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8年設瓦店公社,1984年改瓦店鄉,1985年建瓦店鎮,隸屬於河南省
南陽市宛城區。
行政區劃
瓦店鎮,總面積86平方公里,人口:5.8萬人,耕地面積:54466公頃。行政代碼:411302103。
現轄行政村:瓦南、瓦北、逵營、鄧官營、白營、岳廟、梁莊、來莊、小李莊、陳莊、尚莊、關帝廟、鄧橋、李璜莊、大陳、焦營、界中、朱張莊、荀營、劉營、閻橋21個行政村,137個自然村,238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瓦店鎮水資源豐富,瓦店地處鴨河灌區的腹心地帶,水利條件優越,境內擁有白河、溧河、十里河三條主要河流。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地表徑流水和地下水的水質符合國家一級飲水標準,自然水源完全可以滿足瓦店鎮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
交通區位
瓦店鎮(漢代為淯陽縣有小長安聚)位於
南陽市區和
新野縣城各30公里的中間地段,北鄰黃台崗鎮,西依
南陽白河,東臨
河南油田,南鄰新野縣的沙堰鎮,全鎮總面積86平方公里。
瓦店鎮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豫103線(省道)縱貫全鎮南北,
312國道、
寧西鐵路、太原——澳門高速公路、
許昌——南陽高速公路、南陽——襄陽高速公路等交通主幹線繞鎮而過,距
南陽機場只有20公里,南陽機場是河南省三大機場之一,可降波音737客機,現已開通直飛北京、廣州、上海、鄭州等航班。
產業優勢
特色農業明晰,優質小麥、水稻、棉花種植歷史悠久,面積穩固,產量穩定;反季節瓜菜、大蒜、土豆種植容易鞏固,其中4500畝反季節瓜菜、1.2萬畝大蒜、萬畝優質脫毒土豆、6000千畝水稻種植基地被認證為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種植基地,為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原料來源。畜牧養殖業發展迅猛,全鎮擁有千頭以上養牛場、千頭以上養豬場12個,有7個養羊專業村,萬隻以上養雞場10多個,還有年保鮮畜禽產品,蔬菜和其它農產品的大型保鮮庫兩座,工業經濟優勢凸顯,工業經濟形成了經濟和社會效益雙佳的紡織、機械、釀造、獸藥生產、新型建材四大產業集群,四家龍頭企業管理科學,經營規範,效益顯著,具有一定的產業支撐和牽動能力。
界中米醋歷史悠久,聞名全國,改制後顯示出蓬勃發展活力;南陽豫星車輛製造廠與南陽二機石油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實施強強技術合作,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技術優勢明顯;南陽理邦公司GMP技改項目已建成投產,豫西南獸藥生產行業“龍頭”老大地位不斷加強。此外,新型建材產業異軍突起,全鎮發展灰沙磚生產企業16家,年產值突破5000萬元,新型建材產業已成為瓦店工業經濟新亮點。
城鎮建設
瓦店小城鎮建設投入加大,規模拉大,功能完善,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155家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之一,被南陽市委、市政府命名為“三星級小城鎮”。精神文明抓創建樹新風,文化教育不斷得到加強,有線電視、調頻廣播進村入戶,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辦學條件得到有效改善。全鎮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良好發展勢頭。
光武大帝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
西漢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劉秀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他出生的時候,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當年稻禾(嘉禾)一莖九穗,因此得名秀。元始三年(公元3年),劉欽去世,年僅9歲的劉秀和兄妹成了孤兒,生活無依,只好回到祖籍舂陵鄉(今南陽宛城區瓦店鎮),依靠叔父劉良撫養,成了普通的平民。
由於劉秀勤於農事,而其兄劉縯好俠養士,經常取笑劉秀,將他比做劉邦的兄弟劉喜。新朝天鳳年間(公元14年―公元19年),劉秀到長安,學習《尚書》,略通大義。
舂陵起兵
西漢自漢元帝以來,朝政日益衰敗。到了漢成帝之時,成帝昏聵不堪,委政母族。致使以太后王政君為首的王氏外戚集團獨攬了朝政大權;又專寵趙氏姐妹,從而形成了“趙氏亂於內,外家擅於朝”的局面。
漢哀帝死後,王政君之侄王莽連立漢平帝、孺子嬰兩幼主,其地位歷經“安漢公”、“攝皇帝”,表面上幾乎就是昔日周公攝政的再次重演。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嬰(劉嬰)為定安公,正式代漢登基稱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國”,西漢在歷經214年的統治後終於滅亡。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實際,又融動了上至豪強、上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災不斷,廣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終於,在新莽天鳳年間,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大批豪強地主也乘勢開始倒莽。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劉秀雖名為皇族後裔,但他這一支屬於遠支旁庶一脈。劉秀為人、與其長兄劉縯不同,劉縯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豪傑,欲圖大事;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處事極為謹慎。
新莽末年,天下的亂象已現,劉縯和南陽的諸多子弟都欲趁亂起兵,而劉秀卻持謹慎的態度以觀時局。據《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載:“上深念良久,天變已成,遂市兵弩”,可見劉秀起兵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和謹慎決斷的,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決定了日後劉縯、劉秀兩兄弟截然不同的結局。(公元22年)十一月,“光武遂(從宛)將賓客還舂陵”,會同大哥劉演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於舂陵正式起兵反莽。
昆陽摧莽
因為劉秀兄弟和南陽宗室子弟在南陽郡的舂陵鄉(今宛城區瓦店鎮)起兵,故史稱劉秀兄弟的兵馬為舂陵軍,舂陵軍的主力為南陽的劉氏宗室和本郡的豪傑,兵少將寡,裝備很差,甚至在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的,這也成為了後世演義中的一段佳話,即所謂的“牛背上的開國皇帝”。後經過激戰殺死了新野尉,劉秀才有了戰馬。為了壯大聲勢,加強反莽力量,舂陵兵與新市、平林、下江這三支綠林軍中的最大的主力進行了聯合,從而擴大了相互的力量,並先後於沘水、育陽等地與新莽的征討大軍激戰,大破莽軍,並擊殺了新莽大將甄阜、梁丘疵等人。
更始元年(公元23年),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擁立為帝,建元“更始”,是為更始帝。對此,劉縯及南陽劉姓宗室極為不滿,只是迫於在聯軍之中,綠林軍人多勢大,又有強敵在前,只得暫且作罷。劉縯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更始政權建立,復用漢朝旗號,此舉大大震動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
同年五月,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今河南禹縣),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迫使劉秀的部隊從陽關(今河南禹縣西北)撤回昆陽。昆陽漢軍僅九千人,眾恐不敵,欲棄城退守荊州故地。劉秀以“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為由,說服諸將固守昆陽。此時王莽軍已逼近城北,劉秀率13名騎兵乘夜出城,赴定陵縣、郾縣調集援兵,後有步兵、騎兵一萬七千精兵赴援昆陽。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后舞,顧不快耶!”王邑軍向昆陽城發起進攻,並挖掘地道,製造雲車。昆陽守軍別無退路,堅守危城。此時王莽軍久戰疲憊,銳氣大減。劉秀於六月一日率領步騎萬餘人馳援昆陽。劉秀親率千餘精銳為前鋒,反覆猛衝,斬殺王莽軍千餘人,漢軍士氣大振。隨後又以勇士三千人,迂迴到敵軍的側後,偷渡昆水(今河南葉縣輝河),向王邑大本營發起猛烈的攻擊。王邑依舊輕敵,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尋率及萬人迎戰,王邑兵馬陷入困境,王尋戰死,諸將未敢出援。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屍遍野。此時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餘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主力覆滅於昆陽城下,三輔震動,新莽政權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劉秀登基後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古老中國再次歸於一統。
南陽豫花園
南陽豫花園位於南陽市宛城區瓦店鎮的逵營村。
投資創業
鎮黨委、政府依託五大產業優勢,積極籌建起了機械、釀造、獸藥生產工業園區,為廣大客商投資興業搭建了平台;作為河南省中州名鎮、百家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南陽市“四星級小城鎮、50強鎮,瓦店鎮城鎮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社會和諧,政策優惠,服務優良,是廣大客商投資興業的一方熱土。
地圖信息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瓦店鎮委(033縣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