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波(革命烈士)

王德波(1906——1932),又名王紹剛,海南萬寧縣和樂禮茂洋村(今萬寧市山根鎮立嶺村)人。1906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德波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6
  • 逝世日期:1932
  • 職業:革命烈士
全家六口人,有兄弟四人,大哥王紹祺,弟弟王紹統、紹緒,他排行第二。雙親靠耕種兩畝薄地和做點生意掙得微薄收入,維持生活。王德波成長在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年代。
他的父親看到他和弟弟王紹緒聰明好學,所以縮衣節食,積攢了一點錢支持他們進入勤賽村初級國小讀書。王德波由於刻苦攻讀,學習成績優秀,1924年秋考進嘉積仲愷農工職業學校讀書。在學校期間,由於受革命學潮的影響,王德波思想進步,開始產生了投身革命的志向。畢業後,王德波回縣橫山村國小任校長。當時革命浪潮席捲瓊崖,馬克思主義在知識分子中廣為傳播。王德波經常在夜深人靜時點亮煤油燈,閱讀從學校帶回的革命書籍和刊物。楊樹興在革命活動中,多次接觸王德波,了解王德波有革命抱負,便引他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後,王德波以教學作掩護,在橫山、文容、八寶一帶鄉村秘密開展革命活動。1926年春,龍滾黨支部成立。經楊樹興等人介紹,王德波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了革命的需要,王德波離開學校按黨組織的指示,在六連嶺下的山根。多扶等村莊宣傳革命和幫助農民建立農民協會,把農民組織起來和地主惡霸、土豪劣紳作鬥爭。同年秋,王德波和王紹緒回禮洋村向農民宣傳革命思想,帶領村裡的進步青年破除迷信,燒毀神像。他帶頭親自剪掉妻子的長髮,以帶動全村婦女。他還組織青年婦女上夜校讀書,並親自任教,向青年宣傳“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貧苦人民只有起來推翻舊制度才是出路的道理。為了革命他日夜奔忙,他的大兒子王國卿因得不到及時醫治死去。不久,他的妻子林國華由於生活所迫改嫁異鄉。和樂團董朱瓊忍知道王德波參加共產黨組織,便派團兵把他父親抓去和樂坐牢。他母親將僅有的兩畝田賣掉換得100個光洋交給朱瓊忍贖回父親。後來,他父親因病去世。不久,他母親也去世。
1927年,瓊崖“四二二”事變後,萬寧縣一些黨組織遭到破壞,縣委和區鄉黨組織轉移到六連嶺堅持革命活動。1928年秋,敵人對六連嶺進行層層封鎖,企圖切斷縣委、縣蘇革命同志和民眾聯繫,圍困死革命同志。王德波帶領一些同志,化裝成平民老百姓,繞過敵人據點,潛到八寶村蔡文時家,同蔡文時商量,從民家中拿出一些糧食、食鹽、鹹魚,再買回藥品、毛巾、菸絲等日用品,然後以走親戚的形式送到縣府駐地解決同志們的生活。王德波常在這些地方活動,對情況比較熟悉,也了解人的思想情況。此後,他介紹蔡文時等五位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充實了這一帶鄉村的革命力量,有力地支持了六連嶺的革命鬥爭。
1928年底至1929夏,縣區一部分黨政領導人先後離開鄉土前往南洋。王德波和其他革命同志潛伏下來,堅持鬥爭。
1930年初,王德波接任萬寧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同年9月又被委任為萬寧縣委書記。在一年多時間裡,他和縣委其他領導同志深入鄉村繼續恢復和建立健全各地的革命組織。至1931年春,全縣共成立9個區蘇維埃政府,56個鄉蘇維埃政府,擴大了蘇區範圍,使全縣革命形勢出現新的局面。
1930年,廣東省社會民主黨分子陳思茂(原在省團委工作),披著革命外衣,以檢查團工作為藉口,到瓊崖來發展原瓊崖團特委書記馮勛為瓊崖社會民主黨頭子。馮勛接受了反黨反革命任務後,先後秘密發展了王志超(特委常委),潘霖(紅軍師政治部主任)等人為骨幹分子。1931年春,瓊崖特委根據中央和省委指示開展內部“肅反”運動。1932年夏,特委派王志超、潘霖等人到萬寧、樂會主持“肅反”運動。他們不但不執行特委指示肅清托派和社會民主黨的革命任務,反而把肅反擴大化。他們到達縣委駐地六連嶺銀村後,第二天晚上八點鐘,王志超等人在六連嶺寒蛹村劉會家召開縣一級機關幹部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王德波、謝文川、楊樹興、王紹緒等23位同志。在會議上,大家懷疑這次肅反有問題,王德波等縣委領導同志提出責問。王志超、潘霖等人當時早已派人包圍了劉會家,接著潘霖宣布在座的人都是“社會民主黨分子”,把王德波、謝文川、楊樹興等22位同志(除一名交通員外)都關進加榮監獄。之後,王志超、潘霖等對王德波用盡酷刑,用辣椒水注眼睛,灌肚子,拳打腳踢,“坐飛機”等等。但王德波堅貞不屈、嚴詞駁斥,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持真理、不怕犧牲的英勇氣概。1932年夏,王德波在丁九刑場慘遭殺害,年僅26歲。解放後,王德波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