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大豐瓷刻藝術源於18世紀江蘇省大豐地區,當時,由於大豐地區鹽業比較興旺發達,因此百姓生活相對比較富足,每逢紅白喜事百姓之間會相互借碗、借盅大辦宴席,為了便於事後歸還,每家每戶會在自己的碗底、盤底鑿刻記號以便相認,大豐瓷刻藝術正式萌生,經過不斷完善發展,逐漸演變為鑿刻花草、動物頭像等圖案,從而使大豐瓷刻得以流傳,大豐瓷刻藝術已有200餘年的歷史。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工具的套用,大豐瓷刻技藝不斷創新完善,已成為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手工藝術之一。
文化特徵
鑿刻技法
在具體創作時,工匠需要分析鑿刻
瓷器的材質,根據瓷器的材質選擇適合的鑿刻工具進行鑿刻,以確保鑿刻的效果。為了避免鑿刻過程中出現失誤,工匠必須利用複寫紙將需要鑿刻的漢字或圖案印在瓷器之上,然後採用鑽石刀或者鋼鑿進行瓷刻,在進行實際鑿刻時,工匠必須注意刀鋒的走向以及氣力的控制,刻畫的線條最好保證一刀到底,使鑿刻圖案具有流暢性,同時工匠還必須根據鑿刻圖案對鑿痕、刻痕進行合理布局,仔細考量痕跡之間的疏密程度以及粗細程度。在實際鑿刻過程中,必須保證鑿頭或刀頭在磨至鋒利的情況下再使用,避免由於鑿頭損壞而造成瓷器表面的崩壞,瓷器表面一旦出現崩壞,必須重新進行鑿刻,在利用小鐵錘進行敲擊的過程中,工匠必須保持勻速且輕快的節奏,切勿出現用力過猛的情況。為了確保工匠的安全,工匠在進行實際操作前,也必須佩戴護目鏡及手套等保護裝置。
刀法特點
大豐瓷刻藝術傳統技法的刀法運用是最為重要的,也是最為考究的。
圓鑿的刀法運用是所有刀法中比較簡單的,在實際的套用過程中可以根據畫面的需求靈活運用,主要有左右側點法、順點法和逆點法,其中跳點法是最難掌握的,這一刀法需要熟練度比較高的工匠進行使用,這樣才能發揮出刀法的良好效果,因此初學者最好在熟練掌握傳統技法之後,再進行跳刀法的套用。平鑿的設計,最初其實也是為了能夠將西洋畫的特點在瓷器之上顯現出來,後來也被運用到國畫的線條處理過程當中,這能夠使得相關的書畫作品具有較強的金石之感,這也是新時代背景下大豐瓷刻藝術傳統技法創新的最為重要的一個特點。另外,平鑿刀法細化還包含角鑿法、捻鑿法和平鑿法,最為常用的是角鑿法和捻鑿法,因為這兩種刀法的現實表現力比較強,刀法的變化也是比較大的,需要具有實踐操作經驗的工匠才能熟練將這兩種刀法進行套用,並且將其效果體現出來。
著色特點
在套用大豐瓷刻藝術傳統技法的過程中,著色主要包含兩種方式,分別是釉染和色染。釉染方式使用的染色材料是低溫的釉色,使用的實際效果與釉上彩的效果比較類似,這容易導致瓷刻畫面真實韻味損失。而色染則不同,它主要使用的是油畫的顏料,工匠在使用的過程中,油畫顏料著色階段需要注重稀料的調配,過稀容易產生色彩濃度不夠的情況,如果過濃又容易發生乾燥的情況,不易進行擦拭,工匠對於顏料的使用和控制需要熟練地掌控。在稀釋顏料方面不可使用汽油或者是香蕉水,這些材料容易破壞油畫原料的特性,最終導致光澤感消失,也就失去了藝術感。需要提及的是,國畫顏料在大豐瓷刻藝術傳統技法中也有一定的套用,這種顏料的表現效果很好,瓷刻之後透明且澄澈,與大豐瓷刻藝術傳統技法最終需要的效果相契合,也能夠將中國元素的精髓體現出來。
瓷刻圖案
大豐瓷刻藝術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因此在實際的鑿刻過程中,大多數圖案也都包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
山水題材
大豐瓷刻藝術對中國山水進行了提煉加工,將有風景圖案用於瓷器表面的雕刻。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於是,越來越多的瓷刻開始運用山水題材,如十二峰、獅子岩、黃山石等圖案不斷在大豐瓷刻藝術中。
人物題材
此方面的題材源於文學典故或者民間傳說,如
桃園結義、
蘇武牧羊、竹林七賢、月下追韓信、槍挑小梁王等,此外,大豐瓷刻藝術還興起了一系列表現耕作、豐收等勞動場景的作品,將民間樂趣同人文情懷進行了結合,與現代審美藝術中提倡的“以人為本”理念相契合,在展現傳統文化的同時,還不失與時俱進的時代感。
動植物題材
動物圖案通常以龍、鳳、麒麟、仙鶴等瑞獸為主,植物圖案通常以松柏、梅蘭竹菊為主,傳達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內涵,如松柏常青、花中四君子以及歲寒三友等。
文字圖案題材
文字圖案表達著人們對生活的吉祥寓意,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傳承性,其中所蘊含的不僅有歷史文化,同時也包含著現代審美習慣。
製作工具
大豐瓷刻藝術鑿刻工具之一是小鐵錘,錘身長為4~5厘米,錘直徑為1.5~2厘米,錘把手通常以具有彈性及韌性的藤條製作而成。大豐瓷刻藝術鑿刻工具還有鋼鑿,鋼鑿刀頭以硬質合金製作,長度為 4~5 厘米,大致分為粗、細、扁三種類型,還有部分由於實際需要會呈現出筆形、圓形或者三角形等形態。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大豐瓷刻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疇,但是卻面臨著嚴重的保護問題。
傳承人減少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所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的難題就是國家嚴重的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傳承人也是如此,許多傳承人的年齡越來越大,而年青一代的傳承人數量卻寥寥無幾,特別是一些民間比較特殊的文化遺產都遭到了嚴重的威脅,面臨著滅絕、沒人繼承的危險,正是因為社會的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無法靜心磨鍊自己的心境。
傳承人未被社會認可社會地位不高
對於非遺文化遺產的傳人問題,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無法找到優秀的下一代傳人,缺乏傳承與發揚文化的精神,這也導致了許多非遺文化遺產得不到發揚。主要原因是許多人民民眾都沒有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作用,他們對於文化的傳承沒有自豪感與歸屬感,無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另一方面,國家的教育也沒有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大量的年輕人都沒有認識到文化的重要價值,缺乏對文化的認同感。這些因素凸顯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傳承與發展的矛盾,導致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才的斷層。這種現象非常危險,會危及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傳承。
非遺保護財政投入落實難度大
國家與政府雖都認識到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行動的過程中還比較片面,有些規定雖然要求政府部門需要增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財政投入,但是由於各種客觀與主觀因素的影響,許多政府部門並沒有真正的落實。例如 :有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人 , 他們的生活比較貧困,而無法進行傳承,政府部門也只是給予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影響了傳承與發展。
傳承人物
陳銀付,大豐瓷刻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獲得第六屆“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鹽城市第一屆“鹽城工匠”、第九屆“鹽城市十大傑出青年”、鹽城市大豐區民營企業商會第一屆“民企工匠”等榮譽稱號。
保護措施
2021年5月24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鹽城市大豐區瓷刻世家工藝廠獲得瓷刻(大豐瓷刻)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瓷刻(大豐瓷刻)傳承基地為: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
小海鎮。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瓷刻(大豐瓷刻)項目保護單位鹽城市大豐區瓷刻世家工藝廠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2012年9月,大豐瓷刻作品《王者風範》、《佛法無邊》參加南京文化創意產業交易會獲得“文博杯”金獎。
2016年4月24日,大豐瓷刻作品在荷蘭花海聖勞倫斯文化中心參加“瓷繡花海”大豐瓷刻精品展。
2017年1月12日,大豐瓷刻作品《託夢》《雪域生靈》參加由中國文化中心、德國文化中心聯合主辦的“2017歡度春節·精彩江蘇”德國非遺展。
2018年11月,瓷刻作品在在英國倫敦考文特花園參加“精彩江蘇——一帶一路·中國絲瓷藝術生活展”(英國站)。
2021年2月,大豐瓷刻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參加2017江蘇(南京)著作權貿易博覽會。
2021年10月22日, 大豐瓷刻作品《一個真實的地方》《旭日東升》參加第三屆中韓貿易投資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