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瓊崖武裝起義
- 外文名:Qiongya Uprrsing
- 時間:1927年9月23日
- 指揮員:陳永芹、楊善集
- 參戰方:國共
起義背景,起義概況,革命政權發展,中共瓊崖地方組織歷任書記簡介,王文明,楊善集,李源,黃學增,官天民,馮白駒,王白倫,林李明,土地革命的風暴 大事備忘錄,瓊崖武裝總暴動,瓊崖蘇維埃政府成立,創建母瑞山根據地,內洞山會議,母瑞山突圍成功,
起義背景
中共瓊崖特委為適應鬥爭形勢,於7月底將瓊山、文昌、定安、瓊東、樂會、萬寧、陵水.澄邁,臨高等縣農民武裝共1000餘人,編為瓊崖討逆革命軍第1至第9路軍,中共中央“八七”會議後,瓊崖特委決定舉行全瓊武裝起義。9月23日,東路討逆節命軍700餘人,在特委書記楊善集,討逆革命軍副總司令陳永芹指揮下,首先向駐嘉積市(今瓊海縣城)的國民黨軍據點椰子寨發起進攻,開其50餘人。接著,乘勝向嘉積市發展進攻;瓊山、澄邁、臨高、儋縣等縣討逆革命軍為配合東路行動,同時舉行武裝起義、東路討逆革命軍在向嘉積市發展進攻中失利,楊善集、陳永芹犧牲.10月12日,存討逆節命軍總司令馮平指揮下,兩路討逆命軍2個連和農軍700餘人,向新州鎮(今屆儋縣)發動進攻,殲守軍60餘人,遂撤回附近農村。11月初,瓊崖討逆革命軍改稱為瓊崖工農革命軍,馮平任總司令,王文明任黨代表,轄東、中、西3路軍總指揮部,共1400餘人。下句至12月,東路軍300親人,配合陵水縣農軍l000多人,先後攻占陵水縣新村港,藤橋圩和三亞鎮,殲國民黨軍400餘人;中路、西路軍和農軍共1800餘人,也先後攻占21座圩鎮,殲國民黨年600餘人:1928年2月,瓊崖工農革命軍改稱為瓊崖上農紅軍。3月,瓊崖工農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10師4000餘人的“清剿”中遭受嚴重損失。馮平犧牲,餘部130多人由王文明率領轉移到定安縣母瑞山區堅持鬥爭。
起義概況
1927年9月上旬,中共瓊崖特委和軍委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於9月間舉行一周全瓊島的武裝總暴動(又稱九月暴動)。
9月23日,東路討逆革命軍700餘人,在特委書記楊善集、討逆革命軍副總司令陳永芹指揮下,首先向駐嘉積市(今屬瓊海)的國民黨軍據點椰子寨發起進攻,殲其50餘人,接著,乘勝向嘉積市發展進攻。瓊山、澄邁、臨高、儋縣(今儋州)等縣討逆革命軍為配合東路行動,同時舉行武裝起義。東路討逆革命軍在向嘉積市發展進攻中失利,楊善集、陳永芹犧牲。10月12日,在討逆革命軍總司令馮平指揮下,西路討逆革命軍2個連和農軍700餘人,向新州鎮(今屬儋州)發動進攻,殲守軍60餘人,遂撤回附近農村。11月初,瓊崖討逆革命軍改稱為瓊崖工農革命軍,馮平任總司令,王文明任黨代表,轄東、中、西三路軍總指揮部,共1400餘人,下旬至12月,東路軍300餘人,配合陵水縣農軍1000多人,先後攻占陵水縣新村港、藤橋圩和三亞鎮,殲國民黨軍400餘人;中路、西路軍和農軍共1800餘人,也先後攻占21座圩鎮,殲國民黨軍600餘人。
1928年初,革命形勢出現了新的高潮。東路工農革命軍攻克陵水縣城和重要港口三亞後,直搗崖縣。從樂會的陽江墟到瓊南的崖縣,廣大農村均為革命力量所控制。中路和西路的工農革命軍也取得了一系列勝利,開闢了瓊(山)文(昌)定(安)和澄(邁)臨(高)儋(縣)紅色區域。黨的組織也有了較大發展,1928年1月,建立了55個區委,400個支部,黨員發展到1.7萬人。1928年2月,瓊崖工農革命軍改稱為瓊崖工農紅軍。1928年3月,瓊崖工農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10師4000餘人的“清剿”中遭受嚴重損失,馮平犧牲,餘部130多人由王文明率領轉移到定安縣母瑞山區堅持鬥爭。瓊崖特委提出了分配土地的7條規定,它在我國土地革命史上,最早提出了按人口平分土地,以鄉為單位,根據土地肥瘦情況,抽多補少等較為科學的原則,對土地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革命政權發展
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9月至11月,為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中共廣東區委在海陸豐地區領導了兩次武裝起義。9月7日,武裝起義爆發,9月17日,起義軍進占海豐縣城,隨即在海陸豐兩縣分別成立了臨時革命政府,農會接管區、鄉政權,在工農民眾中發展黨員,擴大革命武裝,鎮壓反革命勢力。
1928年2月,瓊崖工農革命軍改稱工農紅軍。8月12日,瓊崖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舉行,宣布成立瓊崖蘇維埃政府,王文明任主席。此時,瓊崖的形勢已十分險惡,敵我力量對比懸殊。面對國民黨軍隊的進攻,為了保存有生力量,紅軍轉移到母瑞山區,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堅持長期的革命鬥爭
中共瓊崖地方組織歷任書記簡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任中共瓊崖地方組織(地委、特委、區委)書記共8人:王文明、楊善集、李源、黃學增、官天民、馮白駒、王白倫、林李明。
王文明
(1894-1930)
海南樂會縣(今瓊海市)人。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在府海地區參加學生運動。1922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在廣州參與創辦瓊崖革命同志大同盟,任執委會常務委員。後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2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率部返瓊討伐軍閥鄧本殷,留瓊參加建黨工作,任中共瓊崖特別支部委員。6月與楊善集主持召開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中共瓊崖地委,當選為地委書記。1927年瓊崖四二二反革命事變後,任中共瓊崖特委常委兼肅反委員會主席。9月與楊善集等領導全瓊武裝總暴動,創建黨領導的工農武裝。11月任中共瓊崖特委書記兼工農革命軍黨代表。1928年後任瓊崖第一屆蘇維埃政府主席,中共廣東省委候補委員、委員。同年底,瓊崖紅軍反“圍剿”鬥爭失敗後,率部開闢母瑞山革命根據地。1929年8月在定安縣內洞山主持召開瓊崖各縣代表聯席會議,重建中共瓊崖領導核心,成立中共瓊崖臨時特委。11月召開黨團聯席會議,被選為特委書記。1930年1月17日在母瑞山病逝。
楊善集
(1900—1927)
又名楊白,海南瓊東縣(今瓊海市)人。 1919年五四運動時是瓊崖進步學生運動領袖之一。1924年春,與徐成章、周士第等組織“瓊崖少年同志會”,創辦《新瓊崖評論》,傳播馬克思主義和革命思想。10月被中共中央選送蘇聯東方大學學習。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回國,先後擔任共青團廣州地委書記、共青團廣東區委書記。1926年6月任中共廣東區委特派員,指導召開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中共瓊崖地委。1927年4月22日瓊崖反革命事變後臨危受命回瓊工作。6月與王文明一起主持召開地委緊急會議,將瓊崖地委改為瓊崖特委,成立瓊崖軍事委員會,任瓊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7月主持創立瓊崖討逆革命軍並任黨代表。9月發動和領導全瓊武裝總暴動。23日率部在嘉積外圍的椰子寨打響瓊崖武裝暴動第一槍,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李源
(1904—1928)
黃學增
(1900—1929)
原名黃學曾,廣東遂溪縣人。1920年夏考入廣東省第一甲種工業學校。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後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4年7月 “甲工”畢業後,參加第一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畢業後,任國民黨中央農運部特派員,到花縣指導農民運動。10月任青年團廣東區委候補執行委員,參與領導廣東、廣西、香港等地青年運動。1925年秋擔任中共廣東區委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與彭湃、阮嘯仙、周其鑒等領導廣東農民運動。1928年4月當選為省委委員,11月當選為省委候補常委。1928年6月調任中共瓊崖特委書記。1929年1月被增補為廣東省委常委。5月被任命為廣東省委瓊崖巡視員。7月由於叛徒出賣,在海口市被捕。8月在海口市紅坎坡就義。
官天民
(1905—1929)
海南萬寧縣(今萬寧市)人。1921年考入廣東省立第十三中學,參與創辦進步刊物,宣傳革命思想。1926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後轉為中國共產黨員。1927年初任和(樂)後(安)黨支部宣傳委員,後任市東(後安)黨支部書記。瓊崖四二二反革命事變後,任共青團萬寧縣委書記、中共瓊崖特委委員,領導建立萬寧縣各級團組織,團員由原來的100多人發展到300多人。1928年4月當選為共青團瓊崖特委委員,不久當選為共青團廣東省委委員、共青團瓊崖特委書記。1928年12月奉中共廣東省委之命與黃學增一起帶領瓊崖黨、團特委遷往瓊山縣,並在海口負責籌建南區特委(因遭敵人破壞,南區特委未能建立起來)。1929年5月被任命為瓊崖特委書記。7月瓊崖特委機關被敵人破壞,在遭敵追捕中,中彈犧牲。
馮白駒
(1903—1973)
原名馮裕球,又名馮繼周,海南瓊山縣(今海口市)人。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成為學生運動領袖之一。1925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學預科讀書。192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瓊崖四二二反革命事變後,奉命組建中共瓊山縣委,任書記。9月率部參加全瓊武裝總暴動。後任中共瓊崖特委候補委員、澄邁縣委書記。1929年11月當選為中共瓊崖特委常委。1930年1月任特委書記,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1932年紅軍反“圍剿”失敗後,率領100多名黨員、戰士,在母瑞山堅持鬥爭,保住了革命火種。1937年抗戰爆發後,致力於建立瓊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瓊崖紅軍改編為抗日獨立隊,任獨立隊隊長。1939年3月後任中共瓊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主席、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總隊長兼政治委員、抗日獨立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領導全瓊軍民開展敵後抗日游擊戰爭,發展、擴大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1945年抗戰勝利後,任中共瓊崖區委書記、瓊崖民主政府(臨時人民政府)主席、瓊崖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領導軍民堅持瓊島鬥爭,創建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據地,並於1950年接應和配合野戰大軍渡海作戰,解放了海南島。後歷任海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海南區委書記兼海南行政公署主任,中共華南分局委員兼統戰部長,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常委、副省長,中共浙江省委委員、副省長,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國防委員會委員、第八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1955年9月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73年7月19日在北京逝世。
王白倫
(1903—1946)
原名王育才,海南瓊山縣(今海口市)人。早年到暹羅(泰國)當船工。1925年返瓊投身革命,參加農民協會。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夏任中共陵水縣委代理書記。1932年秋當選為瓊崖特委執委,兼任萬寧縣委書記。在革命處於低潮時,在萬寧縣六連嶺堅持革命鬥爭。1935年返回瓊山找到中共瓊崖特委,協助馮白駒工作。同年12月任中共善集(今澄邁)縣委書記。1936年5月,當選為特委常委、組織部長,同時兼任瓊崖紅軍游擊司令部政治委員。1937年10月代理特委書記。1938年7月改任特委常委兼組織部長。1940年10月被派往文昌主持成立瓊崖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府———文昌縣抗日民主政府。1944年任瓊崖抗日獨立總隊(後改稱縱隊)政治部主任。1946年兼任中共瓊崖西區臨委書記、瓊崖獨立縱隊第四支隊政治委員。因環境惡劣,戰鬥、生活異常艱苦,積勞成疾,醫治無效,於同年11月在白沙縣阜龍鄉逝世。
林李明
(1910—1977)
曾用名李吉明、李明,海南文昌縣(今文昌市)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8月到越南當店員。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共青團中央巡視員,中共上海閘北區委組織部長、副書記、書記等職。11月在上海被捕入獄。1937年8月獲釋後在南京八路軍辦事處工作, 10月任中共香港市委組織部長。1938年2月後歷任中共廣東省委巡視員,瓊崖特委書記、副書記,瓊崖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瓊崖區委副書記兼瓊崖縱隊政治部主任等職,參與領導開闢白(沙)保(亭)樂(東)為中心的五指山革命根據地。1948年1月赴香港,任中共華南分局委員,後任滇桂黔邊縱隊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委員、副書記,中共海南區委第一書記兼海南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省革委會副主任、省政協副主席、副省長、代省長。是中共第十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7年8月在北京逝世。
土地革命的風暴 大事備忘錄
(1927年8月—1937年7月)
瓊崖武裝總暴動
1927年9月,為回響黨中央八七會議的號召,配合湘鄂贛粵四省的秋收起義,瓊崖特委決定舉行全瓊武裝總暴動。總暴動從進攻瓊東縣(今瓊海市)嘉積鎮外圍椰子寨戰鬥開始。9月23日,楊善集、王文明、陳永芹等率領討逆革命軍發起進攻,並很快占領椰子寨。敵人不甘心失敗,調集重兵反撲。楊善集、陳永芹率部阻擊敵人,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椰子寨戰鬥揭開了瓊崖武裝總暴動的序幕。從此,全瓊武裝總暴動的烈火熊熊燃燒。9月23日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瓊崖人民軍隊的誕生日。
瓊崖蘇維埃政府成立
1927年12月,瓊崖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陵水縣蘇維埃政府成立,王文明任主席。到1928年初,以樂會四區為中心、包括瓊崖東、中、西路各縣蘇區在內的瓊崖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瓊崖出現了土地革命的第一次高潮。1928年8月,瓊崖蘇維埃政府成立,王文明任主席。
創建母瑞山根據地
1928年底瓊崖紅軍第一次反“圍剿”鬥爭失敗後,瓊崖蘇維埃政府主席王文明審時度勢,率領瓊蘇機關和幹部、紅軍600多人從樂會四區向母瑞山轉移,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母瑞山根據地的創建,在革命低潮時期保住了革命火種,成為瓊崖革命的搖籃。
內洞山會議
1929年2月和7月,瓊崖特委領導機關在遷入海口、府城後兩次遭敵破壞。同年8月在內洞山召開各縣代表聯席會議,重建了瓊崖特委領導核心。1930年1月,王文明逝世,馮白駒接任特委書記。4月,中共瓊崖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母瑞山召開,做出發展武裝鬥爭、深入進行土地革命等項重要決議。隨後,掀起土地革命的第二次高潮,紅軍取得“紅五月”攻勢的勝利,並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蘇區和紅軍的力量又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母瑞山突圍成功
1932年7月,瓊崖特委領導紅軍開展第二次反“圍剿”鬥爭。鬥爭失敗後,馮白駒帶領紅軍在母瑞山與敵周旋,堅持了8個多月艱苦卓絕的鬥爭,革命紅旗始終不倒。1933年4月從母瑞山突圍成功,回到瓊(山)文(昌)革命老區。同年6月特委臨時會議召開後,在各地開展了革命力量的恢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