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縣瓦寨中學創建於1956年,是三穗教育史上的第二所歷史悠久的中學。學校已經歷50餘個春秋,走過了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三穗縣瓦寨中學
- 創辦時間:1956年
- 類別:公辦中學
- 學校屬性:公辦
- 地址:貴州省三穗縣
簡介,教學成就,學校地圖,
百科名片
學校名稱:貴州省三穗縣瓦寨中學
學校性質:公辦
學校地址:貴州省三穗縣瓦寨鎮街上
簡介
學校坐落在山清水秀,被譽為“斗笠之鄉”的三穗縣瓦寨鎮,省道305線從校門前穿過,占地面積18081平方米,其中教學區面積4052平方米。
學校圖書室總藏書13656冊。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各1個,總計270平方米,電腦室2個,電腦65台,1間可同時供300餘人進行學習、開會的階梯教室。
學校1956——1970年是一所初級中學,建校初只有學生110人,教師11人,2個教學班,學校全稱“貴州省瓦寨初級中學”。1971年增設高中部,成為一所完全中學,有在校學生300人,17名教師,8個教學班,改名“三穗縣瓦寨中學”至今。
1994年,因縣內完中高中部全部併到三穗中學,學校暫停招收高中生,此時學校以發展成為在校生486人,36名教師,8個教學班的規模。
2005年順洞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國中部併入瓦寨中學,學校進一步擴大,有在校學生1036人,教職工57人,19個教學班。
迄今,已培養了國中畢業生50餘屆,總計5492人,高中畢業生20餘屆總計2023人。向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量的合格新生,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合格人才。
目前,學校有17個國中教學班,706名學生,有一支結構合理、發展趨勢好的師資隊伍,有教職工57人,專任教師53人,中高級職稱12人,占教師總數的23%。35歲以下青年教師46人,占專任教師87%。教師中先後有11人次獲全州“優秀教師”,有30餘人次獲三穗縣“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教學成就
建校51年來,學校始終遵循黨的教育方針,取得了驕人的教育教學成果。
1978年,高中二年級3名學生參加全州高中理化競賽,2名學生分獲化學科第一、二名,另一名學生獲得數學科第二名。
1979年高考,在全州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被州里評為“高考先進學校”,寫下了歷史上輝煌的一頁。20世紀80年代,教學成績和畢業升學率,多次居於縣內學校前列。進入上世紀90年代,教學成績更是明顯突出,各項成績一直居同類校前列。
跨入21世紀,學校的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科研成果有了新突破,除了在各科統測科目中,依然處於縣內同類學校前列外,由理科教研組開展的“數學情景與提出問題”課題研究取得較好效果,2篇教學案例獲全州二等獎,多篇論文在各級教育專業報刊上發表。文科教研組“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研究也取得良好效果,獲得“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優秀實驗學校榮譽稱號,被授予“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實驗學校”。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提出實施素質教育,實施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轉變教育觀念,不斷探索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路子,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嘗試。首先成立了素質教育實施領導小組,建立以校長擔任組長、副校長任副組長、各科室主任為成員、學校團委為活動陣地的工作方案。其次,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成立了美術、桌球、籃球、書法等興趣小組。成立了在校團委領導下的學生會。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堅持每天1小時體育鍛鍊,使學生掌握至少兩項體育鍛鍊技能與一項藝術技能。第三,改變施教思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學校嚴格執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具體規定,不分重點班,不補課。第四,改革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力求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關係,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進入新世紀,學校把“普九”工作放在利國利民的高度,全體教師進村入寨,動員失學、輟學的青年重返校園,使學校“兩基”工作2002年順利通過省政府驗收,2006年通過複查,2009年將迎來“國檢”。
學校十分重視科研工作。先後成立了文科教研組、理科教研組、綜合教研組,2004年又成立了負責教研工作的教科室。建校51年來,學校教師在各類學術刊物發表論文845篇,自編校本教材11部;學生在各類比賽中,獲國家級獎8次,省級15次,州縣級158人次。
學校非常重視共青團工作。校團委從2004年以來,一直受到團省委、團州委、團縣委表彰,其中,獲省級優秀共青團員1人次,省級優秀青年志願者1人次,獲州級“優秀基層團組織”1次。校園廣播得到黔東南電視台報導,“行知教育”普及行動得到《黔東南日報》報導,各類演出,比賽皆得到三穗電視台報導。2004年以來,瓦寨中學在全縣各類學校中的媒體報導率一直高居前列。
目前,全校師生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強化辦學特色為中心,全面促進學校結構、質量、管理協調發展,為把學校建設成一所“教風正、學風濃、質量高”的鄉鎮中學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