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草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甘肅草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甘肅草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是對甘肅草業發展歷史的全面回顧和系統總結,是甘肅幾代草業工作者半個多世紀勞動成果的結晶。在全面反映一個歷史階段甘肅草原資源及草業發展現狀,認真總結分析草業發展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借鑑國內外草業發展經驗,深刻認識草業所處發展階段的基礎上,經過深入研究,科學地提出了符合省情的草業可持續發展戰略。這項研究成果涉及社會、資源、環境等諸多領域,體制、機制、政策等諸多層面。尤其在草原資源保護、草原生態建設、草業經濟發展、草業產業化、草業科技教育、防災減災、重大工程及保障體系等重大戰略問題研究中,把草業與生態建設、經濟發展、和諧社會構建等緊密結合起來,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為甘肅省進行經濟社會發展的巨觀決策,指導草業發展及生態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

基本介紹

  • 書名:甘肅草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382頁
  • ISBN:9787030218469
  • 作者:丁連生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甘肅草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可作為政府決策及草業行政管理人員和草業科學、農學、資源環境等領域科技人員及管理人員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一、草業的內涵
二、草原與草業的戰略地位
(一)草原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草原資源與其他資源的關係

三、甘肅草業的特色與優勢
(一)草地資源多樣性與區位優勢
(二)草業科技、教育與人才優勢
(三)草業傳統及其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優勢

四、甘肅草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草地使用權尚未全面落實,“公地悲劇”仍在上演
(二)草地生態系統脆弱,退化進一步加劇,環境壓力繼續增大
(三)草畜供求的“四個不平衡”更加突出
(四)地方經濟發展與草地資源保護的矛盾進一步加劇
(五)草原區教育、科技、經濟發展滯後
五、甘肅草業發展的戰略方針

六、甘肅草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一)總體目標
(二)階段目標
(三)優先發展的重點

七、甘肅草業發展的戰略布局
(一)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種草養畜草地農業區
(二)甘南高寒草原水源涵養與草地畜牧業區
(三)河西山地-綠洲-荒漠防風固沙草業系統耦合區
(四)隴南山地特色草業開發區
(五)蘭州草業科教與信息服務中心區

八、甘肅草業發展的戰略重點
(一)草原資源保護戰略
(二)草原生態建設戰略
(三)草業經濟發展戰略
(四)草業科技教育發展戰略
(五)草業產業化發展戰略
(六)防災減災戰略
(七)保障體系發展戰略
(八)草原培育與重大工程建設戰略

九、甘肅草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措施
(一)全面落實草原產權制度,為草原保護和合理利用奠定基礎
(二)劃定草原生態經濟功能區,實施分類經營與科學管理
(三)加快人工草地建設,解決普遍存在的草畜營養不平衡問題
(四)大力推進以苜蓿和草種為主的草業產業化
(五)建立完善的飼草料輪供與肉羊、肉牛生產體系
(六)繼續強化甘肅草業科教與信息系統建設,為草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與人才保障
(七)加快草原生態保護與草業發展保障體系建設
(八)建設好正在實施中的一批草業項目,將其發展成草業產業化的龍頭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草原資源
一、天然草原資源的分布與面積
二、天然草原資源類型及生產力
(一)暖性稀樹灌草叢類
(二)暖性灌草叢類
(三)暖性草叢類
(四)溫性草甸草原類
(五)溫性草原類
(六)溫性荒漠草原類
(七)溫性草原化荒漠類
(八)溫性荒漠類
(九)高寒荒漠類
(十)高寒草原類
(十一)高寒草甸類
(十二)高寒灌叢草甸類
(十三)低平地草甸類
(十四)沼澤類

三、天然草原生物、水和遊憩資源
(一)植物資源
(二)動物資源
(三)水資源
(四)遊憩資源

四、天然草原的基本特點
(一)草地過渡性明顯,類型多樣
(二)植物區系複雜,牧草種類豐富
(三)地域差異顯著,生態脆弱

五、天然草原區劃及其生產特點
(一)隴中黃土高原草原區
(二)隴南山地草叢區
(三)甘南高原高寒草甸區
(四)河西走廊、北山荒漠區
(五)祁連山、阿爾金山高寒草甸-草原-荒漠區

六、天然草原生產力評價
(一)嚴覃量
(二)草原牧草營養價值評價
(三)草原等級
(四)草原載畜能力

七、人工草地
(一)我國種草源淵與甘肅種草史略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甘肅種草事業的發展
(三)甘肅人工種草的特點與方式
(四)甘肅人工種草的新進展
(五)人工草地牧草種植分區

八、草原資源保護成就與問題
(一)主要成就
(二)主要問題

九、草原資源保護與發展戰略
(一)指導思想
(二)發展目標
(三)區域布局
(四)戰略對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草原生態與環境
一、草原生態與環境的意義
(一)草原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
(二)草原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

二、甘肅草原生態環境狀況
(一)草原在生態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甘肅草原生態環境的現狀

三、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成就與經驗
(一)草原法律法規和政策逐步完善
(二)草原承包經營責任制不斷推進
(三)草原自然保護區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四)飛播牧草,恢復草原植被效果顯著
(五)嚴格禁牧休牧,草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六)實行生態移民工程,保護與恢復草原生態系統
(七)城鎮草坪綠化成績顯著

四、草原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草原生態環境惡化表現多樣
(二)草原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三)全面長遠的草原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尚未制訂
(四)草原生態環境恢復與建設的投資嚴重不足

五、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指導思想與目標
(一)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指導思想
(二)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總體目標

六、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戰略布局
(一)甘南高寒草原生態功能區
(二)河西走廊荒漠草原生態功能區
(三)祁連山、阿爾金山山地草原生態功能區
(四)隴東、隴中黃土高原乾旱草原生態功能區
(五)隴南山地草叢草原生態功能區

七、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戰略對策
(一)加大依法治草宣傳力度,提高全民草原生態保護意識
(二)大力發展環境產業,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力度
(三)進一步組織實施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建設工程
(四)健全草原生產、生活和投入保障體系,完善草原生態補償機制
(五)加強和完善草原自然保護區建設
(六)調整最佳化畜牧業結構,轉變畜牧業經營方式
(七)開展全民環境教育,提高生態倫理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草業經濟
一、草業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理論
(一)草業經濟的內涵和特徵
(二)可持續發展理論概述
(三)甘肅草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問題

二、草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地位和作用
(一)草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關係到農業基礎產業地位的穩定
(二)甘肅草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關係到全省乃至全國的國土治理與環境保護
(三)草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關係到牧區農牧民消除貧困問題
(四)甘肅草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關係到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五)草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關係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
(六)草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是關係到甘肅提高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內容

三、甘肅草業經濟發展經驗
(一)“立草為業”思想的樹立和明確是促進甘肅草業經濟發展的前提
(二)積極推進草業產業化經營是加快草業經濟發展的關鍵
(三)政策鼓勵、資金支持、人才培養是促進草業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
(四)科學規劃、開發利用與保護治理緊密結合是發展草業經濟的基礎

四、甘肅草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草業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環境條件差,生產能力低
(二)在經濟與社會發展進程中草業資源流失嚴重
(三)草業經營管理相對滯後
(四)草業生產中的科技含量較低、信息不通暢
(五)草業產業化經營程度低,關聯產業弱
(六)少數民族縣域經濟不發達

五、草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指導思想
(二)總體思路
(三)戰略目標
(四)優勢區域戰略布局
(五)戰略重點
(六)甘肅草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措施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草業產業化
一、草業產業化的概念、必要性及意義
(一)草業產業化的概念
(二)草業產業化的意義
(三)甘肅省草業產業化的必要性

二、甘肅草產業發展現狀、優勢、機遇和困難
(一)甘肅草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二)甘肅省發展草業的優勢
(三)甘肅省實現草業產業化的歷史機遇
(四)甘肅省草業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困難

三、草業產業化的總體思路和戰略目標
(一)指導思想和指導原則
(二)總體思路
(三)草業產業化的戰略目標

四、甘肅實現草業產業化的主要領域
(一)以苜蓿草為主的草產品產業化
(二)牧草和草坪草種業產業化
(三)以高檔牛肉、優質羊肉為主要產品的草畜業產業化
(四)甘肅草原道地中藥材業產業化
(五)實現草坪業產業化
(六)實現天然草原草地畜牧業產業化
(七)天然草原旅遊業產業化

五、草業產業化經營模式與運行機制
(一)草業產業化經營模式
(二)草業產業化運行機制

六、實現草業產業化的條件
(一)思想、政治、組織條件
(二)立足當地資源,確定主導產業
(三)以農牧民為主體,培育市場體系
(四)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草業教育
一、世界的草業教育
(一)俄羅斯的草地經營學(пуговодство)教育
(二)英國草地科學(grassland science)教育
(三)美國的草原管理學(rangeland management)教育

二、中國的草業科學(prataculture)教育
(一)中國草業教育發展簡史
(二)中國草業教育本科專業名稱的演變和學科地位的提高
(三)中國草業科學教育現狀與特點

三、甘肅省的草業教育
(一)草業教育發展簡史
(二)甘肅省的主要草業教育機構
(三)甘肅草業教育取得的成就與特點

四、甘肅省當前草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重要問題
(一)草業基礎教育薄弱,草業知識的普及遠遠不能滿足草業持續發展的要求
(二)草業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草業高等教育不匹配
(三)產、學、研脫節,草業教育貢獻率低
(四)教育投入不夠,發展動力不足

五、甘肅省草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戰略思路和目標
(二)戰略措施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草業科技
一、草業科學技術的內涵與外延
二、甘肅省草業科學技術發展現狀
(一)特點與優勢
(二)草業科學技術發展現狀
(三)甘肅主要草業研究機構簡介

三、甘肅省草業科技的成就與創新
(一)草地資源調查
(二)基礎理論研究與創新
(三)套用技術研究
(四)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開發

四、甘肅草業科技發展的困難與機遇
(一)草業科技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二)草業科技發展的機遇

五、草業科技持續發展戰略
(一)基本戰略思路和發展目標
(二)草業科技發展的重點
(三)近期甘肅草業領域擬開展的專項研究課題
(四)實現草業科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措施
參考文獻

第八章 草原防災減災
一、概述
(一)對甘肅草原資源與環境形勢的基本判斷
(二)甘肅草原災害形勢的嚴重性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三)草原災害的主要特徵
(四)實現草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

二、甘肅草原災害的主要類型
(一)災害的概念
(二)災害分類
(三)甘肅草原災害的主要類型

三、主要草原災害
(一)草原雪災
(二)草原乾旱災害
(三)草原鼠災
(四)草原蟲災
(五)草原火災
(六)草原暴雨及洪水災害
(七)草原大風與沙塵暴災害
(八)草原荒漠化

四、草原防災減災的發展戰略
(一)防災減災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二)防災減災目標與任務
(三)防災減災區域布局
(四)防災減災對策
(五)防災減災的配套政策措施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
一、實施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的重大意義
(一)實施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是建設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二)實施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對遏制草原退化、沙化,改善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實施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是緩解草畜矛盾、實現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
(四)實施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是促進牧區經濟發展,提高農牧民收入的客觀需要和重要途徑
(五)實施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是有效恢復草原植被,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的最佳途徑
(六)實施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舉措

二、近年來甘肅省實施的主要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介紹
(一)牧區開發示範
(二)天然草原恢復與建設
(三)牧草種子基地建設
(四)草原防火體系建設
(五)退牧還草
(六)草原監理站建設

三、實施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的主要做法與成效
(一)以植被修復為目標,草原生態治理初見成效
(二)以重點工程為載體,草原建設投資穩步增加
(三)以圍欄建設為主體,草原基礎設施不斷夯實
(四)以健全機構為主線,草業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五)以草原承包為突破口,草畜平衡制度穩步推開
(六)以提高農牧民生產生活水平為目標,牧業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完善

四、主要建設模式和典型經驗
(一)以牧戶為單位,“六化”家庭牧場經營模式效益顯著
(二)以龍頭企業為紐帶,農牧互補戰略成功實施
(三)以苜蓿草產品加工為主體,草產業化戰略強勢運行
(四)以轉變牧區生產生活方式為目標,大力實施草畜平衡戰略
(五)以草原建設項目為基礎,成功探索出適合不同生態區域的植被恢復模式

五、草原保護建設工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前期工作不夠紮實,可行性研究不深入
(二)一些地方財務管理不規範,違規使用建設資金
(三)部分項目管理粗放,部分工程質量較差
(四)工程配套資金比例過高,籌措難度大
(五)科技支撐不夠,項目建設技術落後

六、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指導思想
(二)總體思路
(三)堅持原則
(四)期目標
(五)遠景目標
(六)需要實施的重點工程
(七)工程布局
(八)工程實施預期成效
(九)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

文摘

第一章 導論
一、草業的內涵
我國有草地4億hm2,占國土面積的41.7%,居世界第2位。其中,甘肅的草地總面積1790萬hm2,占全省面積的39.4%,位居全國第6位。草地不論在全世界、在全國,還是在甘肅,都是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命支持系統和生態安全系統的重要保障,是生物資源的重要寶庫,是太陽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的基礎,是草地畜牧業生產和食物安全的重要基地,是各族人民生存的共同家園。
以草原或草地為基礎的草業,具有生態保護、物質生產、休憩娛樂、科學發展、文化傳承等諸多功能,草業的內涵極為豐富。草原的保護與草業發展,日益為人們所關注。認識草原與草業的過去,明確現狀,謀劃未來,加強草原保護和建設,實現草業可持續發展,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1.“草原”、“草地”和“草場”
“草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第一章第二條指出:“本法所稱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任繼周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中對“草原”的定義是:主要生長草本植物,或兼有灌木和稀疏樹木,可為家畜和野生動物提供生存場所的大面積土地,是畜牧業的重要生產基地。
胡自治在比較、論述國內外關於草原(草地)概念的基礎上,認為草原或草地是“生長草本植物,或兼有灌叢和稀疏喬木,可以為家畜和野生動物提供食物和生存場所,並可為人類提供優良生活環境、其他生物產品等多種功能的土地——生物資源和草業生產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