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試驗(2015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環境試驗(2015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環境試驗》是2015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忠,陳暉,張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試驗
  • 作者:王忠、陳暉、張錚
  •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頁數:456 頁
  • ISBN:9787121272318
  • 定價:88.0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叢書:可靠性技術叢書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較系統地介紹了實驗室環境試驗和自然環境試驗。實驗室環境試驗涉及氣候環境、機械環境、化學活性物質環境、生物環境、機械活性物質環境、輻射環境等試驗,自然環境試驗涉及大氣環境、海水環境和土壤環境等試驗。全書共28章,主要介紹了每種環境試驗的目的與意義、環境影響效應、試驗條件、試驗程式、試驗設備、有關技術與套用等內容,具體試驗包括高溫、低溫、溫度變化、低氣壓、太陽輻射、濕熱、黴菌、鹽霧、酸性大氣、流體污染、流動混合氣體腐蝕、二氧化硫、水、砂塵、爆炸性大氣、風壓、積冰/凍雨、正弦振動、隨機振動、衝擊、碰撞、穩態加速度、跌落、傾斜與搖擺、振動—噪聲—溫度、溫度—濕度—振動—高度和各種自然環境試驗。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論 (1)
1.1 環境試驗發展概述 (1)
1.2 環境試驗的內涵 (2)
1.3 環境試驗的分類 (3)
1.4 環境試驗的套用 (4)
1.4.1 標準大氣條件 (4)
1.4.2 水的純度 (4)
1.4.3 試驗條件容差
(允差) (5)
1.4.4 監控儀器和設備的
校準 (5)
1.4.5 溫度穩定 (5)
1.4.6 試驗步驟 (6)
1.4.7 試驗項目排序 (6)
1.4.8 試驗套用要素 (7)
1.4.9 試驗 (7)
參考文獻 (10)
第2章 高溫試驗 (11)
2.1 目的與意義 (11)
2.2 高溫影響效應 (11)
2.2.1 概述 (11)
2.2.2 高溫影響 (11)
2.3 高溫試驗類型 (12)
2.4 高溫試驗條件(嚴酷等級) (13)
2.5 高溫試驗程式 (13)
2.5.1 國標和IEC標準中規
定的高溫試驗程式 (13)
2.5.2 GJB150.3A和GJB150.3
中規定的高溫試驗
程式 (15)
2.6 試驗設備要求 (17)
2.7 高溫試驗技術 (18)
2.7.1 試驗方法的選擇 (18)
2.7.2 試驗嚴酷等級的
選擇 (18)
2.7.3 中斷處理 (19)
2.7.4 溫度穩定 (19)
2.7.5 高溫試驗要點 (19)
參考文獻 (20)
第3章 低溫試驗 (21)
3.1 目的與意義 (21)
3.2 低溫影響效應 (21)
3.3 低溫試驗類型 (22)
3.4 低溫試驗條件(嚴酷等級) (22)
3.4.1 國標和IEC標準 (22)
3.4.2 美國軍標與GJB (23)
3.5 低溫試驗程式 (23)
3.5.1 國標和IEC標準中規
定的低溫試驗程式 (23)
3.5.2 GJB150.3A和GJB150.3
中規定的低溫試驗
程式 (25)
3.6 試驗設備要求 (26)
3.7 低溫試驗有關技術 (27)
3.7.1 試驗方法與試驗條件的
選擇 (27)
3.7.2 試驗注意事項 (28)
3.7.3 中斷處理 (28)
3.7.4 其他規定 (29)
參考文獻 (29)
第4章 溫度變化試驗 (30)
4.1 目的與意義 (30)
4.2 溫度變化影響效應 (31)
4.3 溫度變化試驗類型 (32)
4.4 溫度變化試驗條件 (33)
4.5 試驗程式 (36)
4.5.1 試驗Na(規定轉換時間的快速溫度變化) (36)
4.5.2 試驗Nb(規定變化速率的溫度變化) (37)
4.5.3 試驗Nc(兩液槽法快速溫度變化) (38)
4.5.4 GJB150.5A (39)
4.5.5 GJB360B (39)
4.6 試驗設備要求 (40)
4.7 有關技術與套用 (41)
參考文獻 (42)
第5章 低氣壓試驗 (43)
5.1 目的與意義 (43)
5.2 低氣壓影響效應 (43)
5.3 低氣壓試驗類型 (44)
5.4 低氣壓試驗條件 (44)
5.5 試驗程式 (46)
5.6 試驗設備要求 (48)
5.7 有關技術與套用 (48)
參考文獻 (50)
第6章 太陽輻射試驗 (51)
6.1 目的與意義 (51)
6.2 太陽輻射影響效應 (52)
6.2.1 太陽輻射光譜能量
分布 (52)
6.2.2 熱效應 (53)
6.2.3 光化學效應 (54)
6.3 太陽輻射試驗類型 (54)
6.4 太陽輻射試驗條件 (55)
6.5 試驗程式 (58)
6.5.1 試驗準備 (58)
6.5.2 初始檢測 (58)
6.5.3 試驗步驟 (59)
6.6 試驗設備要求 (60)
6.6.1 一般要求 (60)
6.6.2 樣品安裝方式 (60)
6.6.3 太陽輻射燈 (60)
6.6.4 輻照度與光譜分布
測量儀 (62)
6.7 有關技術與套用 (63)
6.7.1 綜合/組合加速試驗
技術及套用 (63)
6.7.2 太陽跟蹤反射聚光戶
外加速試驗技術及
套用 (64)
6.7.3 黑箱體加速試驗技術
及套用 (64)
參考文獻 (64)
第7章 濕熱試驗 (66)
7.1 目的與意義 (66)
7.2 濕熱影響效應 (67)
7.3 濕熱試驗類型 (68)
7.4 濕熱試驗條件 (68)
7.4.1 恆定濕熱試驗條件 (68)
7.4.2 交變濕熱試驗條件 (69)
7.5 試驗程式 (70)
7.5.1 恆定濕熱試驗程式 (70)
7.5.2 交變濕熱試驗程式 (71)
7.6 試驗設備要求 (72)
7.6.1 試驗箱 (72)
7.6.2 感測器和檢測儀器 (72)
7.6.3 風速 (73)
7.6.4 加濕方法 (73)
7.6.5 防止污染 (73)
7.6.6 控制要求 (73)
7.7 有關技術與套用 (74)
7.7.1 在綜合試驗中的
套用 (74)
7.7.2 在材料工藝、元器件
篩選中的套用 (74)
7.7.3 在強化裝備環境適應
性中的套用 (74)
7.7.4 在貯存壽命評估試驗
中的套用 (75)
參考文獻 (75)
第8章 黴菌試驗 (76)
8.1 目的與意義 (76)
8.2 黴菌影響效應 (76)
8.2.1 黴菌的有害影響 (76)
8.2.2 物理效應 (77)
8.2.3 健康和審美因素 (77)
8.3 試驗類型 (77)
8.4 試驗條件 (78)
8.5 試驗程式 (79)
8.6 試驗設備要求 (80)
8.7 有關技術與套用 (81)
8.7.1 無機鹽溶液的
製備 (81)
8.7.2 混合孢子懸浮液的
製備 (82)
8.7.3 孢子懸浮液的活力
驗證 (83)
8.7.4 試驗箱內環境驗證 (83)
8.7.5 試驗中斷處理 (84)
8.7.6 試驗持續時間 (84)
8.7.7 試驗菌種 (84)
8.7.8 結果評定與分析 (85)
參考文獻 (86)
第9章 鹽霧試驗 (87)
9.1 目的與意義 (87)
9.2 鹽霧影響效應 (87)
9.3 鹽霧腐蝕機理 (88)
9.4 鹽霧試驗類型 (89)
9.5 鹽霧試驗條件 (89)
9.6 試驗程式 (91)
9.6.1 初始檢測 (91)
9.6.2 預處理 (91)
9.6.3 試驗 (92)
9.6.4 試驗結果的評價 (93)
9.7 試驗設備要求 (94)
9.8 有關技術與套用 (95)
參考文獻 (97)
第10章 酸性大氣試驗 (98)
10.1 目的與意義 (98)
10.2 酸性大氣影響效應 (98)
10.3 酸性大氣試驗類型 (98)
10.4 酸性大氣試驗條件 (99)
10.5 試驗程式 (99)
10.6 試驗設備要求 (100)
10.7 有關技術與套用 (101)
參考文獻 (104)
第11章 流體污染試驗 (105)
11.1 目的與意義 (105)
11.2 流體污染影響效應 (105)
11.3 流體污染試驗類型 (106)
11.4 流體污染試驗條件 (106)
11.4.1 暴露時間 (106)
11.4.2 污染流體種類 (106)
11.4.3 試驗用流體 (108)
11.4.4 試驗流體的組合 (109)
11.4.5 試驗溫度 (109)
11.4.6 保持時間 (109)
11.5 試驗程式 (110)
11.6 試驗設備要求 (111)
11.7 有關技術與套用 (111)
參考文獻 (112)
第12章 流動混合氣體腐
蝕試驗 (113)
12.1 目的與意義 (113)
12.2 流動混合氣體影響效應 (113)
12.3 流動混合氣體試驗類型 (114)
12.4 流動混合氣體試驗樣品及
試驗條件 (115)
12.4.1 樣品 (115)
12.4.2 混合氣體類型和
比例 (115)
12.4.3 試驗溫度 (116)
12.4.4 相對濕度 (116)
12.4.5 試驗氣體每小時體積
更換數 (116)
12.4.6 試驗持續時間 (116)
12.5 試驗程式 (117)
12.5.1 試驗氣體不含氯 (117)
12.5.2 試驗氣體含有氯 (117)
12.6 試驗設備要求 (118)
12.7 有關技術與套用 (119)
12.7.1 試驗中腐蝕性氣體
的作用 (119)
12.7.2 不同試驗方法的
使用方向 (119)
參考文獻 (120)
第13章 二氧化硫試驗 (121)
13.1 目的與意義 (121)
13.2 影響效應 (121)
13.3 試驗類型 (122)
13.4 試驗條件 (122)
13.5 試驗程式 (123)
13.6 試驗設備要求 (125)
13.7 安全注意事項 (127)
13.8 有關技術與套用[5] (128)
13.8.1 SO2的來源 (128)
13.8.2 SO2對大氣的
污染 (128)
13.8.3 SO2的危害 (129)
參考文獻 (129)
第14章 水試驗 (130)
14.1 目的與意義 (130)
14.2 影響效應 (130)
14.3 試驗類型 (131)
14.3.1 GB/T 2423.38
(IEC 60068—2—18)
水試驗方法類型 (131)
14.3.2 GB4208(IEC 60529)
及ISO 20653水試驗
方法類型 (132)
14.3.3 GJB150A(MIL—STD—810)淋雨試驗
方法類型 (134)
14.4 滴水:人造雨法(GB/T 2423方法Ra1) (134)
14.4.1 試驗的一般說明 (134)
14.4.2 嚴酷等級 (135)
14.4.3 預處理 (136)
14.4.4 初始檢測 (136)
14.4.5 條件試驗 (137)
14.4.6 恢復 (137)
14.4.7 最後檢測 (137)
14.5 滴水:滴水箱法(GB/T 2423.38方法Ra2) (137)
14.5.1 試驗的一般說明 (137)
14.5.2 嚴酷等級 (139)
14.5.3 預處理 (139)
14.5.4 初始檢測 (139)
14.5.5 條件試驗 (139)
14.5.6 恢復 (139)
14.5.7 最後檢測 (140)
14.6 噴水:擺動管法和噴
霧法(GB/T 2423.38方法Rb1) (140)
14.6.1 試驗的一般說明 (140)
14.6.2 方法Rb1.1擺動
管法 (141)
14.6.3 方法Rb1.2噴
霧法 (144)
14.7 噴水:噴水法(GB/T 2423.38方法Rb2) (145)
14.7.1 試驗的一般說明 (145)
14.7.2 嚴酷等級 (146)
14.7.3 預處理 (146)
14.7.4 初始檢測 (147)
14.7.5 條件試驗 (147)
14.7.6 恢復 (147)
14.7.7 最後檢測 (147)
14.8 浸水:水箱法(GB/T 2423.38方法Rc1) (147)
14.8.1 試驗的一般說明 (147)
14.8.2 嚴酷等級 (148)
14.8.3 預處理 (148)
14.8.4 初始檢測 (148)
14.8.5 條件試驗 (148)
14.8.6 恢復 (148)
14.8.7 最後檢測 (148)
14.9 浸水:加壓水箱法(GB/T 2423.38方法Rc2) (149)
14.9.1 試驗的一般說明 (149)
14.9.2 嚴酷等級 (149)
14.9.3 預處理 (149)
14.9.4 初始檢測 (149)
14.9.5 條件試驗 (149)
14.10 淋雨試驗:降雨和吹雨
(GJB150.8A程式Ⅰ) (150)
14.10.1 試驗的一般說明 (150)
14.10.2 嚴酷等級 (151)
14.10.3 預處理 (151)
14.10.4 初始檢測 (152)
14.10.5 條件試驗 (152)
14.11 淋雨試驗:強化(GJB150.8A程式Ⅱ) (152)
14.11.1 試驗的一般說明 (152)
14.11.2 嚴酷等級 (153)
14.11.3 預處理 (154)
14.11.4 初始檢測 (154)
14.11.5 條件試驗 (154)
14.12 淋雨試驗:滴水
(GJB150.8A程式Ⅲ) (155)
14.12.1 試驗的一般說明 (155)
14.12.2 嚴酷等級 (156)
14.12.3 預處理 (156)
14.12.4 初始檢測 (156)
14.12.5 條件試驗 (157)
14.13 IP防護等級(GB4208、IEC60529、ISO20653) (157)
14.13.1 試驗的一般說明 (157)
14.13.2 試驗方法 (158)
14.13.3 接受條件 (163)
參考文獻 (163)
第15章 砂塵試驗 (165)
15.1 目的與意義 (165)
15.2 影響效應 (165)
15.3 試驗類型 (166)
15.4 試驗條件 (166)
15.4.1 溫度 (166)
15.4.2 空氣速度 (166)
15.4.3 砂塵濃度 (167)
15.4.4 安裝方向 (168)
15.4.5 持續時間 (168)
15.5 試驗程式 (168)
15.5.1 程式Ⅰ——吹塵 (168)
15.5.2 程式Ⅱ——吹砂 (169)
15.5.3 程式Ⅲ——降塵 (170)
15.6 試驗設備要求 (170)
15.7 有關技術與套用 (171)
15.7.1 砂、塵的組成 (171)
15.7.2 試驗控制的要求 (173)
15.7.3 樣品的技術狀態 (173)
15.7.4 試驗期間的工作 (173)
參考文獻 (174)
第16章 爆炸性大氣
試驗 (175)
16.1 目的與意義 (175)
16.2 影響效應 (176)
16.3 試驗類型 (176)
16.4 試驗條件 (177)
16.4.1 燃料 (177)
16.4.2 燃料和空氣混合
氣體 (178)
16.4.3 試驗溫度 (179)
16.4.4 濕度對可燃氣體的
影響 (179)
16.4.5 高度模擬 (179)
16.5 試驗程式 (180)
16.5.1 試驗準備 (180)
16.5.2 試驗程式 (181)
16.6 合格判據 (182)
16.7 試驗設備要求 (182)
參考文獻 (184)
第17章 風壓試驗 (185)
17.1 目的與意義 (185)
17.2 影響效應 (185)
17.3 試驗類型 (186)
17.4 試驗條件 (186)
17.4.1 試驗風速 (186)
17.4.2 試驗角度 (186)
17.5 試驗程式 (186)
17.5.1 初始檢測 (186)
17.5.2 吹風測量
(程式1) (187)
17.5.3 抗風穩定性測量
(程式2) (187)
17.5.4 耐風強度測量
(程式3) (187)
17.5.5 最後檢測 (188)
17.5.6 試驗設備要求 (188)
17.6 安全注意事項 (188)
17.7 試驗報告 (189)
17.8 有關技術與套用 (189)
17.8.1 術語 (189)
17.8.2 風速等級參考 (191)
17.8.3 數據處理 (192)
參考文獻 (193)
第18章 積冰/凍雨試驗 (194)
18.1 目的與意義 (194)
18.2 影響效應 (194)
18.3 試驗類型與試驗程式 (195)
18.3.1 凍的形成 (195)
18.3.2 凍的類型 (195)
18.4 試驗條件 (196)
18.5 試驗程式 (197)
18.6 試驗設備要求 (198)
18.7 有關技術與套用 (199)
參考文獻 (200)
第19章 正弦振動試驗 (201)
19.1 正弦振動試驗的目的
與意義 (201)
19.1.1 正弦振動產生的
原因 (201)
19.1.2 正弦振動的影響和
危害 (202)
19.1.3 正弦振動試驗的
目的 (202)
19.2 正弦振動的數學描述 (202)
19.2.1 正弦振動的基本
要素 (202)
19.2.2 強度描述 (203)
19.2.3 頻譜 (203)
19.2.4 旋轉矢量表示 (203)
19.2.5 相角 (204)
19.2.6 速度和加速度 (204)
19.3 振動試驗設備 (205)
19.3.1 機械振動台 (205)
19.3.2 電動振動台 (206)
19.3.3 電液振動台 (206)
19.3.4 正弦振動控制儀 (207)
19.3.5 振動感測器 (207)
19.4 振動試驗夾具 (208)
19.4.1 用途及要求 (208)
19.4.2 基本形式 (208)
19.4.3 試驗夾具設計 (210)
19.4.4 試驗夾具的製作 (211)
19.4.5 振動夾具的檢測 (213)
19.5 常用的試驗標準及條件 (213)
19.5.1 GB2423.10 (213)
19.5.2 GJB548B (216)
19.5.3 GJB150 (217)
19.6 正弦振動試驗技術 (221)
19.6.1 正弦振動試驗
方法 (221)
19.6.2 正弦振動試驗
條件 (221)
19.6.3 正弦振動對試驗
設備的要求 (223)
19.6.4 正弦振動試驗的
控制 (224)
19.6.5 振動台的選用 (226)
19.6.6 正弦振動試驗
程式 (227)
參考文獻 (228)
第20章 隨機振動試驗 (230)
20.1 隨機振動試驗的目的
與意義 (230)
20.1.1 隨機振動產生的
原因 (230)
20.1.2 隨機振動的影響及
危害 (230)
20.1.3 隨機振動試驗的
目的 (231)
20.2 隨機振動基本理論 (231)
20.2.1 隨機過程 (231)
20.2.2 平穩過程和各態歷
經過程 (232)
20.2.3 時域描述 (232)
20.2.4 幅值域描述 (233)
20.2.5 頻域描述 (233)
20.2.6 時差域描述 (234)
20.2.7 正態過程 (235)
20.3 隨機振動試驗控制技術 (236)
20.3.1 隨機振動控制
過程 (237)
20.3.2 前置放大器 (238)
20.3.3 採樣保持器 (238)
20.3.4 抗混濾波器 (239)
20.3.5 A/D轉換 (239)
20.3.6 泄漏與加窗 (239)
20.3.7 FFT和逆FFT (240)
20.3.8 均衡器 (241)
20.3.9 相位隨機化 (241)
20.3.10 時域隨機化 (241)
20.3.11 D/A轉換 (241)
20.3.12 動態範圍 (242)
20.3.13 峭度控制 (242)
20.3.14 頻率解析度和
譜線數 (243)
20.4 隨機試驗標準及條件 (243)
20.4.1 GB/T 2423.56 (243)
20.4.2 GJB150.16A (244)
20.4.3 GJB548B方法
2016 (251)
20.5 隨機振動試驗技術 (253)
20.5.1 隨機振動試驗
方法 (253)
20.5.2 隨機振動試驗
條件 (254)
20.5.3 對試驗設備的
要求 (254)
20.5.4 振動台的選用 (256)
20.5.5 總均方根加速度的
計算 (257)
20.5.6 控制策略 (258)
20.5.7 試驗參數的設定 (260)
20.5.8 隨機振動試驗
程式 (261)
參考文獻 (263)
第21章 衝擊試驗 (264)
21.1 衝擊試驗的目的與意義 (264)
21.1.1 衝擊產生的原因 (264)
21.1.2 衝擊的影響及
危害 (265)
21.1.3 衝擊試驗的目的 (265)
21.1.4 機械衝擊的失效
模式 (265)
21.2 衝擊理論基礎 (266)
21.2.1 衝擊環境的實驗室
模擬 (266)
21.2.2 經典衝擊脈衝的
描述 (267)
21.2.3 衝擊回響譜 (268)
21.2.4 衝擊回響譜的
類型 (269)
21.2.5 經典脈衝的衝擊
回響譜 (270)
21.3 規定脈衝的衝擊試驗 (272)
21.3.1 試驗設備 (273)
21.3.2 試驗標準及條件 (275)
21.3.3 對試驗設備的
要求 (278)
21.3.4 對測量系統的
要求 (280)
21.3.5 衝擊試驗機的
預調 (281)
21.3.6 衝擊試驗樣品的
安裝 (281)
21.3.7 試驗程式 (281)
21.4 規定衝擊回響譜的衝擊
試驗 (282)
21.4.1 試驗設備介紹 (282)
21.4.2 試驗標準及條件 (283)
21.4.3 對試驗設備的
要求 (285)
21.4.4 試驗程式 (286)
21.5 強碰撞衝擊試驗 (288)
21.5.1 試驗設備介紹 (288)
21.5.2 試驗標準及條件 (291)
21.6 有關套用 (292)
21.6.1 安裝 (292)
21.6.2 試驗程式 (292)
21.6.3 相關問題 (293)
參考文獻 (293)
第22章 碰撞試驗 (295)
22.1 碰撞試驗的目的與意義 (295)
22.1.1 碰撞產生的原因 (295)
22.1.2 碰撞的影響及
危害 (296)
22.2 碰撞理論基礎 (296)
22.2.1 機械碰撞的脈衝 (296)
22.2.2 碰撞力學模型 (297)
22.2.3 碰撞的衝擊響
應譜 (298)
22.3 碰撞試驗設備 (300)
22.3.1 氣動式碰撞台 (300)
22.3.2 凸輪式碰撞台 (301)
22.3.3 電動振動台+控
制儀 (301)
22.3.4 碰撞測量儀 (301)
22.4 碰撞試驗標準 (302)
22.4.1 GB/T 2423.6 (302)
22.4.2 GJB4.8 (303)
22.5 有關技術與套用 (303)
22.5.1 對試驗設備的
要求 (303)
22.5.2 對測量系統的
要求 (305)
22.5.3 試驗條件的確定 (306)
22.5.4 碰撞台的預調 (306)
22.5.5 碰撞試驗樣品的
安裝 (307)
22.5.6 試驗程式 (307)
參考文獻 (308)
第23章 穩態加速度
試驗 (309)
23.1 目的與意義 (309)
23.1.1 穩態加速度產生的
原因 (309)
23.1.2 加速度的影響及
危害 (310)
23.1.3 穩態加速度試驗的
目的 (311)
23.2 穩態加速度理論基礎 (311)
23.2.1 樣品運動的描述 (311)
23.2.2 平動慣性力 (315)
23.2.3 轉動參照系的
慣性力 (317)
23.2.4 等效原理 (317)
23.3 穩態加速度試驗設備 (318)
23.3.1 試驗設備的分類 (318)
23.3.2 可更換轉盤式離心加
速度試驗機 (318)
23.3.3 固定轉盤式離心加
速度試驗機 (319)
23.3.4 轉臂式離心加速度
試驗機 (319)
23.3.5 直線加速度試
驗機 (320)
23.4 試驗標準及條件 (321)
23.4.1 GB/T 2423.15 (321)
23.4.2 GJB548B 方法
2001 (322)
23.4.3 GJB360B方法
212 (322)
23.4.4 GJB150.15A (323)
23.5 穩態加速度試驗技術 (326)
23.5.1 試驗設備的要求 (326)
23.5.2 試驗條件的確定 (326)
23.5.3 離心試驗夾具 (328)
23.5.4 試驗程式 (330)
參考文獻 (331)
第24章 跌落試驗 (332)
24.1 撞擊相關試驗及試驗
標準 (332)
24.2 自由跌落 (333)
24.2.1 試驗目的 (333)
24.2.2 試驗設備 (333)
24.2.3 試驗條件的內容 (333)
24.2.4 試驗條件的選擇 (334)
24.2.5 試驗程式 (335)
24.3 重複自由跌落 (335)
24.3.1 試驗目的 (335)
24.3.2 試驗設備 (336)
24.3.3 試驗條件 (336)
24.3.4 試驗程式 (337)
24.4 傾跌與翻倒 (337)
24.4.1 試驗目的 (337)
24.4.2 試驗條件 (338)
24.4.3 試驗程式 (338)
24.5 彈跳 (340)
24.5.1 試驗目的 (340)
24.5.2 試驗方法 (340)
24.5.3 試驗設備 (341)
24.5.4 試驗條件 (343)
24.5.5 試驗程式 (344)
參考文獻 (344)
第25章 傾斜與搖擺
試驗 (346)
25.1 目的與意義 (346)
25.1.1 傾斜與搖擺產生的
原因 (346)
25.1.2 傾斜與搖擺的影響
及危害 (346)
25.1.3 傾斜與搖擺試驗的
目的 (347)
25.2 試驗設備 (347)
25.3 試驗標準 (348)
25.3.1 GB2423.101 (348)
25.3.2 GJB150.23A (349)
25.4 有關技術與套用 (350)
25.4.1 對試驗設備的
要求 (350)
25.4.2 試驗條件的選擇 (351)
25.4.3 試驗程式 (352)
參考文獻 (354)
第26章 振動—噪聲—溫度
試驗 (356)
26.1 目的與意義 (356)
26.2 影響效應 (356)
26.2.1 溫度效應 (357)
26.2.2 振動效應 (358)
26.2.3 噪聲效應 (358)
26.2.4 電應力 (359)
26.2.5 綜合應力 (359)
26.3 試驗類型 (359)
26.4 試驗條件 (360)
26.4.1 溫度應力 (360)
26.4.2 振動應力 (363)
26.4.3 電應力 (364)
26.5 試驗程式 (364)
26.5.1 試驗準備 (364)
26.5.2 試驗前檢查 (365)
26.5.3 試驗步驟 (366)
26.5.4 試驗程式 (366)
26.6 試驗設備要求 (367)
26.6.1 一般要求 (367)
26.6.2 振動和噪聲試驗
設備 (367)
26.6.3 溫度試驗設備 (368)
26.6.4 電應力設備 (368)
26.6.5 儀器儀表 (368)
26.7 有關技術與套用 (369)
參考文獻 (370)
第27章 溫度—濕度—振
動—高度試驗 (371)
27.1 目的與意義 (371)
27.2 影響效應 (371)
27.3 試驗類型 (372)
27.3.1 試驗對象 (372)
27.3.2 試驗套用階段 (373)
27.4 試驗條件 (374)
27.4.1 試驗循環 (374)
27.4.2 任務剖面的選擇 (375)
27.4.3 環境應力 (375)
27.5 試驗程式 (383)
27.5.1 初始檢測 (383)
27.5.2 試驗步驟 (384)
27.5.3 試驗步驟剪裁 (385)
27.5.4 試驗應力剖面 (385)
27.6 試驗設備要求 (387)
27.6.1 溫度試驗設備
要求 (387)
27.6.2 濕度試驗設備
要求 (387)
27.6.3 高度試驗設備
要求 (387)
27.6.4 振動試驗設備
要求 (387)
參考文獻 (388)
第28章 自然環境試驗 (389)
28.1 概述 (389)
28.2 自然環境試驗方法 (389)
28.2.1 大氣環境試驗
方法 (390)
28.2.2 海水環境試驗
方法 (394)
28.2.3 土壤環境試驗
方法 (395)
28.3 自然加速試驗 (397)
28.3.1 跟蹤太陽暴露
試驗 (397)
28.3.2 跟蹤太陽反射聚能
加速暴露試驗 (397)
28.3.3 加速凝露暴露
試驗 (397)
28.3.4 周期噴淋戶外暴露
試驗 (397)
28.3.5 黑箱暴露試驗 (398)
28.3.6 玻璃框下暴露
試驗 (398)
28.3.7 海水轉子動態腐
蝕試驗 (398)
28.3.8 海水管路動水腐
蝕試驗 (398)
參考文獻 (398)

作者簡介

王忠,工信部電子五所高工,信部工程標準化高級職稱評審會委員,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科技委委員,歷任全國電工電子產品環境條件與環境試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氣候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可靠性分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全國塑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員,《環境技術》編委會委員、《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編委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