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爾特·威廉·格奧爾格·博特
- 外文名:Walther Wilhelm Georg Bothe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奧拉寧堡
- 出生日期:1891年1月8日
- 逝世日期:1957年2月8日
- 畢業院校:洪堡大學(學士,碩士,博士)
- 主要成就:1954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人物生平,早年,研究,辭世,獲得榮譽,
人物生平
早年
瓦爾特·博特於1891年1月8日出生在德國柏林附近的奧拉寧堡。1908年至1912年在柏林洪堡大學學習物理學,導師是馬克斯·普朗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獲得博士學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作為囚犯被俄國囚禁在西伯利亞歷時一年,這一年,他致力於數學和俄語的學習,1920年被送回德國,此後一直在柏林洪堡大學任教,同時在柏林的國家物理工程研究所(Physikalisch-Technische Reichsanstalt)工作,直到1930年被任命為吉森大學物理學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任。
研究
博特的科研工作從原子核物理學的廣泛領域,他的研究結果帶來了新的套用前景和方法。
一戰後博特在柏林的國家物理工程研究所與漢斯·蓋格爾(Hans Geiger)合作,他最重要的發現就是在那裡完成的。他發現如果單個粒子被兩個或多個蓋格爾計數器探測到,這些探測到的脈衝在實踐中將是同時發生的。利用這種現象,他在1924年發明了“符合方法”,並設計了符合電路,每個蓋格爾計數器發出脈衝,而符合電路可以指示出同時到達的脈衝,這種電子設備有一個輸出和兩個或多個輸入,只有當兩個或多個輸入同時接收到信號時,輸出才被激活,它是最早的與邏輯門電路之一。這種電子設備可以用來確定粒子的角動量,被廣泛套用在粒子物理學實驗和其他科技領域。利用符合方法,博特緊接著得到了許多重要發現。比如他用符合方法研究康普頓散射,和蓋格爾一起提出輕金屬射線的小角度散射概念,並在1926年和1933年發表文章總結了他們的研究工作,建立起了分析散射過程的新方法。
1923年至1926年,博特致力於光的微粒子理論的實驗和理論研究,他在康普頓散射效應發現前幾個月,在充滿氫的雲室中觀察到X射線反衝電子的軌道,並朝著光電輻射的方向繼續研究,他和蓋格爾一起將康普頓散射效應和玻爾理論聯繫在了一起,他們的研究成果很大地支持了光的粒子性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