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坐落在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舊址原為番禺學宮(孔廟),始建於1370年(明洪武三年)。

農講所是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由共產黨人彭湃等倡議,以國民黨名義開辦的。從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在廣州共舉辦了六屆農講所,前後培養了754名農民運動幹部。其中,第一屆和第五屆農講所的主持人都是彭湃。第六屆由毛澤東任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 館藏地點:吉安市井岡山市茨坪鎮紅軍南路5號
  • 所屬年代:近現代
  • 所屬博物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 所屬地區:江西吉安
介紹,大革命,第一屆,第六屆,中心問題,創辦,對外開放,規模,

介紹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坐落在廣州市中山四路42號,原址為明代建造的番禺學宮,又叫做孔廟。番禺學宮始建於1370年。這座宏偉的古建築從南到北由欞星門、泮池拱橋、大成門崇聖殿和兩側東西廊廡等組成。舊址紀念館於1953年建立,並由周恩來同志題寫了“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牌匾,故人們常稱這裡為“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或“農講所”。1961年3月4日這裡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大革命

毛澤東同志在大革命時期,曾三次到廣州從事革命活動。第一次是1923年6月,來穗出席中央“三大”,並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秘書。第二次是1924年1月,來穗參與中國共產黨幫助孫中山先生改組國民黨,並出席國民黨“一大”,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第三次是1925年9月來穗,10月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持國民黨政治委員會機關刊物《政治周報》。第二年5月至9月,主持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並親任所長,為黨培養了大批的農民運動的骨幹,並在後來的革命鬥爭中實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口號,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個民主、自由、富強的新中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第一屆

1924年7月3日,由彭湃創辦的第一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正式開學。
1924年6月30日,國民黨中央執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通過農民運動的實施方案,根據彭湃的建議,決定組織農民運動講習所,並派他擔任廣州農講所第一任主任。因此,名義上,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是由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部主辦的,但在實際上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從創辦時起,直至1926年9月結束,共舉辦了6屆,培養了772名畢業生和25名旁聽生。到1925年12月底為止辦的前5屆,主要培養廣東省的農運幹部,其它省份學員較少。
農講所每屆時間原定一個月,在興辦過程中,講習內容不斷豐富,講習時間也逐漸延長。
第一屆,入學38名,畢業33名,皆廣東籍,彭湃為主任。
第二屆,入學225名,畢業142名,皆廣東籍,羅綺園為主任。
第三屆,入學128名,除2名廣西籍、1名四川籍外,余皆廣東籍,畢業114名,皆廣東籍,阮嘯仙為主任。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畢業留影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畢業留影
第四屆,入學(正取生)98名,畢業51名,其中廣東籍92名,湖南籍4名,廣西籍2名,譚植棠為主任。
第五屆,入學114名,來自八個省,其中湖南44名,廣東41名,江西4名,廣西6名,湖北7名,山東7名,安徽2名,福建2名(另一名不明)。全部畢業,彭湃為主任。
第六屆,學員327人,來自全國二十個省區,畢業318名,毛澤東為所長。

第六屆

1926年5月3日,為了迎接北伐戰爭,推動全國農民運動,在當時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長林伯渠的倡議和支持下,在廣東繼續開辦了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毛澤東任所長、高語罕任政治訓練主任、蕭楚女任教務主任,共設25門課程。周恩來、彭湃等先後擔任授課。
第六屆農講所較之前五屆招生範圍擴大到全國20個省,有學員327名,中途退學9人,有318人結業。成為全國性的農民講習所。這屆講習所,在整個教學工作中,始終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引導學員參加社會活動,進行調查研究。全體學員按地區組織了10多個農民問題研究會,研究各地農村狀況和農民運動的經驗。畢業之前還到廣東海豐參觀和實習。這屆農講所還編印了《農民問題叢刊》52種,毛澤東為此寫了《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的序言。學員於同年9月畢業後回到全國各地,從事農民運動的組織領導工作,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全國農民運動的發展,有力地支持了北伐戰爭

中心問題

1926年9月1日,毛澤東為《農民問題叢刊》寫了序言《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提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為了大力配合北伐戰爭,領導和發動全國各地農民運動,毛澤東一方面積極從事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工作,大力培養農民運動的骨幹;另一方面廣泛蒐集有關農民運動的資料,編輯出版《農民問題叢刊》,並為此寫了序言。在序言中,毛澤東全面地總結了中共成立以來從事農民運動的經驗,特別是彭湃領導廣東海陸豐農民運動的經驗,深刻論證了農民問題在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他明確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還指出:經濟落後半殖民地的農村封建階級,乃是國內統治階級和國外帝國主義之唯一堅實的基礎,不動搖這個基礎,便萬萬不能動搖這個基礎的上層建築物。他又說:"建立聯合戰線"。因此,中國革命的形式只是這樣:不是帝國主義軍閥的基礎 一 土豪劣紳貪官污吏鎮壓農民,便是革命勢力的基礎 一 農民起來鎮壓土豪劣紳貪官污吏。中國的革命只有這一種形式,沒有第二種形式。

創辦

農民運動講習所最初創辦於1924年7月,是在共產黨人彭湃等人倡議下,經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而開辦的培訓農運幹部的學校。從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舉辦了6期,培養農運幹部800多名。其中,毛澤東同志舉辦的是第6期,即最後的一期。毛澤東任所長,肖楚女、彭湃、周恩來惲代英李立三阮嘯仙等著名的共產黨人擔任教員。這一期培訓全國各地農民運動的骨幹300餘人。當時這裡的學習、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學宮大成門左右兩側分別用杉木板隔成教務部、值星室、庶務部,東耳房是毛澤東的辦公室兼臥室,西耳房是圖書室,大成殿是課堂,崇聖殿正間為膳堂,東面為軍事訓練部,前院兩廡和後院兩廊均是學員宿舍。
創辦人彭湃創辦人彭湃

對外開放

1957年8月1日,經整修後的農講所舊址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全館面積包括現廣州圖書館館址,約為2萬平方米。修復了當年的課室、膳堂、學員宿舍、教務部、值星室等。館內陳列著一至六屆農講所史料以及農講所證章、學員筆記、《農民問題叢刊》等珍貴文物。
農講所是為適應蓬勃發展的農民運動形勢而創辦的。首期由彭湃任主任,一、二期在越秀南路原“惠州會館”舉辦。三至五期在中山三路東皋大道1號(今中山三路永興街6號)舉辦。六期人數最多,故移至現址開辦。

規模

番禺學宮德慶學宮揭陽學宮一道,是廣東省著名的三大學宮。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員在進行軍事訓練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員在進行軍事訓練
番禺學宮在清代以前為番禺縣縣學和祭祀孔子文廟,該學宮當時是在北京路之東的承宣街,屬番禺縣管轄。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知縣毛忠、訓導李昕牽頭興建新的番禺學宮。現在的學宮格局則形成於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道光十五年學宮又重建。
原學宮闊三路、深五進。現在左路除尚存明倫堂、光霽堂外,大部分建築已毀壞。明倫、光霽二堂均為硬山頂的青磚石腳木構建築,光霧堂後牆上今還嵌有《番禺縣新生印章章程碑記》等6塊碑刻。右路現僅存頭門和部分石路。
大門直入的是中路。中路是整個番禺學宮的中軸線,呈南北走向。現存中路建築,沿著石砌甬道由南至北主要有照壁、欞星門、泮池拱橋、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和尊經閣。
欞星門是一座六柱三門石牌坊式的建築,雕有雲飾紋,門翼為紅砂岩石砌的高牆。
泮池拱橋為單孔石拱橋,泮池為半圓形水池,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重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橋長10米,形態秀麗。
大成門以孔子集古代文化之大成的寓義取名,為草檐硬山頂建築,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七架梁分心用三柱。檐下施單翹雙下昂踩斗拱,屋頂用黃色琉璃瓦,正脊灰塑之上為石灣文如壁造的二龍戲珠琉璃脊。
大成殿建在1.55米高的石台階上,四周均砌以石欄,殿前月台寬闊,殿面闊五間24.7米,進深三間闊14.22米,高12.62米。琉璃脊飾以二龍戲珠,灰脊有福、壽、花鳥紋樣和“光緒戊申”等字樣。檐下為單翹雙下昂七斗拱,額枋彩繪雲龍圖樣。
崇聖殿原名啟聖殿,雍正元年(1723)年改為現名,主祭孔子五代先祖。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建於地平台上。前有月台,十九架用三柱並後牆承重,歇山頂,夔紋雙鰲魚火珠脊,蓋黃色琉璃瓦。整座大殿顯得富麗堂皇、金碧輝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