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崖仲愷農工學校

瓊崖仲愷農工學校是傳播革命火種的學校,是培養革命骨幹的大本營,也是黨早期在瓊崖進行活動的重要基地。”省委黨史研究室退休老幹部林鴻範如此評價這所學校。原為1924年2月成立的嘉積農工職業學校,1926年3月8日,為紀念廖仲愷遇難,嘉積農工職業學校更名為瓊崖仲愷農工學校。現舊址位於海南瓊東嘉積中學內,1927年4月解散。

該校與何香凝1927年3月於廣州創辦的仲愷農工學校(現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並非同一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瓊崖仲愷農工學校
  • 創辦人王大鵬
創辦經歷,機構組成,學校學制,學校課程,學校更名,學員範圍,組織運動,學校解散,史冊記載,

創辦經歷

提起瓊崖仲愷農工學校,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傳奇人物:王大鵬。
王大鵬1885年出生在瓊東縣(今瓊海市)龍閣村一戶殷實人家。他學業優異,先後考取了瓊台書院、廣東書院。1917年,王大鵬考取官費生留學日本,1919年秋學成回國。
192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廣東政府在全省各縣舉行民主選舉,王大鵬以出眾的才華和聲望,當選為瓊東縣縣長。王大鵬主政瓊東近5年,政績斐然。
此時,伴隨著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瓊崖革命之火也在激情燃燒。1921年12月,從法國勤工儉學回國的社會主義青年團員羅漢,來到瓊崖開展革命活動,在地方報刊上介紹“歐洲的社會主義”。與此同時,吳明、魯易、李實等黨員、團員也開始在瓊崖進行革命活動。
“為了開闢革命陣地,更好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培養工農革命青年,南下的革命者及王文明等向王大鵬提議,創辦一所農工職業學校。”。

機構組成

王大鵬採納了創辦農工職業學校的建議,1922年11月,學校領導機構組成。
領導機構設校董會和校務會,王大鵬任董事長,羅漢任校長,王文明任教務主任。“校董會就選定在嘉積北門的北帝廟,也就是現在嘉積中學操場旁的這個地方。。
建校之初,為解決辦學資金不足的困難,王大鵬向社會各界和海外僑胞動員募集辦學資金,他甚至變賣了自己家裡的十多畝田地和準備蓋房子的木材,籌集到2000光洋捐給學校。”
羅漢、王文明也遠渡重洋,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向瓊東、樂會籍的同鄉募捐。直到1923年底,學校的籌建工作才完成,開學準備就緒。

學校學制

1924年2月,嘉積農工職業學校開學。
林鴻範告訴記者:“學校第一期有50名學員,大都是來自瓊東、樂會兩縣的進步青年。此時,羅漢擔任校長,王文明為教務主任,吳明兼授語文課。學生可以學習到木材加工、藤竹編織、瓜果種植、柑橘栽培等技術。學校還開設了政治課,教授給學生社會發展史和時事等知識。”
“學校學制為一年半,學生上午上課、下午勞動,一邊學習科學技術,一邊進行操作訓練。當時學校還廣泛流傳‘鋤頭不拿起,人人都餓死’的口號。”陳錦愛感慨地說,這所學校還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在瓊崖進行活動的重要基地。校園裡,到處都貼著革命標語。圖書館裡,陳列著各種進步報刊。課堂上,學員們也能系統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1925年7月,中共廣東區委派共產黨員雷永銓陳秋輔到嘉積農工職業學校工作。他們以廣州農講所為楷模,對學校進行全面改革。

學校課程

“學校把政治課作為主課,講授:《共產黨宣言》、《資本論》、《中國革命史》、《唯物史觀》等。學校還開設軍事課,以雲南講武堂的《步兵操典》為教材,學員們一邊學習軍事理論,一邊進行軍事訓練,為畢業後從事武裝鬥爭做好準備。”謝才雄告訴記者。
學校里還建立了黨組織、團組織,以保證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的貫徹。
儘管已經過了80多年,但這一段紅色歷史,透過黨史工作者的激情講述,猶在眼前。

學校更名

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在廣州遇刺身亡。
1926年3月8日,為紀念廖仲愷遇難,嘉積農工職業學校更名為瓊崖仲愷農工學校。

學員範圍

學校早期招收學員集中在瓊東和樂會兩縣,隨後擴大到定安、萬寧、陵水等10個縣。學校培養學生目的也很明確,就是培養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婦女運動的積極分子。學校第一期招了50名學生,隨後兩期每期招收學生90人,共培養學生230人左右。

組織運動

瓊崖仲愷農工學校的師生們經常有組織地到農村,到農民運動的第一線進行考察、宣傳。學校還發動嘉積地區的工人、商人、市民等階層的民眾參加革命運動。“在學校大力幫助下,嘉積地區的總工會、婦女協會、小商販聯合會等民眾團體相繼成立。學校黨組織通過各種團體骨幹,牢牢掌握民眾,控制著嘉積地區局勢,推動革命運動向前發展。

學校解散

1927年4月瓊崖事變後,白色恐怖非常嚴重,瓊崖仲愷農工學校當即決定:外縣學員馬上撤回原縣,瓊東縣學員轉入農村鬥爭,學校也因此而解散。

史冊記載

瓊崖仲愷農工學校注定要載入瓊崖革命的史冊,這裡是傳播革命火種的學校,是培養革命骨幹的基地,更是戰鬥的旗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