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瓜褐腐病

瓠瓜褐腐病

瓠瓜褐腐病是由瓜笄霉引起的、發生在瓠瓜的病害,主要為害花和幼瓜。病菌侵染幼瓜多始於花蒂部,從花蒂部侵入後,向全瓜擴展。病瓜外部變褐,病部可見白色茸毛蔓延於瓜毛之間,以後隱約可見綿毛狀霉頂具灰白色至黑色頭狀物。

瓠瓜褐腐病是瓠瓜的一種重要病害,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棚室栽培,遇有高溫高濕及生活力衰弱,或低溫高濕條件,日照不足,雨後積水,傷口多,易發病。

瓠瓜褐腐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實行輪作,加強棚室栽培管理,及時摘去病花、病果,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等。此外,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也可以防治該病,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續噴2~3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瓠瓜褐腐病
  • 外文名:Clavated calabash brown rot
  • 病原:瓜笄霉
  • 為害作物瓠瓜
  • 為害部位:花、幼瓜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瓠瓜褐腐病病原為瓜笄霉(學名:Choanephora cucurbitarum),屬接合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不分枝,直立在寄主病部表面上,長3~6毫米,無色、無隔,端部寬基部漸狹,長29.86微米,頂端產生頭狀膨大的泡囊,其上又生小枝,小枝末端又膨大為小泡囊,後又生小梗,頂端生出孢子,分生孢子單胞,檸檬狀或梭形,褐色或棕褐色,表面具縱紋,大小(12.5~21.3)微米×(8.8~12.5)微米。
病菌喜溫暖高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為12~32℃;最適發病環境溫度為17~28℃,相對濕度90%以上;最適感病生育期為始花至座果期。發病潛育期5~10天。該病原除為害瓠瓜外,還危害黃瓜、西葫蘆、冬瓜、節瓜、金瓜、虹豆、菸草、辣椒、甘薯等多種作物。

為害症狀

瓠瓜褐腐病主要危害瓠瓜的花和幼瓜。花果染病,多始於花蒂部侵人,再侵染幼瓜,濕度大時,病情發展快,病部隱約可見綿毛狀黴菌蔓延於病、健之間,向全瓜擴展。病部外部變褐,有灰白色至黑褐色霉狀物,病瓜逐漸軟化腐敗。乾燥條件下,病果局部或大部果實變褐色至黑褐色病果。

侵染循環

病菌主要隨病殘體或在土壤中越冬,來年春天條件適宜時產生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從傷口侵入活力衰弱的鮮殘花和幼瓜引起初侵染、再在發病的病花、病果上產生新生代病菌孢子,再侵染擴大危害。

流行規律

在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瓠瓜褐腐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5月至10月間;年度間春季溫度偏低、多陰雨、光照時數少、人梅早、雨量多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低注地、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較早較重;栽培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缺少肥力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實行輪作:重發病田塊,提倡與其他蔬菜隔年輪作。
  • 加強棚室栽培管理:科學追施肥水、棚四周開好排水溝系,降低地下水位,適時通風換氣降濕。
  • 清潔田園:及時摘去病花、病果,減少田間菌源。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並深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

化學防治

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續噴2~3次。
  • 綠色防治用藥:可選25%嘧菌酯懸浮劑(阿米西達)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60克);20%苯醚甲環唑微乳劑(捷菌)1500~2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25~40克);43%戊唑醇懸浮劑(好力克)3000~4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5~20克)等噴霧。
  • 常規防治用藥:可選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撲海因)1000~15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40~60克);64%惡霜·錳鋅可濕性粉劑(防毒礬)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克);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霜危、普力克)600~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20~150克)等噴霧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