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深溝隱頭蟲(新種)是發現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甘溪鄉的早泥盆世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溪深溝隱頭蟲(新種)
- 外文名:Gravicalymene ganxiensis Li sp. nov.
- 形成時代:早泥盆世
- 產地: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甘溪鄉
特徵描述,保存單位,
特徵描述
背殼大而強壯,作橢圓形。頭鞍寬而大,向前收縮呈鐘形,前部強烈向下彎曲。具三對頭鞍側溝和三對頭鞍側葉,其中頭鞍後側葉最強壯,成一對後斜凸起的橢圓形大瘤,此大瘤前的頭鞍溝最寬而深,向後彎曲並向中部變寬,占頭鞍寬度的1/3;頭鞍中側葉略長,略微斜伸,其大小和凸度都不及後側葉發育,前部第二對頭鞍側溝較短,向前斜伸及向內略變寬,寬度和深度亦不及末對頭鞍側溝發育;頭鞍前側葉較小,略作長條形凸起,與頭鞍之間有一向前傾斜的淺而短的鞍溝分界。頭鞍前葉較長,大於頭鞍長度的1/3,急劇下降。背溝明顯,在每對頭鞍側溝處都向里微收縮,並在前端有一小陷孔。頸環較長,中等寬度,向兩側端變狹;頸溝深,幾乎水平延伸。前邊緣狹而凸起,較直,與頭鞍之間一狹主清楚的前邊緣溝為界。固定頰窄,寬度約為同一水平線上頭鞍寬度的1/4,向背溝處傾斜。眼葉較小,位於第二對頭鞍側葉的相對位置。後側翼長(橫向)而較寬(縱向),其長度約和頭鞍長度相等,寬度為後側翼長度的1/5。後邊緣溝非常寬而深,鄰近背溝的內端較為平直,而遠離背溝的外端則向後傾斜。後邊緣較狹而凸起,向兩側變寬。面線前支短,微向里收縮;面線後支長,切於頰角至背溝的距離幾與頭鞍長度相等。胸部12節,中軸寬而凸起,較肋部寬,軸環橫溝寬而深。肋葉平凸,近外側急劇向外彎下。肋溝寬而深,向外變淺及加寬;間肋溝狹且清晰,外端向後微彎曲,並與肋溝平行。尾部次菱形至次紡錘形,前後端圓潤,而側尖圓。中軸前部略寬於肋部,向後收縮,凸出於肋葉之上,分為7節,末節作次方形。軸環橫溝寬而深,前3個橫溝的寬度略大於或近等於軸環節的寬度。肋部作三角形,由前向後變小,分為4節。肋節由里向外略變寬,末端平切;肋溝寬而深,間肋溝則細而淺,與肋溝作平行。背殼表面布滿細小的瘤疣。
保存單位
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