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考古研究》是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昆叔。本輯書錄了“中國第四屆環境考古學大會暨上山遺址學術研討會”學術報告中的近50篇論文,分為...
環境考古(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揭示人類及其文化形成的環境和人類與自然界相互影響的考古學分支學科。...
《環境考古研究(第五輯)》是作者:莫多聞,陳發虎,王輝編著,科學出版社於2016年10月 出版的圖書。...
環境考古學為地學和考古學發展起來的交叉學科,以考古相關資料背景為依託,密切結合過去人類活動各種遺蹟,研究探討史前及歷史時期的人地關係演變。該書為著者於南京大學...
《環境考古學——理論與實踐》是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正楷。該書講述古代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探討古代人地關係發展演進的規律和機制。...
《數字環境考古理論與實踐》是考古學、環境考古學、地理學、空間信息科學等相關學科相結合,進行綜合研究的有益嘗試。...
科技考古是利用現代科技分析古代遺存,取得豐富的“潛”信息,再結合考古學方法,探索人類歷史的科學。我國科技考古的研究與教學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近年來,科技考古在...
《膠東半島貝丘遺址環境考古》是2007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膠東半島貝丘遺址環境考古》以膠東半島貝丘遺址的研究為基點,通過對大批貝丘遺址的...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從事民族物質文化蒐集、研究、保護、展示和管理方面的複合型專門人才。該專業畢業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較紮實的馬列主義理論基礎,具有較紮實的...
《西北地區自然環境演變及其發展趨勢》是200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東生。該書可供高等院校師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員及政府部門有關人員參考。...
顧延生,男,1970年生,博士,教授,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環境學院生物系主任,主要從事地質生態、濕地生態、全球變化與生態回響研究。...
發表研究論文40多篇,內容涉及舊石器、古人類、環境考古、第四紀地層和哺乳動物化石等方向。主要學術貢獻河北省泥河灣盆地是我國也是亞洲第四紀地層、哺乳動物化石、舊...
莫多聞,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地貌與第四紀教研室教授,研究方向:地貌過程與沉積、環境演變與環境考古。發表和合作發表論文(著作)100多篇(部)。...
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第四紀地質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自然地理學、地質學、地貌學等課程的教學,主要研究方向是第四紀沉積與古環境...
呂厚遠,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室研究員。 多次在德國國家地球科學中心、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地理與人類學系做合作研究和博士後研究。...
主要從事氣候變化與水循環,沙漠環境與沙漠化,環境考古與歷史地理,資源評價與規劃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現任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主任、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所長,首屆全國...
《氣候與文化(基於多源數據分析方法的環境考古學探索)》梳理了全新世氣候變化以及環境考古研究的學術脈絡,並且仔細分析和評價了環境考古研究中的常用技術方法。同時,在...
周昆叔 1934年生,湖南株洲人。西北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工作,是我國第四紀孢粉分析和環境考古主要開拓者之一。第四紀地質、第四紀孢粉分析與環境考古...