瓔珞木

瓔珞木

瓔珞木是豆科瓔珞木屬的一種植物,原產地是緬甸南部,多分布在寺廟等宗教場所。

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

物種學史

瓔珞木屬名“Amherstia”來自人名,這個屬曾有人譯作瓔珞木屬;種名詞意思是“貴族”,於是此植物的中文名可叫作“華貴瓔珞木”。它原產於緬甸,熱帶地區有栽種,但中國沒有這種植物。瓔珞木屬是豆科蘇木亞科(雲實亞科)的單種屬,即此屬中只有一個種。這種植物的緬甸名為托卡(Thoka),英文名稱“Pride of Burma”譯意為“緬甸的驕傲”,俗稱“花中皇后”、“最美的花樹”。此植物染色體數目:n=16。
學名是由瓦里希(Nathaniel Wallich,1786-1854)於1830年給出的。瓦里希是個全才,生於哥本哈根,一生曾為兩萬種植物編目。早在1865年,瓔珞木就已經找不到野生植株了。
瓦里希說:“我第一次得知存在這種一種優美的喬木是在1826年8月。當時克勞福特(Crawfurd)先生送我一個臘葉標本,有若干未開放的花苞和一片葉。還附了一則說明,是從同年5月19日《加爾各答政府公報》上他訪問馬達班的報導中摘錄的。” (據 Plantae Asiaticae Rariores,1830,London,vol.1, p.3)。但是人們並不認識這種植物。第二年3月瓦里希根據克勞福特提供的信息,終於在距馬達班27英里、沙倫河岸邊2英里處一座破敗寺院的花園裡找到了兩株華貴瓔珞木。大者高40英尺,距地面3英尺處周長為6英尺。當時樹上懸掛著許多碩大的朱紅色花序,非常壯觀。他認定,這是世界上最優美、最高貴的造物。但沒人知道附近是否還有野生的植株。他甚至有點懷疑它源於這個省的森林。
瓦里希說,非常得意的是,他能以尊敬的阿美士德伯爵夫人(Right Honourable Countess Amherst)及其女兒薩拉·阿美士德(Lady Sarah Amherst)來命名這種美艷絕倫的植物。因為她們是博物學各分支特別是植物學的熱心朋友和倡導者,對印度斯坦(即南亞)西北地區進行過廣泛而艱苦的考察,在喜馬拉雅山附近海拔10000到12000英尺的地方度過數周時間,返回英格蘭時帶回了許多有趣的植物種類。
發現華貴瓔珞木的訊息很快傳開,德汶郡公爵(Duke of Devonshire)找來年輕的植物學家吉布森(John Gibson),下了一道命令:“竭盡所能去找華貴瓔珞木”。吉布森在加爾各答看到瓦里希帶回來的瓔珞木正好開著花,他高興極了,繞著此植物拍著手,像孩子一樣,一連轉了三圈。吉布森奉命去馬達班採集了一些枝條和種子,但沒有繁殖成功。公爵不得不向東印度公司尋求種源,後者於1839年將此植物栽種在阿美士德官邸。
1847年《園丁記事》(Gardeners Chronicle)報導,勞倫斯夫人將其植於伊靈公園(Ealing Park),她找到了新的繁育方法,兩年後開花。據說德汶郡公爵聞訊後很不爽。
1865年帕里斯牧師(Reverend C. Parish)到沙倫河和雍扎林河(Yoonzalin River)一帶搜尋野生的華貴瓔珞木。他聲稱,在一個“所能想像的最蠻荒”的地方終於找到了一株仍然處於野生狀態,但他沒有給出具體位置。有人懷疑他根本沒有找到。
後來一個叫昆斯的人在德國的一部植物繁育手冊中講了此植物的生態學,指出它是靠一種太陽鳥來傳粉的。他旅行到爪哇的玻格(Bogor)植物園,親自做了人工傳粉小實驗,沒成功,但他實際觀察到了太陽鳥為其傳粉的過程。
1856年4月此植物傳播到了英國邱園,目前還存活於棕櫚溫室中。許多熱帶國家栽培了這種植物。據富西特(William Fawcett)1897年在《植物學公報》上的文章《牙買加的植物園和種植園》,1846年曾在英國邱園工作過的能人威爾遜(Nathaniel Wilson)被任命為牙買加“全島植物學家”(1793 年Thomas Dancer, 1825年Jas. MacFadyen, 1828年Thomas Higson分別被委任此職)並負責牙買加的巴斯植物園。他與英國邱園的園長虎克(W. J. Hooker)仍然保持聯絡,從邱園以及世界上其他地方引來了一些植物,包括纖維植物苧麻。1846-1847年他從邱園引進了芒果、荔枝、榴槤、矮香蕉。1849-1850年鳳凰木、火焰樹、葉子花、蘇木、華貴瓔珞木和阿薩姆茶也在牙買加落戶。從時間上看華貴瓔珞木不是從邱園引進的。
另外一條記載。黃金海岸殖民地植物站主管克朗瑟(W. Crowther)曾奉命進行為期兩周的植物園考察。1893年11月12日的行程是卡瑟爾頓(Castleton)植物園。報告中說,5點起床,5點半起程赴距離金斯頓19英里的卡瑟爾頓植物園,8點半到達。在河邊吃過早餐,與負責人坎貝爾先生一起看植物園。“這是西印度最棒的植物園之一。”園中收集了大量棕櫚和經濟植物,還有蘭花和蕨類。“在我參觀的時候,一些有趣的熱帶植物正在開花,其中最著名的有:華貴瓔珞木,一種裝飾性樹種;炮彈樹;雄株和雌株肉豆蒄樹;丁子香;玉桂子。當時炮彈樹和一些棕櫚科植物已經結了果。”
非常可惜的是,華貴瓔珞木這種優美植物早在1865年時,就已經找不到野生植株了。1827年瓦里希描述的一個細節值得注意:華貴瓔珞木與無憂花樹(Saraca asoca)都被植於寺廟的入口處,它們的花被用於宗教活動。如果不是植於寺廟裡,恐怕它早就滅絕了。
2008年,瓔珞木在日本第一次盛開。
2016年1月,在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筑波試驗植物園內,號稱“世界最美花木”的“瓔珞木”開始盛放,系在該國栽培以來的第二例。

形態特徵

瓔珞木是小喬木,樹高9-12米。一回羽狀複葉。花兩性,兩側對稱;小苞片萼片狀或花瓣狀,鑷合狀排列,完全包覆著花蕾,常宿存;花托極短或管狀;萼片0-5;花瓣5;能育雄蕊多數;花葯背著,藥室縱裂;子房柄通常與花托壁貼生。
瓔珞木的花朵呈長串狀,略略下垂,顏色鮮艷明麗。花極具觀賞性,花序呈長串狀,下垂,長達7.5-20厘米,最長超過40厘米,有點像紅鞭炮掛在樹上。2片紅色宿存的寬大次苞片長達5厘米,距離萼片較遠,中間有一段紅色的光滑軸。萼片4,相對較小,翻卷。
花瓣為艷麗的粉紅到玫瑰紅,末端有黃色的指示斑紋,實際上是用來引導動物為其傳粉的。花瓣5,其中上部3大,下部2小(殘存,有時不見)。上部3個花瓣當中,中間一個特別寬大,另兩個狹長。10個雄蕊,其中9個一組基部連在一起形成一個花絲管,位於下部,向上彎曲;這9個雄蕊中5個較長較大,4個較小較短;另一個獨立的雄蕊附著在子房基部的花梗上,位於上部。種子豆莢長11-20厘米,子房刀狀,木質外殼打開驅散種子。

產地生境

瓔珞木生境為乾燥,常綠林。原產地是緬甸南部,多分布在寺廟等宗教場所,常栽培作為觀賞植物。在日本植物園內的這株高度約為15米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