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理念、前景與路徑(武義青、張雲創作經濟學著作)

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理念、前景與路徑(武義青、張雲創作經濟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理念、前景與路徑》是武義青、張雲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1年8月。

該書首先討論了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空間範圍、職能定位,繼而從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角度搭建框架,運用大量實例和數據,描述了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發展現狀,廣泛地借鑑國內外經驗及前沿理念,描繪了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發展前景,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理念、前景與路徑
  • 作者:武義青、張雲
  • 首版時間:2011年8月
  • 字數:262千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首先界定了環首都生態圈的空間範圍,進行了生態分區,接著運用數據描述生態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設立環首都生態發展試驗區,以類似生態特區的形式,構建環首都生態環境防護安全網,探索發展生態經濟的長效機制。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提出
第二章 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產業支撐
第三章 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生活圖景
一、環首都經濟圈的提出背景
二、環首都經濟圈的核心——綠色經濟圈
三、加快建設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重大意義
一、環首都經濟圈須以綠色產業體系為支撐
二、綠色農業
三、現代林業
四、高新技術產業
五、休閒旅遊業
六、養老、健身產業
七、“二點五產業”
八、文化、教育產業
一、由園到城、園城結合,實現人口與產業的同步集聚
二、以人為本,建設宜居城市
三、環首都新城規劃與建設構想
四、以“包容性增長”為理念,建設環首都城鄉一體化示範帶
第四章 環首都生態圈:危機與補償
第五章 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制度創新
一、環首都生態圈的地理區域劃分
二、環首都圈生態現狀:喜憂參半
三、環首都生態發展試驗區構想
四、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水資源保障
五、環首都圈生態補償機制
一、加強規劃和政策指導,促進首都經濟圈崛起
二、探索現代治理模式
三、先行先試,形成發展綠色經濟的長效機制
四、改善投資環境

創作背景

中國“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打造首都經濟圈”。在此之前,河北省提出加快建設“環首都綠色經濟圈”戰略部署,這是京津冀合作步入黃金期之後,順應綠色經濟發展潮流做出的戰略抉擇。環首都綠色經濟圈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也是一項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面臨許多亟需突破的理論和實踐瓶頸,社會各界對此都比較關注。基於此,《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理念、前景與路徑》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第一,該書雖是以環首都經濟圈14個縣作為重點,但並未局限於這一圈域,而是從北京建設世界城市對腹地的需求出發,總結了世界城市—區域生態經濟的發展規律,將環首都綠色經濟圈作為首都經濟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來研究。作者基於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這一核心理念,對環首都經濟圈產業模式、城鄉生活、生態圈建設三個主要方面進行了論述,對環首都綠色經濟圈規劃與建設提出了諸多前瞻性理念。
第二,該書對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產業發展進行了細緻的解剖並提出政策建議。該書引入“生態修閒產業”這一前沿性概念,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兩條路徑為統領,對環首都綠色經濟圈14個縣重點發展的七大產業部門——綠色農業、現代林業、高新技術產業、休閒旅遊產業、養老健身產業、“二點五”產業、文化教育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跟蹤調查並逐一分析。在紮實的調研基礎上提出了可行的發展模式,諸如循環農業、有機農業、觀光農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融合、多功能林業、碳匯林業、森林旅遊、與中關村合作共建環首都高新技術產業帶、打造新能源產業基地,等等。這就為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產業載體建設提供了較充分的理論支撐和現實依據。
第三,該書描繪了環首都生活圈的美好願景。作者提出,應貫徹“園區結合、產城共榮”的思路,防止環首都新城變為“臥城”“空城”。借鑑國外“田園城市”“健康城市”等理念,提出應落實綠帶、綠道和民本交通規劃構想,加強社會建設和城市品牌塑造,建設“不是北京、勝似北京”的宜居城市,同時以“包容性增長”為理念,建設環首都城鄉一體化示範帶。這些構想的提出吸取了以往環首都衛星城的發展教訓,抓住了中國新一輪城市化及北京人口和產業疏解的重點,符合以人為本的大勢所趨。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理念、前景與路徑》
2011年8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0065-3

作者簡介

武義青,男,漢族,1962年生,民建成員,管理學博士,研究員。現任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委員、河北省委副主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