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於1984年創刊,是由甘肅省教育廳主管、甘肅中醫藥大學主辦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醫藥綜合性學術刊物。
截至2020年1月,《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官網顯示,《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第六屆編委會有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3人、委員44人。
據2020年1月31日中國知網顯示,《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共出版文獻6212篇、總被下載666358次、總被引22990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499、(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20。據2020年1月3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共載文4310篇、基金論文量為824篇、被引量為17028次、下載量為56443次,2017年影響因子為0.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
- 外文名稱:Journal of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語言:中文
- 類別:中醫學
- 主管單位:甘肅省教育廳
- 主辦單位:甘肅中醫藥大學
- 編輯單位:《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84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內刊號:62-1214/R
- 國際刊號:1003-8450
- 郵發代號:54-70(中國);BM0952(中國以外)
- 現任主編:李金田
- 編輯部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定西東路35號
- 屬性:CNKI
辦刊歷史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 讀者對象
人員編制
《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第六屆編委會 | |
---|---|
職務 | 姓名 |
委員 | 王道坤、王引權、王亞麗、方曉麗、史正剛、任遠、劉瑩、劉永琦、江葳葳、李丹琳、李成義、李利、李沛清、李群星、吳紅彥、何天有、宋敏、沈敏娟、張士卿、武權生、陳林慶、邱桐、周語平、趙黨生趙鯤鵬、徐厚謙、姜文熙、郭玫、戴恩來、李盛華、舒勁、李妍怡、張曉剛、高發旺、蔡建茂、王海鷹、朱興仁、張學明、李如堯、李維義、丁延鴻、劉務華、張義江、陳兆全 |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收錄情況
影響因子
榮譽表彰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投稿指南
文章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表達通順,文字精煉,層次清楚,使用規範文字,必要時應做統計學分析,並應註明所用統計方法。文章字數一般為3000~5000字,最短不得少於1700字。文稿應書寫規範,特殊文種、上下角標符號、字母大小寫、斜體等應予註明。文稿中所用數字以阿拉伯數字為主。病歷介紹時要寫清患者姓氏、性別、年齡、初診日期、主訴、病史、現病症狀、檢查及化驗、診斷、辨證、病機、治法、處方、藥名和劑量、用法、治療結果等。
1.2文題及證明
文題應做到簡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字為宜。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凡取得國家或省部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予以說明,如“本課題受××基金資助(編號××××)”,並附基金證書複印件。來稿須附單位推薦信,推薦信應註明對稿件的評審意見以及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等內容。
1.3 作者簡介
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順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並需對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作一簡單介紹,形式如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不寫),職稱,學位,主要從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例:陳盛舉(1967-),男,主治醫生,醫學學士,主要從事白內障、青光眼的臨床治療工作。若排名需在編排過程中更改,應由第一作者出具書面證明,並加蓋單位公章。作者單位應註明單位名稱、科室、地址(××市或縣××路××號)、郵編。
1.4 摘要
論著類文章須附中文摘要,以簡潔的文字型現出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4個要素,中文摘要以150~300字左右為宜。
1.5 關鍵字
論著類文章需標引3~8個關鍵字,請儘量使用林美蘭主編的最新版《醫學主題詞表(MeSH)中醫藥學主題詞表》及中國中醫研究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主編的《中國中醫藥學主題詞表》中的主題詞。
1.6 醫學名詞
以1989年及其以後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出版社編的《英漢醫學辭彙》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5年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辭彙》(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採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主編 | 李金田 |
副主編 | 李應東、鄭貴森 |
編輯部主任、副主編 | 高慧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