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切鄉

瓦切鄉--中國四川名鎮,屬於紅原縣。1960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縣,命縣名為紅原縣,至1990年全縣轄2鎮(邛溪、刷經寺)、9鄉(麥窪、色地、瓦切、阿木、安曲、龍壤、龍日、壤口、四寨)、3個牧場(瓦切、安曲、阿木國營牧場)。

瓦切鄉地外瓦和公路和209國道線的交匯處,具有極其方便的交通優勢,是紅原縣的第一大鄉,全鄉轄5個行政村,共有草場面積146萬畝,是距成都最近的大草原,瓦切鄉人口總數為534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瓦切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
  • 面積:1085平方公里
  • 人口:5345人
鄉鎮簡介,歷史沿革,自然地理,景點介紹,

鄉鎮簡介

瓦切鄉以美麗的大草原為背景,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伴隨著省、州重點工程,牧民新村的建成使瓦切鄉聲名遠揚。目前該鄉牧民新村已走向了民俗文化風情村的開發模式,村裡的家庭賓館已具有接待旅遊團體的能力,同時也帶動了我鄉的餐飲娛樂業的飛速發展。
另外,該鄉還有極具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軍曾經走過的大草原和雄偉壯觀的藏傳佛教聖地瓦切塔林。該鄉地處大九寨核心區和黃河九曲第一灣毗鄰,這為該鄉旅遊資源的開發帶來了絕對優勢。
瓦切鄉位於紅原縣西北方,距縣城42公里,距省內中心城市490公里,距九曲黃河第一灣38公里,省道209線、省道301線及大九寨旅遊環線穿過境內。全鄉轄5個行政村,共1699戶,6543人。總面積1085平方公里,境內有白河(黃河支流)穿過,該鄉是連線川西高原和西北地區的紐帶,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輻射性較強。從基礎設施上看,水、電、路是三通。這裡除有獨特的民風民俗,還有氂牛、牛奶等在外面根本不可能擁有的綠色食品。

歷史沿革

瓦切鄉是當年紅軍長征經過的地區之一,有藏傳佛教的“塔林”;再向南前進(路程40公里左右)到達當年“紅軍走過的草原”-紅原。
紅原縣是當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的雪山草地,1960年建縣,由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為“紅原”。紅原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蘭州640公里。境域分屬長江、黃河兩大水系。

自然地理

平均海撥在36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1℃,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6.2℃,年降雨量為753毫米。全縣幅員面積8400多平方公里,轄9鄉2鎮、36個行政村,總人口3.8萬人,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74%,是阿壩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為主的純牧業縣。
境內草原遼闊,水草豐茂,礦藏、森林極豐。天然草場不僅幅員遼闊,而且水草豐盛,全鄉有天然草原可利用面積155 萬畝,有優質牧草145種,牲畜可飼植物299種;中草藥資源豐富,有貝母、蟲草、乾松、秦艽等名貴中藥材。

景點介紹

瓦切經幡群位於四川省紅原縣瓦切鄉,此地是一丁字路口,北距黃河第一灣60公里,南距紅原縣城40公里,往東150公里可去松潘縣的川主寺。瓦切塔林藏語意為“大帳篷”,這裡有紀念第十世班禪大師頌經祈福之地瓦切塔林,塔林周圍是一片連綿的經幡,甚為壯觀。
經幡是藏區普遍存在的一種圖騰,它是在布、麻織品上書寫經文,然後將其插在山巔、路口、河邊等地,其意義為用自然之力來誦經,以保平安吉祥。經幡在藏區的插法各地也不盡相同,紅原瓦切的經幡是圍成-頂園帳篷似的,而且瓦切經幡群面積之大也為藏區所少見。在經幡群旁邊還有一片白塔和轉經筒,常有藏胞在此轉塔、轉經。
瓦切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