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倫西亞絲綢交易廳

早期的先民在留下神秘的岩畫之後失去了蹤跡,公元前138年,羅馬人來到這個地方,並築建了這裡最早的城市——“瓦倫提亞”城(瓦倫西亞的前身)。由此,瓦倫西亞邁開了民族融合和經濟發展的最初腳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倫西亞絲綢交易廳
  • 外文名: La Lonja de la Seda of Valencia
  • 國家: 西班牙
  • 所屬洲: 歐洲
簡介,起源,介紹,大廳構造,遺產現狀,評價,

簡介

中文名稱: 瓦倫西亞絲綢交易廳
瓦倫西亞絲綢交易廳
英文名稱: La Lonja de la Seda of Valencia
國家: 西班牙
所屬洲: 歐洲
批准時間: 1996
批准標準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起源

公元718年,摩爾人征服了這裡,對瓦倫提亞的母親河——圖利亞河進行治理,並規劃出河渠水道,開墾農地,大力發展種植業,使瓦倫西亞人口和經濟實力大幅增加。這顆“地中海明珠”光芒四射,吸引了阿拉伯人頻繁來往,刺激了當地的文化交流與經濟貿易的改革,逐漸形成了瓦倫西亞獨特的魅力。

介紹

瓦倫西亞絲綢交易廳
瓦倫西亞絲綢交易廳是國家藝術和歷史的紀念物,在15世紀由佩雷·康普特建造,這無疑是瓦倫西亞人最好的哥德式建築之一。同時也是歐洲最著名的哥德式建築紀念物之一。它位於這個城市的中心地區,在中心市場和桑托斯胡尼斯禮拜堂前。占據1990平方米的矩形地區。1931年7月4日其成為國家歷史和藝術紀念物,1996年12月5日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
13世紀末,作為瓦倫西亞當時繁榮的結果,原來的隆哈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於是決定建造一個新的交易廳。1492年舉行了奠基典禮,儘管動工興建是在1年之後。一個名叫佩雷·康普特的瓦倫西亞工程師兼建築師是這個建築的負責人。

大廳構造

隆哈是這個城市象徵性的建築。它有三部分組成:絲綢交易廳、塔樓和海關。圓形大廳或交易廳根據廳內支撐拱頂的8個圓柱,被分為3個縱向和5個橫向廣場,這個建築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絲綢交易廳內的螺旋形圓柱,塔樓中的螺旋形樓梯和海康諾皮爾拱門和灰泥的天花板。17.4米的天花板將不朽的獨特性傳遞到圓柱上。托拉坎維(交易台)在1407年由鎮議會決定在交易廳內修建,由於它獲得了財政支持,因而享有很高的聲望。如今,用以完成交易的毛石平台或者交易桌以及第一份西班牙交易單被保存在瓦倫西亞市政檔案室中。
托里昂(塔樓)(建築的第二部分)--奉獻給完美概念的禮拜堂位於地下室中。兩層頂樓被用來關押賴帳不還的人。孔蘇拉多馬爾(海關)--海上貿易在15世紀的瓦倫西亞蓬勃興起要求一個有權威的商人法庭(也叫孔蘇拉多馬爾),在那裡誠實的人們可以解決有關海上交易中的麻煩事。它開始於1498年,新建築也是由佩雷·康普特設計的。
絲綢交易廳的圓形大廳內,最引人注目的是那8根支撐著17.4米高的天花板的巨大的螺旋形圓柱,廳內被這造型優雅輕盈的圓柱分為三個縱向和五個橫向的廣場,最初,這裡主要用於絲綢貿易,當年,來自歐洲各地的商人們就是在這裡討價還價,數以億計的貨物也在這裡集散。至今,當年用以交易的石頭平台以及第一份交易單仍被保存在瓦倫西亞市政檔案室里。
交易廳旁的塔樓和海關是大廳的附屬建築。塔樓內長長的螺旋形的樓梯使塔樓頂端看上去有些幽暗,這裡當時的用途是關押賴賬不還的人。塔樓地下是小禮拜堂。15世紀,由於有“無敵艦隊”的支撐,西班牙的海上貿易蓬勃發展起來,一個有權威的商人法庭——“孔蘇拉多馬爾”應運而生,在那裡,誠實的人們可以解決有關海上貿易的一切麻煩事,它正是今天海關的雛形。
在1506年佩雷·康普特死後,不同的建築師繼續完成他的建築。多明戈·烏蒂亞加是其中的最後一位,隆哈最終於1548年宣告竣工。

遺產現狀

在如今瓦倫西亞中心地區,最繁華熱鬧的中央市場對面,一座哥德式建築靜靜佇立在那裡,這是被稱作“國家藝術和歷史的紀念物”的瓦倫西亞絲綢市場,又被稱為絲綢交易廳。13世紀末,瓦倫西亞絲綢貿易已經相當繁榮。到15世紀末,原有的交易市場已經不能滿足南來北往的商人們的需要,於是,1492年,市政廳決定建造一個新的交易廳。一個名叫佩雷·康普特的建築師負責這個工程,他成功地使這座建築成為了瓦倫西亞最好的哥德式建築之一,同時也是歐洲最著名的哥德式建築紀念物之一。

評價

這座建築建於1482年至1533年間,原用於絲綢貿易,由此得名──絲綢交易廳。它特別引人注目的宏偉壯觀的貿易大廳始終是進行商貿交易的好場所。作為哥德式晚期的建築傑作,交易大廳還是15、16世紀期間地中海主要商業城市權力和財富的證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