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倒懸鸚鵡

瓦氏倒懸鸚鵡

瓦氏倒懸鸚鵡(學名:Loriculus flosculus)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勁有力,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雄鳥通體羽毛呈綠色,下體顏色明顯變淡,頭部輝亮。腰部及尾上覆羽為紅色。晚成雛。主要棲息地是乾燥及半乾燥的地區,熱帶的低緯度森林地帶,充滿棘叢和樹木的平原、以及紅樹林區。主要的食物為種子、漿果、水果、堅果、昆蟲以及其幼蟲等,通常成對活動,繁殖期聚小群,分布於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Loriculus flosculus
  • 別名瓦氏短尾鸚鵡瓦氏懸掛鸚鵡 瓦氏倒吊鸚鵡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鸚形目
  • :鸚鵡科
  • 亞種:無
  • 分布區域:分布於印尼
  • 中文名:瓦氏倒懸鸚鵡
  • 外文名:Flores Hanging-parrot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等級,

形態特徵

瓦氏倒懸鸚鵡體型纖小,尾部較短,體長約11~12cm左右。雄鳥通體羽毛呈綠色,下體顏色明顯變淡,頭部輝亮,在咽喉上有一塊顯眼的紅斑,柑桔色的腿和深紅頂冠。臀部尾下掩蔽處鮮紅色。腰部及尾上覆羽為紅色,翅膀底面呈藍綠色。虹膜呈黃色,嘴為紅色,腳為黃色。雌鳥咽喉上的紅色略淺減或沒有。

棲息環境

主要分布在樹木繁茂的地區,包括被分隔的小片森林、混交林、沼澤、紅樹林和花園。它們是嚴格的樹棲鸚鵡,從來不降在地上,寧願留在茂密的樹冠頂層。

生活習性

喜集成小群活動。主要以植物和開花灌木、果實、花蜜、水果,比如無花果、梨、蘋果、香蕉和蔬菜種子等為食。因為這種鸚鵡常喜歡懸掛在樹枝上休息和嬉戲,所以也稱懸掛鸚鵡或懸吊鸚鵡。這是一種安靜的小鸚鵡,大多可在晚上聽到充滿旋律的鳴叫聲。

分布範圍

印尼

繁殖方式

營巢於樹洞中,有時也直接採用廢棄的舊巢。繁殖季節在4~8月間,一次通常產3~4枚卵,雌鳥會在2天內下完蛋,蛋未受精的情形很常見,孵化期約20~22天,幼鳥在1個月大左右羽毛長成。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