編輯 康熙五十九年(1720)歲荒,出粟500石救災;去世時,焚燒債券,知縣旌表其賢。雍正十一年(1733)饑荒,其子...
據《漢書·地理志》: “番和,農都尉治。莽日羅虜”。農都尉住此,當為漢代重要農業開發地,縣治所在,《甘肅新通志》及《甘肅通志稿》均謂在永昌縣西。經調查...
晉和十六國時(265-420年),設定西平郡,海北州屬西秦、北涼、南涼統治(見《甘肅通志稿》)。 隋大業五年(609年),煬帝擊敗吐谷渾伏允主力後,又設定“西海郡”,...
據《甘肅通志稿》載:“唐渠東岸曰解而湖,曰楊家湖,曰陳家湖,曰洛洛湖;漢渠之西岸曰平列湖,曰老鸛湖,曰雙塔湖;清渠之東岸曰姚家湖,曰葦子湖,曰張喇湖;...
《甘肅通志稿·學校志》“明代書院”補正 《狄道州志·許允德傳》跋 卷6 《安多藏區土司家族譜輯錄研究》序 《安多藏區土司家族譜輯錄研究》後記 青海民和《李...
第七節民國期間甘肅地方志中的方言舉要 ——《甘肅通志稿》下編 西北方言文獻的價值第五章 西北方言文獻的語言學價值第一節 西北方言文獻所反映的普通語言觀...
。據《甘肅通志稿》記載:公元九九八年(鹹平元年),河西軍左廂副使折逋游龍缽親自到宋朝貢馬二千匹。他自己說他的祖先四代受朝廷任命為涼州地方官,雖然過去也...
據《甘肅通志稿》載:“唐渠東岸曰解而湖,曰楊家湖,曰陳家湖,曰洛洛湖;漢渠之西岸曰平列湖,曰老鸛湖,曰雙塔湖;清渠之東岸曰姚家湖,曰葦子湖,曰張喇湖;...
據《甘肅通志稿》載:“寧遠堡,在永昌縣北七十里,明洪武年間置,左右皆山,前後築堡,有險可憑,有兵可守,東北九十里至鎮番衛。”自明代起,寧遠堡逐漸成為...
刻石為北宋宣德郎守殿中丞、知雅州、軍州、騎都殿潛緋雷簡夫撰文書寫篆額,被收入《隴右金石錄》、《徽縣誌》、《金石萃稿》,《甘肅通志稿》、《徽縣新志》...
據《甘肅通志稿》記載,包括大馬營草原在內的祁連山大草灘,盛唐時期養馬7萬匹以上。嘉慶六年(1801年)大馬營草原孳生馬1.8萬餘匹,至晚清時,時局動,大馬營...
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徒蕃占據青海,海北州屬其域(以上見《甘肅通志稿》)。海北藏族自治區元朝設吐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 元朝設吐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海北州...
據《甘肅通志稿》記:因地處交通要道,歷朝置驛站。1956年設鄉,2002年7月撤鄉改鎮。轄駱駝巷、馮家灣、歇家嘴、董家灣、定遠、張老營、蔣家營、豬嘴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