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韋(水龍骨科瓦韋屬植物)

瓦韋(水龍骨科瓦韋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瓦韋(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 Ching),為水龍骨科瓦韋屬的常綠草本植物。植株高8-18厘米,根莖橫走,鬚根多,密被披針形鱗片,鱗片黑色,大部分不透明,具鋸齒;葉近生,葉柄禾稈色,葉片線狀披針形或窄披針形,中部寬,基部漸窄並下延,乾後黃綠、淡黃綠、淡綠或褐色,紙質;孢子囊群圓形或橢圓形,相距較近,成熟後擴展,幼時被圓形褐棕色隔絲覆蓋。

瓦韋產於中國,主要分布於華東、西南,以及陝西、台灣、廣東、廣西等省份,朝鮮、日本和菲律賓也有分布;多附生於海拔250-1400米的林中樹幹、石上或瓦縫中。

瓦韋全草可入藥,味苦,性涼,入肺、小腸二經。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止血的功效。可用於腎炎,尿路感染,血淋,痴疾,肝炎,結膜炎等症狀。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栽培技術,主要價值,觀賞價值,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草本植物。植株高8-18厘米,根狀莖橫走,鬚根多,密被披針形鱗片;鱗片黑色,大部分不透明,僅葉邊1-2行網眼透明,具鋸齒。葉近生,葉柄長1-3厘米,葉柄禾稈色;葉片線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中部最寬0. 5-1. 3厘米,漸尖頭,基部漸變狹並下延,乾後黃綠色至淡黃綠色,或淡綠色至褐色,紙質。主脈上下均隆起,小脈不見。孢子囊群圓形或橢圓形,彼此相距較近,成熟後擴展幾密接,幼時被圓形褐棕色的隔絲覆蓋。
瓦韋成熟孢子兩側對稱。極面觀為橢圓形,赤道面觀為半圓形或腎形。孢子極軸長31-36微米;赤道軸長55-59微米。具單裂縫,其長度為孢子長軸的四分之三或幾達赤道線,孢子表面具不規則波紋狀紋飾,在波紋狀表面的四陷內有時有小球。
瓦韋孢壁從外向內由周壁、外壁和內壁組成。孢子周壁非常薄,緊密覆蓋在外壁上,由2層片狀體疊合而成,其外還有絨氈層的殘餘物覆蓋。孢子外壁厚,由薄的外壁內層和厚的無定型孢粉素的外壁外層構成,由外壁外層表面形成不規則波紋狀紋飾的輪廓。孢子內壁直到孢子萌發時才會出現。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模式產地)和菲律賓。在中國分布於台灣(台北、宜蘭、桃園、台中、南投、嘉義、高雄、台東、花蓮)、福建(崇安、將樂、寧陽、永春、福州、廈門)、江西(廬山、德興、鋁山、宜春)、浙江(寧海、遂昌、慶元、昌化、淳安、杭州、臨安、鄞縣、普陀、金華、東磐安、神居、松陽、龍泉、雲和、縉雲、樂清、文成、泰順、蒼南)、安徽(黃山、九華山、潛山、天柱山、寧國、銅陵)、江蘇(宜興、句容、溧陽)、湖南(石門、桑植、道縣南嶽山、武崗)、湖北(利川、興山)、北京、山西(垣曲)、甘肅(西固)、四川(峨眉山、大相嶺、天全、雷波、奉節、木里、南川、越西、灌縣、冕寧、雅安、九龍)、貴州(印江、江口、三都、寧谷、貴陽、三合)、雲南(大理、維西、元陽、昆明、中甸、綏江、永平、德欽、馬關、綠春、鶴慶、祿勸、嵩明、永仁、雙柏、麗江、瀘水)、西藏(吉隆、易貢、扎木、波密、米林、林芝、亞東、左貢)。多附生於海拔250-1400米的林中樹幹、石上或瓦縫中。瓦韋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根系需土壤不多但要求疏鬆透水且富含腐殖質。

生長習性

孢子外壁的形成
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形成四分孢子,進入四分體時期。瓦韋四分孢子的相對位置是由非四分同裂決定,因此,瓦韋孢子是兩側對稱的,具單裂縫。四個孢子的兩對裂縫垂直排列。
減數分裂後,薄的孢子外壁內層是在孢子質膜外快速沉積形成的。在四分孢子外壁內層的外面,顆粒狀孢粉素的沉積形成孢子外壁外層。四分體痕褶部分相對於其他部分外壁的添加較晚,其表面僅在外壁內層表面有少量的孢粉素時,外壁外層大部分已經形成,其橫切面質地均勻,表面較平直,偶有由槽形成的四陷。細小顆粒狀物逐漸由大的染色較深的顆粒和片狀物所代替,並在四分孢子之間出現。隨著外壁外層厚度的增加,四分孢子之間的絨氈層物質逐漸減少,僅留下了線狀的痕跡,此時外壁表面呈平緩的波紋狀。裂縫處的外壁外層也已形成,外壁內層被完全覆蓋,外壁表面出現了低矮的波紋狀突起,突起頂端尖或圓,並呈網狀分布,孢子周圍有少量小球出現,孢子囊壁細胞的胞質濃厚,具葉綠體和深色顆粒,外層絨氈層細胞未融合,但細胞質稀薄,內層絨氈層細胞已融合進入囊腔而逐漸消失,沒有融合後的痕跡。
隨著孢粉素的添加,低矮的波紋狀突起的高度逐漸增加且高矮不等,基部寬度增加,使外壁表面呈不規則波紋狀,此時在外壁表面、周圍及囊壁內表面出現了大量的小球,直徑約0.25-3.1微米不等,從切片上看,它們具有和外壁相同的構成物質,其周圍附著了許多顆粒狀孢粉素,有時較大的小球周圍還結合著許多較小的小球或若干小球聯合在一起並陷在孢子表面的凹陷里。小球在外壁外層發育的光鏡和掃描電鏡照片上同樣可以看到。通過系列光鏡照片,可以再現隨著孢粉素的添加,孢子體積逐漸增加,孢子外壁外層逐漸增厚,表面波紋狀突起由無到有,再到逐漸增高的形成過程,這一階段孢子的顏色為灰白色,較淺。在成熟孢子外壁表面還有少量具孔的片狀物覆蓋,它們是即將形成的周壁的物質來源。
成熟孢子外壁,內層薄,外層厚,近極面的厚度與遠極面相似,近極面約2-2.5微米厚,遠極面約1.25-2.5微米厚,外層下半部染色深,上半部染色淺,整個孢子外壁內都有大量、明顯的槽分布。外層表面凸回不平,形成孢子表面波紋狀紋飾的輪廓,具小球,多位於外壁表面的凹陷中。
孢子周壁的形成
孢子外壁表面片狀物和小球的添加形成了孢子周壁,此時外層絨氈層融合成一薄的殘餘層,緊貼囊壁內表面。瓦韋孢子的成熟周壁薄,約0.05-0.1微米,緊貼外壁表面,由2層片狀結構疊合而成,片層兩側染色深,中間染色淺片層表面還有絨氈層殘餘物覆蓋。孢子周圍小球的外表具有和周壁相同的片層,小球結合或分離,結合後的球體表面不規則。由於周壁非常薄,因此從掃描電鏡照片上觀察,周壁與外壁表面差別不大,但在光鏡下觀察,此時孢子為黃褐色,周壁薄的地方隱約可以看到裡面灰白色的外壁。

栽培技術

瓦韋多用分株繁殖。用腐葉土和素沙2:1比例配製,也可用腐殖土與素沙1:1配製。根部覆土不宜過多,否則葉會從關節處斷裂並腐爛。生長季節每天至少噴2次水,以保持空氣高濕度。有一定抗乾旱能力,旱季葉強烈反卷。可將其固定於蛇木或硬木板上栽植,也可與其他水龍骨科或槲蕨科植物混合懸掛栽植。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瓦韋革質條形葉有較強的適應性,孢子囊群大而醒目,有較強的觀賞性,適於點綴假山石盆景或作小型盆栽,更適於與其他植物混栽,別具情趣。

藥用價值

瓦韋全草可入藥,味苦,性涼,入肺、小腸二經。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止血的功效。可用於腎炎,尿路感染,血淋,痴疾,肝炎,結膜炎等症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